•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人文教育浅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文”二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现代所指的人文科学,系指人性、教养,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考察历史,人文教育突出的概念意义有两个。一是指关心人类,使人性获得解放的教育(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思想为背景);二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人本主义为背景)。但这两者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内涵特定。然而,分析其共性,我们发现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理解幼儿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更应取其共性。幼儿人文教育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而是人文关怀的教育。幼儿人文教育可界定为旨在通过人文氛围的浸染,为其将来自身意义的实现与精神境界的提升打好根基的一种人性化、文明化的教育。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性”,物有物性,人有人性。人性即人的本性、本质,它由先天的自然本性与后天的社会本性构成,社会本性在人性中占有主导的、支配的地位。个性乃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一系列稳定特点所构成的;仅就心理而言,它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发展人的个性。马克思主义从当时的现实条件出发,结合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张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德才兼备,手脑结合,心身和谐,情知交融,天人合一,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的统一。
    但是,通过教育发展个性这一理想远未实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个性的理解与把握各执一端,有的只强调其共同性的一面,而抹杀了其差别性,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有的又只强调差别性的一面,而抹杀了其共同性。在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后,我们必须通过人文教育,从幼儿抓起,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逐步使人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力求达到教育发展人的个性的目标。
    一、人文教育在幼儿教育中面对的挑战
    (一)幼儿园人文教育的缺失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幼儿园教师方面的问题。学前期儿童生理是不成熟的,心理是不独立的,自身知识经验是贫乏的,活动与感性材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使得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实现自我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全面发展和教育机会均等。尽管自杜威的“儿童中心”民主主义教育开始,人们就开始从“人本位”出发对压抑幼儿个性、忽视幼儿主体性和不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是显得不够。现实中教师们经常喜欢一些相貌好看,性格开朗、外向,聪明伶俐,善于言辞而且在学习、游戏中组织能力强、活动水平高的幼儿,忽视那些平时听话,顺从、安份守纪、默默无闻,学习上有点困难,感知障碍、社交障碍和习得性无助的幼儿,这些儿童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时间,处于师生互动的边缘。这就出现“优者愈优,差者愈差”的“马太效应”。这种情况只能给那些边缘儿童的终身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如自卑、自闭、自我否定等,使他们在社会化进程中接受那种低发展成就、低地位、低群体意识,缺乏创造性。这不能不说是人文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功利主义的导向
    许多家长受传统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的影响,希望依靠子女实现生活改善和阶层提升,于是不尊重子女,视他们为自己的附属晶,按自己的意志来培养孩子,急功近利地让孩子上几种“特长”班。幼儿不能尽情游戏,而是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正式的读、写、算等教学。家长都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人中龙凤。这种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直接后果是事与愿违,当孩子们无法承受那巨大的负荷时,便产生厌学情绪千口焦虑不安等,对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这种在早期教育中存在的盲目性与片面性是与人文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正如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培尔所言:探究颜色的目的根本不在于要成为一名画家,探究声音和唱歌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成为一名音乐家。这些活动在人身上,在少年身上要达到的目的,首先往于全面发展和表明他的本质。这些活动一般地说是极其必要的精神食粮,是人的精神。然而,我们由于过多地在成长中的人身上错误压制这些必然的多方面的精神倾向而极其有害地干预了孩子的本性。
    二、在幼儿教育中体现人文教育
    (一)在幼儿互动中体现人文教育
    学前期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表现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在幼儿园可通过各种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提高幼儿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水平,因为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必须得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而游戏规则是从大家的角度、从众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的,排除了个人化倾向;而且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将打破幼儿思维的自我定势,使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其他幼儿和睦相处,从而学会合作与竞争,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一)在师生互动中体现人文教育
    无论是在语言、艺术、科技等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对活动的科学、民主、开放的组织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努力寻求一种涵盖每一位幼儿,体现每一位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竞争与合作和幼儿发展机会均等的活动模式。
    教育“教”什么?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就是当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淡忘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如此看来,人文教育不是获得人文知识。因为知识可以遗忘,只有通过知识而融化在生命之中的人文精神,才是永远的、终身的。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幼儿教师应关注入的生命,不只是教给幼儿生命边缘的、时刻有可能被遗忘的知识、技能,而应该把每个幼儿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变化所必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愿望及能力的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必须思考知识的“安置”方式:它使儿童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呢?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考?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萎缩、感情冷漠?这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体现人文教育
    家庭对幼儿的人文教育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灵。为此家长们在平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宽容但不纵容:容许儿童自由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儿童需要保持自由与好奇心以掌握环境;平时多察觉子女的不适当行为并有效及时处理,不纵容孩子的恶习。
    2.引导但不包办:引导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多鼓励孩子通过实际的行动去了解自己;当孩子遭遇挫折、失败时,应以“从失败中获取教训”来勉励孩子,而不是自己包办代替,挖苦孩子的无知和无能。
    3.爱护但不过度保护:父母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致使幼儿不能参与许多有利于身心的活动,从而形成孩子的依赖思想,缺乏独立精神。父母应该取消过度保护,多给幼儿创造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4.热情交流不冷漠敷衍:很少交流与互动传递的是冷漠与无爱,因此,我们应热情地多与孩子交流,维持有效沟通。首先,父母应经常倾听孩子们的语言,不要打断,并尽量以孩子的立场去了解他所说的话;其次,当孩子以语言表明想法与感觉时,自己也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想法与感觉,促进彼此开放,增进互相理解。
    (四)在大众媒体及社区环境中体现人文教育
    大众传媒每天都在向亿万幼儿提供大量信息,其内容无所不包,它们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孩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因此,大众传媒应提供质量高、能促进儿童良好行为的信息。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社区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知、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它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影响其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社区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途径,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配合学校、家庭,净化和优化社区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及文娱活动的场所和社会实践的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06:53 , Processed in 0.04163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