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科学教子。什么叫科学教子?就是你首先要了解一个人一生发展的科学规律,一个人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什么,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家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那么,那么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分几个阶段呢?每一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家庭教育如何顺应孩子发展的规律呢?今天,我们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来探讨一下。 艾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 信任对怀疑(0-2)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是培养希望品质的最佳阶段。 有人会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吃了睡,醒了吃,其他的他知道什么呀?实则不是这样的,虽然他很小,但这个时候的孩子一样可以细腻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这个时候的孩子,一切需求都是用哭声来表达的,饿了要哭,尿了不舒服要哭,感到孤独需要陪伴也要哭。一个细心的、称职的妈妈可以从孩子的哭声中听懂孩子的语言,饿了及时喂奶,尿了赶紧换尿布,孩子会感到,这是一个好妈妈,我很重要,妈妈很喜欢我。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那么幸运,都有一个细心照顾他们的妈妈。比如年龄很小、未婚先孕的妈妈,比如有精神智障的妈妈,比如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弃抚养孩子的妈妈。更多的是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妈妈,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孩子尿了不舒服,孩子在大声喊;“妈妈,我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妈妈却手忙脚乱给孩子喂奶,孩子饿了,你却抱着他摇晃。孩子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重要,妈妈不爱我。如果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这一切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这样的人,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对别人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什么事都疑神疑鬼,不轻易相信人,他们的内心缺少安全感。这样的人生活的很累,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他在0-2岁期间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因此,0-2岁期间,母子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有的年轻人为了自己轻松,把孩子扔给老人,除了喂奶,孩子都是有老人照顾,包括晚上,这会影响母子关系的建立。你一时的轻松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都造成影响。 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是负责任的,不想给孩子造成任何伤害,只是他们不懂,觉得那么点的孩子他知道什么?我的很多朋友,在接触到这个知识的时候都会很自然的反思自己:“我孩子在0-2岁期间是否得到了良好的照顾?我是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有的还后悔这么晚才接触到这样的知识。我的一个心理学老师一直在呼吁:每一个准爸爸准妈妈都要接受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的培训。 现在条件好了,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孩子是全家人的宝,一般都会受到细致的照顾,但是,如果照料者之间或前后不一致,对婴儿的发展也不利,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案例: 薛女士做了新妈妈以后,婆婆就赶来伺候她做月子,照顾小孙子。婆婆从农村来,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婆媳之间相处还挺好。但是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奶水就很少了,不够孩子吃的,需要添加奶粉。白天还没有关系,到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孩子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孩子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孩子喂奶,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对对方的责备。 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婆婆对着孩子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婆婆会边喂宝宝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嗳,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是薛女士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遭到婆婆的奚落,一向要强的薛女士不得不认输,但心里有时对婆婆、孩子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的孩子,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则是个“夜哭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每次宝宝哭的时候,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于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 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被发现两侧腹股沟疝气,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薛女士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宝宝简直是“孺子不可教”。 像薛女士婆媳之间这种心理上的“明争暗斗”,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这种“较劲”必然会反映到养育宝宝的态度和行为上,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