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音乐欣赏“动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0: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音乐欣赏“动起来”  
      
    摘要:
    应用音乐欣赏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欣赏表现手段。本文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将运用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与事物既人物形象想结合,为幼儿打开多个感知渠道。研究了让幼儿更好的感悟音乐内涵,并且构思出了更利于幼儿接受吸收,又感兴趣方法。并在对幼儿进行了实践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在今后的音乐教学思路上开辟了新的渠道。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动起来    主动感受     多个感知渠道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幼儿园小朋友的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幼儿“动”的空间、时间,让幼儿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一、“动起来”加深感受了歌曲
        欣赏歌曲,给幼儿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幼儿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幼儿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如:欣赏《嘀哩哩》让幼儿听着音乐,开始游春,不要求每个幼儿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而在欣赏完《我的好妈妈》后,要求幼儿讲讲听到了什么,并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做。最后谈谈为什么这么做。
            二、“动起来”表现了音乐语言
        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歌词等。通过多媒体营造一个与音乐情绪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根据音乐情节,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做伙伴扮演角色,随着音乐“动”起来,增强幼儿对音乐语言表现能力。如:《好娃娃》中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幼儿听音乐,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在“动”中,幼儿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教室,完全融入了温心、幸福的音乐氛围中。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身林其境的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体会到歌曲的大调色彩,2/4拍旋律的欢快、柔和的速度、温心的情调等等。而在欣赏《嘀哩哩》时,让幼儿讨论选择歌名,幼儿在讨论中,结合歌曲的情绪,发现小黄鹂“叫声”比“找春天”的旋律更欢快。想象一下,除了小黄鹂,到了春天还有什么别的小鸟吗?春天你能看到什么?
            三、“动起来”,塑造了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幼儿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如:欣赏《嘀哩哩》时,幼儿在春游的记忆中捕捉了可爱的音乐形象,从而加深了对音乐的表现力。而欣赏《我的好妈妈》中,幼儿通过对歌词的理解,通过联想、想象自己的妈妈。情感的直接流入。幼儿在“动”中塑造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四、“动起来”,创造表现了音乐
        幼儿在“动”中积累丰富情感,丰富了情感表现音乐时,就有了具体的感性材料,这样为幼儿创造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幼儿在课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用绘画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结果有的幼儿画出了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此时的教室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打击乐敲出自己当时的情绪。有的欢快、有的缓慢、有的急触、有的轻巧。把自己的情绪完全的释放。用舞蹈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有的转圈、有的左右摆动、有的满场跑,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释放的淋漓尽致。“幼儿在动中创造了自己要表现的音乐情绪美。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幼儿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幼儿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参看文献:
    1、杨立梅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卿合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李妲娜、秦德祥合著,《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5 14:37 , Processed in 0.03878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