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活动评析――神奇的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8: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活动评析――神奇的力
    [课题由来]
    每天的晨间活动时,孩子们总会拿着各种体育器具在操场上开心的奔跑着,追逐着。他们一起比赛扔沙包、比赛拍皮球;他们一起玩滚圈、跳跳球、翘翘板;他们用沙包“打死”坏老鼠;他们拿着自制的风车在风中来回走动;他们在滑滑梯上呼啸着降落……。课间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的便是小汽车,折纸了。他们会把两辆小汽车放在一起开,瞧瞧到底哪辆更快些。他们也会折成无数只飞机,让它们满天满地的飞起来。但遗憾的是,他们谁也没有去认真的思考些什么。有一天午饭后,又有一些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他们最喜欢的便是一辆外形比较美观、体重比较轻盈、跑得非常快的小汽车。为了得到这辆车,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执。当我问到“为什么”时,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因为它跑得快。”我明白了,都是“力”惹的祸。于是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实、探究,自己来获得相关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课前思考]
    力虽然到处存在,但根据中班幼儿自身的知识水平,要使他们能够真正领会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先分析、筛选了一些关键问题,然后提供相关材料。让孩子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以历。我只是引导孩子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大胆讲述、最后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纸、橡皮筋、小汽车、沙包、飞盘、绒球、绳子若干,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幼儿1:大象。
    幼儿2:小白兔。
    幼儿3:那可能是小雨点。(提醒幼儿是看不见的)
    幼儿们:不知道。
    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幼儿知道力的存在,但是请他们猜测时,他们的经验仅仅停留在了能够看见但不在身边的实物,他们很难想到“力”。但当老师抱起小朋友时,虽然没有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力”,但从我的举动中,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力,并感知了力的存在,为下面的进一步进行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请你先想一想,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然后再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幼儿1:我拍皮球的。
    幼儿2:我扔沙包的。
    幼儿3:我玩的是开小汽车。
    (2)(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 
    幼儿:因为没有用力。
    (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让请小朋友自己选择玩具,一起来玩一下的时候,他们显得很开心,他们选择了各种玩具,并使它们运动起来,但很少有人想到拿绳子,(只有一名幼儿拿绳子想跳,但没能跳起来,随后又换了球等其它的物品。)而更多的小朋友选择了皮球、皮筋等常见物品。也许他们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所以在玩的时候显得有些谨慎,玩法也很传统。
    3、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但刚刚老师还发现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比较高,扔的沙包比较远,推的小汽车也比较远。而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低,扔的沙包、推的小汽车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现在再来玩一玩这些玩具,想一想什么时候物体跳得高、远、速度快,什么时候物体跳得低、近、速度慢。
    提醒幼儿用一种物体作比较。
    幼儿1:我发现,我用力扔飞盘的时候,它就飞得远,我稍稍少用力时,它就飞得不远。
    幼儿2:我的皮球跳得很高的,比缘缘的高,因为我用的力比她的大。
    幼儿3:我用绳子把她一拉就拉过来了,我的力气大。
    结合平时的经验,所以幼儿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就是“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但活动中发现有名幼儿不小心把飞盘上的“辫子”拉了下来,于是索性两名幼儿在桌子的两边做起了拔河的比赛。这给了旁边小朋友不小的启发,他们马上想到了用绳子拉。并一下子就知道了哪位小朋友的力大,赢了比赛。
    4、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动延伸]
    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活动反思]
    不少教育家和科学家认为:“学科学的过程比儿童获得科学内容和事实更为重要;儿童去发现事物比知道它们更为重要。”
    “力”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着,但幼儿对于力的感知仅仅停留在力的最表面的概念上,他们只知道有力、也知道力的存在,但对于力的大小、方向,孩子们似乎从来没有去认真的思考过。为此,我们选取了身边唾手可得的物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与幼儿一起进行探讨。幼儿也因为对身边的物品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操作时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经验。
    整个活动都是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展开,层层深入,让幼儿一步一步的去感受、体验,并从中获得知识。比如,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幼儿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的朋友,他们感到非常好奇,马上萌发了去寻找的欲望。然后又带着这样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操作,显然,他们被吊足了味口。也从中发现了力的存在。在这基础上再一次让幼儿操作,从中了解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由于幼儿在此活动前对弹性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很快就知道了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两次实验,逐步感受到了“力”的神奇,并对实验的结果大胆的讲述,对“神奇的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活动评析物体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13:34 , Processed in 0.043829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