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儿童思维游戏课程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2: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一、问题的提出:[/B]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社会,就要具备与人交往、合作能力。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缺乏足够的信息,缺乏规范的社会要求,幼儿的心理过程就难以得到表现和发展。如果教师为幼儿创设与同伴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和条件,不但有助于信息共享,还能培养幼儿沟通、合作、协商等技能,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互动是指人与人的之间的互动作用,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同伴间的互动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幼儿的活动中是一种重要解决问题的方式,互动更能体现儿童的自主性,自发性,合作性。
    《纲要》指出:儿童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儿童的生活,学习离不开同伴的交往,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互动中轻松的获得信息,在交流互动中加工信息,反馈信息,将知识相互迁移,相互影响,利用同伴间互动所发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新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应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师借助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不断丰富扩展其知识经验,给幼儿自主选择,同伴互动交往的空间让幼儿在同伴相互影响、启发、借鉴、提升经验中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幼儿的思维获得发展。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式。
    [B]二、理论依据:[/B]
    1、学前期是人的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课程是很重要的。
    2、吉尔福特认为培养有规则的信息结构即一种思维方法很重要,它能促进解决问题所需要观察、组织、转变和推断能力的发展,这样我们的知识才会永远超越那些当时所给予的事物。
    3、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反映。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进行同伴间的互动研究,以探索儿童互动的规律、策略。
    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激发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扩大同伴的互动范围,充分发挥同伴各自潜在的优势,进行互补迁移,从而激活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B]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B]
    1、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顺应儿童的需要,为儿童创设一种相互互动的可能性的空间,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创新,使儿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互动学习的方法策略,在思维课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以达到不断深化思维课程的内容,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互动策略迁移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儿童的全面发展。
    3、在同伴间的互动游戏,互动学习中,探索“思维课程”同伴互动的策略和方法,使广大教师在思维游戏课程实施中得以借鉴。
    [B]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B]
    (一)研究对象:
    本园大一班、大二班的部分幼儿。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与同伴交往的表现,以及儿童思维课程中与同伴交往的表现,根据结果对幼儿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2、个案跟踪分析:
    教师采取对儿童每月进行一次的活动跟踪,以及家长对幼儿表现的反馈,来分析幼儿的变化。
    3、实验对比法:
    分析儿童在思维课程中与同伴互动的前后变化。
    [B]五、课题研究的内容:[/B]
    1、影响5-6岁儿童互动的原因
    2、如何在思维课程中,创设自主、合作、互动的同伴游戏氛围
    3、在思维课程中如何运用同伴互动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4、探索思维课程中促进同伴互动的策略、方法及其规律
    [B]六、课题研究的过程:[/B]
    (一)研究阶段[B][/B]
    第一阶段: ( 2007.3-2007.6 )
    课题组成员共同搜集国内外有关儿童互动学习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影响儿童互动的原因,以及有效互动对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家长、教师内容问卷。
    第二阶段: (2007.6-2007.9)
    确定我园大一班、大二班22名幼儿为实验班幼儿,并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家长、教师问卷调查,根据结果设计幼儿同伴观察记录表。
    第三阶段: (2007.9-2008.12)
    是研究实施阶段,研究有关儿童在思维课程中的同伴互动的策略和方法。归纳、分析、整理材料,梳理教育活动方案,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步骤
    1、为了更好的实施幼儿同伴互动研究,课题组教师在专家、园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实验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借鉴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的内容,分别制定了教师、家长问卷。
    2、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将家长、教师的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同伴互动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验班幼儿不在同一班级进行互动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制定了研究实施方案。
    3、在课题实施中,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平等、尊重、和谐、快乐的游戏氛围,在每个游戏单元课程中充分运用、增加和创设幼儿互动的内容,在材料的运用上多激发幼儿大胆思考,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利用以强代弱、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启发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学习,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下,不断的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将幼儿的互动情况及时的记录并加以分析,调整和改进教育的方法,积累教育的资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铺垫。
    4、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为更好的扩大同伴互动学习的空间,我们将思维活动的内容向班级区域延伸,不仅带动班级幼儿参与思维活动的互动学习,而且还能将每周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家长的参与、支持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B]七、研究结果:[/B]
    [B](一)幼儿在思维游戏同伴互动中通过前侧、后侧的比较有了明显的变化。[/B]
    1、教师对大班22名幼儿进行了跟踪,记录。
    表一                                                     N=22人


    [TR]
    [TD]
    幼儿同伴互动观察评估表
    [/TD][/TR]
    [TR]
    [TD]
    内容
    [/TD]
    [TD]
    前测
    [/TD]
    [TD]
    后测
    [/TD][/TR]
    [TR]
    [TD]
    1.在游戏中是否主动引发话题与同伴交流。
    [/TD]
    [TD]
    27%
    [/TD]
    [TD]
    100%
    [/TD][/TR]
    [TR]
    [TD]
    2.在游戏中是否主动发起并能得到同伴响应。
    [/TD]
    [TD]
    27%
    [/TD]
    [TD]
    100%
    [/TD][/TR]
    [TR]
    [TD]
    3.在游戏中是否愉快地接纳同伴的邀请一起游戏。
    [/TD]
    [TD]
    90%
    [/TD]
    [TD]
    100%
    [/TD][/TR]
    [TR]
    [TD]
    4.在游戏中同伴遇到问题、困难时是否主动帮助解决。
    [/TD]
    [TD]
    22%
    [/TD]
    [TD]
    77%
    [/TD][/TR]
    [TR]
    [TD]
    5.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不成功时是否不埋怨、不指责同伴。
    [/TD]
    [TD]
    68%
    [/TD]
    [TD]
    90%
    [/TD][/TR]
    [TR]
    [TD]
    6.在游戏中自己遇到问题、困难时是否主动向同伴请教。
    [/TD]
    [TD]
    9%
    [/TD]
    [TD]
    54%
    [/TD][/TR]
    [TR]
    [TD]
    7.在游戏中是否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
    [/TD]
    [TD]
    45%
    [/TD]
    [TD]
    77%
    [/TD][/TR]
    [TR]
    [TD]
    8.在游戏中是否接受同伴的邀请共同完成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游戏。
    [/TD]
    [TD]
    54%
    [/TD]
    [TD]
    95%
    [/TD][/TR]
    [TR]
    [TD]
    9.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是否不灰心、不服输,共同完成游戏内容。
    [/TD]
    [TD]
    31%
    [/TD]
    [TD]
    81%
    [/TD][/TR]
    [TR]
    [TD]
    10.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是否不终止游戏内容。
    [/TD]
    [TD]
    27%
    [/TD]
    [TD]
    90%
    [/TD][/TR]
    [TR]
    [TD]
    11.在游戏中是否耐心倾听同伴的建议。
    [/TD]
    [TD]
    81%
    [/TD]
    [TD]
    100%
    [/TD][/TR]
    [TR]
    [TD]
    12.在游戏中是否采纳同伴提出的合理建议。
    [/TD]
    [TD]
    72%
    [/TD]
    [TD]
    100%
    [/TD][/TR]
    [TR]
    [TD]
    13.在游戏中是否与同伴商量游戏内容。
    [/TD]
    [TD]
    36%
    [/TD]
    [TD]
    90%
    [/TD][/TR]
    [TR]
    [TD]
    14.在游戏中是否与同伴一起游戏感到快乐。
    [/TD]
    [TD]
    81%
    [/TD]
    [TD]
    95%
    [/TD][/TR]
    [TR]
    [TD]
    15.在游戏中是否专注游戏内容。
    [/TD]
    [TD]
    77%
    [/TD]
    [TD]
    95%
    [/TD][/TR]
    [TR]
    [TD]
    16.在游戏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TD]
    [TD]
    36%
    [/TD]
    [TD]
    95%
    [/TD][/TR]
    [TR]
    [TD]
    17.在游戏中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不一致时是否与同伴商量。
    [/TD]
    [TD]
    13%
    [/TD]
    [TD]
    95%
    [/TD][/TR]
    [TR]
    [TD]
    18.在游戏中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不一致时是否做出让步。
    [/TD]
    [TD]
    50%
    [/TD]
    [TD]
    100%
    [/TD][/TR]
    [TR]
    [TD]
    19.在游戏中是否热情高,思维表现活跃。
    [/TD]
    [TD]
    36%
    [/TD]
    [TD]
    100%
    [/TD][/TR]
    [TR]
    [TD]
    20.在游戏中是否受到同伴启发,获得新经验。
    [/TD]
    [TD]
    36%
    [/TD]
    [TD]
    100%
    [/TD][/TR]
      
    分析表一的记录, 22名幼儿全部参与了前侧、后侧的测评。在前侧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喜欢与同伴游戏,但仅限于本班的同伴,互动范围相对较小。与同伴互动中主动性和坚持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主动与同伴进行游戏,互动游戏时停留在等待和观望,当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到底,不能与同伴商量,容易自行转移游戏的话题,互动处于被动状态。后侧中明显发现20项的测试题中,8项达到100%,5项达到95%,3项达到90%,1项达到81%,幼儿的主动性、合作性、思维方式上有了明显的变化。4、7两项中达到77%,个别幼儿在遇到问题、困难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与同伴终止游戏,教师还需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共同商量。在游戏中幼儿遇到问题、困难时主动向同伴请教1项达到54%,比前侧,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半幼儿仍然缺少主动请教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思维活动研究下一步的重点指导内容。
    2、向家长发放22张幼儿同伴互动家长问卷调查表100%回收
    表二:                                                N=22人


    [TR]
    [TD]
    幼儿同伴互动评价内容
    [/TD][/TR]
    [TR]
    [TD]
    内容
    [/TD]
    [TD]
    前测
    [/TD]
    [TD]
    后测
    [/TD][/TR]
    [TR]
    [TD]
    1.在游戏中是否主动引发话题与同伴交流。
    [/TD]
    [TD]
    40%
    [/TD]
    [TD]
    95%
    [/TD][/TR]
    [TR]
    [TD]
    2.在游戏中是否主动发起并能得到同伴响应。
    [/TD]
    [TD]
    40%
    [/TD]
    [TD]
    100%
    [/TD][/TR]
    [TR]
    [TD]
    3.在游戏中是否愉快地接纳同伴的邀请一起游戏。
    [/TD]
    [TD]
    81%
    [/TD]
    [TD]
    100%
    [/TD][/TR]
    [TR]
    [TD]
    4.在游戏中同伴遇到问题、困难时是否主动帮助解决。
    [/TD]
    [TD]
    36%
    [/TD]
    [TD]
    81%
    [/TD][/TR]
    [TR]
    [TD]
    5.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不成功时是否不埋怨、不指责同伴。
    [/TD]
    [TD]
    59%
    [/TD]
    [TD]
    86%
    [/TD][/TR]
    [TR]
    [TD]
    6.在游戏中自己遇到问题、困难时是否主动向同伴请教。
    [/TD]
    [TD]
    22%
    [/TD]
    [TD]
    86%
    [/TD][/TR]
    [TR]
    [TD]
    7.在游戏中是否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
    [/TD]
    [TD]
    40%
    [/TD]
    [TD]
    86%
    [/TD][/TR]
    [TR]
    [TD]
    8.在游戏中是否接受同伴的邀请共同完成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游戏。
    [/TD]
    [TD]
    31%
    [/TD]
    [TD]
    90%
    [/TD][/TR]
    [TR]
    [TD]
    9.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是否不灰心、不服输,共同完成游戏内容。
    [/TD]
    [TD]
    40%
    [/TD]
    [TD]
    81%
    [/TD][/TR]
    [TR]
    [TD]
    10.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是否不终止游戏内容。
    [/TD]
    [TD]
    36%
    [/TD]
    [TD]
    95%
    [/TD][/TR]
    [TR]
    [TD]
    11.在游戏中是否耐心倾听同伴的建议。
    [/TD]
    [TD]
    86%
    [/TD]
    [TD]
    100%
    [/TD][/TR]
    [TR]
    [TD]
    12.在游戏中是否采纳同伴提出的合理建议。
    [/TD]
    [TD]
    90%
    [/TD]
    [TD]
    100%
    [/TD][/TR]
    [TR]
    [TD]
    13.在游戏中是否与同伴商量游戏内容。
    [/TD]
    [TD]
    54%
    [/TD]
    [TD]
    100%
    [/TD][/TR]
    [TR]
    [TD]
    14.在游戏中是否与同伴一起游戏感到快乐。
    [/TD]
    [TD]
    95%
    [/TD]
    [TD]
    100%
    [/TD][/TR]
    [TR]
    [TD]
    15.在游戏中是否专注游戏内容。
    [/TD]
    [TD]
    72%
    [/TD]
    [TD]
    86%
    [/TD][/TR]
    [TR]
    [TD]
    16.在游戏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TD]
    [TD]
    40%
    [/TD]
    [TD]
    100%
    [/TD][/TR]
    [TR]
    [TD]
    17.在游戏中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不一致时是否与同伴商量。
    [/TD]
    [TD]
    31%
    [/TD]
    [TD]
    95%
    [/TD][/TR]
    [TR]
    [TD]
    18.在游戏中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不一致时是否做出让步。
    [/TD]
    [TD]
    59%
    [/TD]
    [TD]
    100%
    [/TD][/TR]
    [TR]
    [TD]
    19.在游戏中是否热情高,思维表现活跃。
    [/TD]
    [TD]
    63%
    [/TD]
    [TD]
    100%
    [/TD][/TR]
    [TR]
    [TD]
    20.在游戏中是否受到同伴启发,获得新经验。
    [/TD]
    [TD]
    59%
    [/TD]
    [TD]
    100%
    [/TD][/TR]
    分析表二:
    在家长问卷中我们发现20道前侧测试题中,超过50%的只有7项,13项达不到50%,与教师的前侧进行比较,说明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有所不同,明显看出幼儿过多受到家长溺爱、呵护,表现出自私,懒惰,胆小,特别是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互动能力更是欠缺。后侧结果表明,10项达到100%、3项达到95%、1项达到90%、4项达到86%、2项达到81%,幼儿的明显进步是家长参与、家园配合分不开的。
    [B](二)思维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B]
    思维教学活动,给了教师极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固定的课程,多变的形式,固定的材料,多变的游戏。教师可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活动、研究幼儿。教师通过思维活动课程的开放性,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多篇活动设计获得了奖项,活动设计“迷你小镇”刊登在《思维游戏课程中》,一位教师参与了东方之星研发中心交给的光盘录制任务――中班“马戏团”单元的活动课。
    [B](三)认真实践、善于总结、科学提升。[/B]
    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进行多次专题研究,,请专家到园为教师作报告,提高教师对思维课程的了解。多次接待姐妹园、家长观摩我园的思维活动,注意了经验的积累,设计了《幼儿同伴互动观察评估表》(附录1)、《幼儿同伴互动观察记录表》(附录3)、《幼儿同伴互动家长问卷调查表》(附录4)、《思维活动照片集》(附录5)、《思维课程教案》(附录6)
    [B](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B]
    家长的有效参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为幼儿留家庭游戏的内容,一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延伸活动内容,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以便双方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状况,经心设计了家庭游戏内容,家长反馈本。(见照片集)
    [B]八、研究结论:[/B]
    (一)创设自主、合作、互动的游戏氛围
    1、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同伴互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些同伴互动合作的条件与机会,虽然实验班的幼儿来自不同班级,在活动中都会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与同伴合作游戏,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互相观察、模仿、讨论、合作,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互动的学习氛围。活动中他们不但注意自己的活动,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当幼儿有了共同的兴趣和目标时,就会彼此讨论、合作、分工,当遇到问题时还会受到同伴的启发再进行尝试。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使幼儿原有经验进一步升华,有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才会使幼儿在同伴相互的启发中思维得到发展。
    2、营造一个愉快的互动学习的环境氛围
    同伴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互动契机相对较多。愉快的情绪也融合于游戏中。游戏使自我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合群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在讲故事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做事。幼儿自主选择同伴,与同伴商量,这就意味着彼此要达成一致才能进行游戏,经过多次交流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而且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体验了合群的快乐情绪,增强了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罗夫所说:“重大的创造,永远产生于有丰富情感参加的场合中。”游戏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会愉快的合作,才能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个宽松的自主游戏环境。
    思维课程的教材颜色鲜艳,富有童趣,便于儿童操作使用,这就减少了老师大量的手口上的工作,在使用材料中,我们大胆地将材料再开发和利用,一个游戏内容,由于儿童在互动中,产生了若干个新的内容,新的想法,创造新的玩法时,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老师也从中受到孩子启发,顺应孩子想法,将思维向深度、广度延伸,开阔了儿童更加广泛的思维方式,由于同伴互动,使思维课程的内容再创造。我们发现在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频率较多,而合理的活动空间和游戏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产生互动。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区域延伸思维游戏活动内容。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
    总之,当幼儿情绪积极时,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创造活动。当幼儿情绪消极时,会抑制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情绪在幼儿互动中直接的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同伴互动的精神环境,建立一个愉快的情绪氛围是很重要的。
    (二)运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培养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幼儿在活动中会发现许多问题,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来尝试解决问题,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下,幼儿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如:每次思维课程,老师们都会留给幼儿互动游戏的时间,那么每次老师都要将互动的内容提前介绍给儿童,由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互动游戏,他们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与同伴互动分享,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和同伴学到了什么,“你说我听”、“我说的和你不一样”、“我说的比你多”“我想的比你多”,如:在拼图记忆游戏中,幼儿就会与同伴商量、讨论、交流,这正是幼儿引发话题与同伴进行互动的好机会,于是沿着幼儿的想法拼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幼儿在倾听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能力。
    如果仅仅用每周思维课程时间是不能够达到以同伴互动促进思维发展,我们与各班进行沟通,在各班开设一个区角,增设思维游戏区域,将思维游戏材料投放到班级区域,一方面解决了思维课程中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另外一方面也促使思维课程的幼儿,与班级其他幼儿产生学习互动,促进儿童思维的信息传递。幼儿在和同伴每天的互动学习中,获得快乐,增强了自信。外向的幼儿更佳的好表现,内向、不善交往的幼儿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能力逐步提高。
    3、培养幼儿相互学习的能力。
    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怎样在同伴互动中弥补儿童的个体差异,经过研究,我们先为幼儿创造以强带弱的方式,激发幼儿在互动中学习,鼓励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出主意,运用各自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他们从不会到会,知识经验是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自我建构的。如何从别人的身上学到自己不会的,如何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内需,这整个过程培养了幼儿相互学习的能力。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更加有自信,能力弱的孩子也在同伴的帮助下、启发下,获取更多的新知识经验,儿童思维得到发展。
    [B]九、存在的问题[/B]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思考和反思,课题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致力于课题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今后的思维课程中,我们还要研究幼儿在思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同伴互动中,离不开教师的介入和指导,教师要做活动的提供者给幼儿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的表现和表达。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推动者,在活动中教师多鼓励幼儿,特别是内向型幼儿,为他们创造互动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敢说、敢想、敢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同伴互动中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B][/B]
    [B]参考文献[/B]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       1989.3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前教育心理学》   高秀芝       2006.10   天津教育出版社     
    4、《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2002.3    教育科学出版社
    5、《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幼穗       1998.8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6、《新编学前教育学》   郝永娟       1998.2    天津人民出版社
    7、《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陈帼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9 03:43 , Processed in 0.04305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