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入社区――各国学前教育之共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各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融入社区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沟通和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
    日本
    1990年《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因此,要注意幼稚园同家庭的联系。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的成长。”
    巴西
    政府于1993年制定了《全国全面关心儿童和青少年计划》,强调家庭和社区直接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德国
    1995年,政府开始推行婴儿读书计划,免费向9个月大的婴儿赠送一个礼包(内有故事书、童话诗和图书证),鼓励父母到国家婴儿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喜爱,提高儿童未来的读写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泰国
    政府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社区教育,现已形成从中央政府到社区发展部再到乡村儿童发展委员会共同保教儿童的网络,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每个儿童都成了社区的一员。
    二、制定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德国
    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教育方案。(1)家庭助手方案:社区青年服务部、慈善机构把经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组织起来,分派到一些特殊家庭里去工作,每周义务为家庭服务5~10个小时,帮助父母掌握教养孩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家庭互助方案:社区把家庭联合起来,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育孩子的艺术。
    以色列
    社区极为重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以提高指导的效率。(1)指导l~3岁儿童家长的方案:社区挑选、推荐专业协调员和专职家访员,经培训后上岗;每个协调员统管几个家访员,每个家访员负责指导十几个家庭的家长;家访员第一年每周都要去家访,第二年每两周去家访一次,旨在帮助父母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和孩子一起游戏;家访员还要帮助家长成立互助小组,每半个月活动一次,在小组内交流育儿经验。(2)指导3~6岁儿童家长的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两年使用的教材,每年九册,每册配有亲子活动方案,每项活动持续几分钟;社区专职家访员协助家长使用教材;家访员每两周对社会处境不利的家庭进行一次访问,向父母传递保教知识,帮助父母构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家访员还鼓励家庭成立友好小组,每半个月活动一次,探讨教养孩子的问题。
    印度
    以社区为中介,教育学前儿童的方案主要有两种。(1)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案:社区工作者对母亲进行专门培训,教给母亲保育教育儿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母亲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独特的教育作用,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2)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的方案:由于许多父母要外出工作,照料弟妹的任务落在哥哥姐姐的身上,社区工作者就对年长儿童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点健康、卫生、营养、游戏、歌舞等方面的常识及技能,能更好地关爱、帮助年幼儿童。
    三、社区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有的国家设计了专门的社区课程,或在课程中加入有关社区生活和社区问题的内容,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社区,培养社区意识,增强本土情感。
    新西兰
    教育部1992年出台《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前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能使儿童世界的某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匹配,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
    美国
    1992年学前教育专家E.V.埃斯尔等人在为儿童设计的自我概念课程中,包含了“社区及社区助手”的主题内容,由“身份、角色及其关系、周围环境、运动、安全、健康、食物、交往”八个方面组成,在不同的年龄班具体要求又不同。例如,对2~3岁儿童的具体要求是:(1)意识到社区是个独特的地方;(2)意识到社区内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自己及家庭;(3)认识到自己的社区范围很广;(4)认识到社区中有多种不同的旅行方式;(5)领悟到警察、灭火员维护社区安全;(6)领悟到医生、护土保护我们的健康;(7)感受到我们在社区能得到食物;(8)感受到社区有邮电局、图书馆。对4~5岁儿童的具体要求是:(1)认识到社区的多种独特之处;(2)认识到通过社区帮手,人们分享社区服务;(3)意识到自己社区的环境是独特的;(4)意识到社区中有服务设施帮助我们旅行;(5)领悟到社区帮手维护社区安全;(6)领悟到社区帮手保护我们的健康;(7)感受到社区里生产、买卖食物;(8)感受到社区有帮助我们交往、获取信息的服务。
    四、在社区中开展学前教育的途径
    参观游览:
    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甚至工地和农村去参观,增加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操作劳动:
    美国教师经常注意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已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澳大利亚教师在定期带领幼儿去教育农场活动的时候,总是鼓励幼儿摸一摸小仔猪,抱一抱小山羊,骑一骑枣红马,喂一喂小公鸡,挤一挤乳牛奶。
    走出去,请进来:
    许多国家的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例如,南非幼儿教师邀请社区工作者来园演示自己的特殊工作,如消防队员向幼儿展示扑灭大火的技艺等。
    此外,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如英国幼儿教师,长期利用节假日,为周围居民举办幼儿教育班、英语班、法语班、美容班、舞蹈班等。
    五、社区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影响
    现在,许多国家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都融入了社区内容。
    澳大利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同儿童家庭、社区进行有效合作的技能。芬兰要求教师在制定学年教育计划时,不但要认识到儿童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特殊才能和数量,而且还要考虑到儿童的家庭背景、社区环境。美国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以学前教育理论、儿童能力为基础,而且还要以社区的价值观为基石。并在居民生活区中设立了社区学院,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巴西要求教师认识到家庭、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场地、廉价的物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员直接参与各种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活动,并对学前教育进行监督;开展以儿童为主题、反映社区独特文化的活动,培养儿童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精神。


              关键词:融入社区学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18 21:48 , Processed in 0.042558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