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幼儿探究(materials and young childrens inquiring)根据皮亚杰(J.Piaget)“相互作用论”的理论,一个儿童在何种程度上了解他所处的世界,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上与这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对容易处理的客体,或者再现出已经处理过且无须任何实际的努力就很容易想像出来的客体。要促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可以说,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定了幼儿必须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既包括教师在固定的活动区角投放的供幼儿自选或日常生活中幼儿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投放的材料。材料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①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莫过于可以自选的区角活动。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就在于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并依靠对这一结果的反馈来不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②对于教育者来说,材料应该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传统上习惯于把教师组织的、集体进行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看成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甚至是惟一渠道。新的幼儿科学教育观则强调要把区角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场所,把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和教师对此所进行的支持和引导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也就是物质环境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区角设置和材料提供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墙面布置也都应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所期待的许多目标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