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0: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期来,我园和其他姐妹园所一样,每天上午上两节课:一节语言、计算或科学,一节音乐、体育或美术,动静搭配,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上课的形式以集体授课方式为主,以利于达到统一的学习结果。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隐约感到这种集体教学方式不但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自由,而且也使教师为约束幼儿的纪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当上课以前,教师总少不了提出“请小朋友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嘴巴不说话”等要求,表面上幼儿纪律好、习惯好、整齐划一,但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教师脱离幼儿实际的主观灌输,幼儿的主体性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
    为了帮助教师摆脱那种重上课、轻游戏,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重集体活动、轻小组自由活动的做法,还教师、幼儿更多的自主和自由,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止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既保证幼儿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学习又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一年前,我园开始尝试将每天上午上两节课调整为做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其余时间则开展小组活动、区间自选活动、户外活动、阅读与欣赏活动等,并通过有效管理保证幼儿各种有益活动的实施。
    之所以作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引导我园教师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树立大教育观。引导教师将注意的重心从单纯重视上课转向重视各种活动的合理搭配,从重视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转向重视幼儿的行为反应。第二,我们所提倡的集体教学活动不等于30分钟教学(或上课),而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或一个主题的某个方面所展开的一个或多个活动的组合,将之整合成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后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寻找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实现各领域间的合理综合,并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较为整体的认识。我园年轻教师居多,综合能力普遍较差,实行调整后,迫使她们从主观上重视综合。
    在实行这样的调整后,我们也相应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有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
    1.要学会观察。
    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立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中班幼儿在散步时,发现院子里许多树叶有被虫咬的痕迹,他们便主动询问教师,教师也好奇地走过去看,并自言自语地说:“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幼儿便由开始的二三个变成了许多个,他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树叶上的洞洞”就在不经意中产生了.尽管这个集体教学活动与我们传统的科学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这个活动进行的时间、背景和方式却更适宜。
    游戏中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教育因素,只要我们深入游戏,和孩子一起游戏,就不难捕捉教育的契机。大班孩子在结构游戏“城市”中,开始只会搭建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如:马路、汽车和房子,说明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于是,教师决定组织全体幼儿到附近的德政园小区去做一次远足和考察,看一看德政园小区风格迥异的房屋建筑,宽敞平坦的人民东路,车水马龙的人民路立交桥以及“路边公园”,欣赏德政园的音乐喷泉和其他人文景观。回园后,教师再让幼儿建构“美丽的城市”,幼儿不但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建构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幼儿在“修”马路,有的建高楼、商店和学校,还有的拼花草、砌路灯、搭凉亭、插喷泉,一片忙碌的景象。游戏中幼儿既反映了参观的所得,又有对生活经验的再造和加工,体现出幼儿可贵的创造品质和协作精神,其效果也许是上两节课所无法达到的。
    实施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后,上课的次数减少了,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观察和领悟幼儿上,如教师应学会通过观察判断,哪些活动适宜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哪些活动适宜采用小组、自选或个别活动的形式;哪些活动可以采用教学的形式,哪些活动又可以采用游戏或其他活动形式;哪些幼儿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就可以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哪些幼儿还需要提供特殊帮助;等等。当然,我们在减少上课次数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小组、区间自选活动、户外活动、阅读与欣赏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学习需要。
    2.要学会支持。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一个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不等于发展,那些无视幼儿主体性、无视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无视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是不可能奏效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幼儿的发展与上课的次数并不成正比,上课的次数越多,不见得幼儿就学习得越多、发展得越好。这从我一个亲戚的儿子身上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以前他所在的幼儿园除了每天上午上两节课以外,每天下午还必须学习一小时的艺术(包括书法、舞蹈和国画)。按理说,这个孩子应该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吧。但事实恰恰与我们想像的相反,这个小孩不但对幼儿园教的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而且对其他学习活动也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上小学后,对学习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往往作业还没做就先哭了,由此没少挨父母的打骂。其实,这个孩子有什么错呢。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都希望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实际上又做着许多有违儿童意愿和成长规律的事,如整天逼着孩子学这样学那样(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幼儿园,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太切,家长给予幼儿园的压力太大),告诉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我们家长也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此,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提供有益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直接感知机会和大胆表现机会;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与每个幼儿沟通和交流,以有限的教育活动实现无限的发展可能。
    二、要求教师有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的能力
    现在,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教参太多、太滥,究竟哪些教材更能体现时代精神与传统文明的结合,哪些教材更能合理综合各科知识,哪些教材更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这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思考、认真选择。比如,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浩如烟海,如果要把它们讲完,恐怕一辈子也不够。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故事作为集体语言教学的内容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恐怕没有人能作出准确的回答。笔者以为选择故事至少要作三方面的考虑:一要考虑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第一,语言要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第二,语言要短小精炼,便于幼儿模仿和掌握;第三,语言要合乎逻辑,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语法。二要考虑幼儿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需要。第三,篇幅不能太长。那些非常优秀、幼儿也非常喜爱,但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的经典故事,如:《西游记》、《黑猫警长》、《白雪公主》、《阿里巴巴》、《葫芦娃》等则可作为阅读与欣赏的内容,让幼儿听和看,而不必占用集体教学的时间。
    作为集体教学的内容重点应放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放在对付一些带普遍意义的问题(或行为)上。而那些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则应尽可能让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如果这些活动也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就很难保证实效。另外,一些个别的问题如果也拿到集体教学中来讨论则可能适得其反。总之,作为集体教学的内容应精挑细选。
    三、要求教师有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经常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找准反思的重心,着重反思自己与幼儿的互动过程,反思自己带给幼儿的影响而不仅仅停留于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等表层方面。教师的反思可通过写教学效果分析或教育笔记等形式反映出来,园长或教研组长应定期进行检查。
    当然,要真正让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仅有对教学活动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比如,怎样发挥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怎样更好地实施师幼互动,以及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等。
    本文只是笔者对我园现行教育教学方式所做的一点思考和实践,有片面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8 15:05 , Processed in 0.04127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