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披星戴月”民族的歌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06:08: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纳西族,基本集中居住于我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维西、宁蒗彝族自治县内,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纳西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古代居住在河湟一带古羌人的一个支系“越西羌”。后因多种原因,这支人马向南迁徙到四川盐原县一带后,被改称为“摩沙夷”。公元8世纪左右,这支人马又向南迁徙、扩展到云南北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在丽江一带定居下来。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这支人马逐渐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相互融合并兴旺起来,成为了今天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纳西民族。
      纳西族拥有“披星戴月”民族这样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别称,别称的起因一则是来自纳西族妇女至今在服饰上所留有的特殊锈饰:用彩色丝线在披肩上部一字排开绣制的七颗中心垂着彩色流苏的圆形“星星”,二则是早已习惯于在高原梯田上从事农业生产的纳西族男女,每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品德,获得了人们以“披星戴月”民族相称的美誉。
      此外,纳西族妇女的披肩上,除七星之外还保留着“尾饰”― 这一象征纳西族先民以狩猎为生的重要标记。这种崇拜动物习俗的由来,可以寻觅到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氐、羌游牧部族留存“尾饰”的历史。在《后汉书"南蛮传》中有:南蛮为盘瓠之后,“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在永昌“群西南千五百里缴外有尾濮,尾著龟形,长三、四寸”。这些记载,说明古代西南地区的“濮”人就以尾饰闻名。看来尾饰之初,是出于狩猎的功利目的,逐后渐成为勇猛、有力的一种标志,直至转化为单纯的审美意义后,才作为与此习俗有关民族的服饰而延续下来。
      在纳西族人们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具有浓厚原始宗教色彩的“东巴教”。“东巴教”的祭祀仪式或驱鬼避邪活动,由兼职僧侣“东巴”即巫师担任。在东巴们所作的祭祀中,贯穿着大量模拟各种动物象形舞姿,并通过被称为《东巴跳》的舞蹈,来宣传教义和讲述宗教故事。这些舞蹈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颂扬主神丁巴什罗的《主神舞》;有人兽合一的《护法神舞》;有表现各神灵及座骑的《神兽舞》;还有祭祀中心方位大神,在“板铃”、“板鼓”、“铜锣”和“大鼓”等乐器的伴奏下,由“东巴”们手持弓、箭,以双脚跳、跨步、蹲跳、平步、吸腿等动作,表现鹰与神之间故事的《大鹏鸟舞》 等等。这些舞蹈不但舞姿优美多变,而且吸收了不少民间舞蹈以及武艺、拳术等,使《东巴教》在民众中得以广泛传播。

    1.jpg (38.67 KB, 下载次数: 11)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2 23:26 , Processed in 0.041056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