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蘸蘸变变》的三次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4:3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蘸蘸变变》的三次反思
    美术活动《蘸蘸变变》,主要让托班幼儿通过学习用滚筒蘸着颜料滚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促进他们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由于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刚开始活动很不尽人意。在不断的调整和反思中,我对托班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蘸蘸变变》三次活动的实录、反思、调整和体会。
    第一次
    3月30日,我任选了班上六名幼儿开展这一活动,并做了以下准备:将精心设计的小动物形象藏在铺满桌面的白报纸下面;滚筒、颜料、夹子和晾衣竿若干。
    教学实录
    老师:宝宝,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变魔术游戏,好吗?
    幼儿将眼睛闭上,等着老师变魔术。
    此时,不知什么原因,骏骏将铺在桌上的白报纸弄破了一个角,里面憨态可掬的小棕熊露了出来。这下他高兴极了,大喊起来:“看,小熊!”六个孩子顿时炸开了锅,根本不管老师要变什么魔术。骏骏临座的利利赶紧也翻起那个已破的一角,试图寻找什么,终于也拿到了藏在里面的小熊猫。她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挥舞着手中的小熊猫喊道:“老师,我也找到了,我找到的是小熊猫,多好看!”其他四个原本想看看老师眼色的小机灵鬼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也想从报纸底下找出点什么。
    老师:哦,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没盖被子,多冷啊!我们给它们盖好被子,好吗?
    我试图用游戏的口吻和情境将孩子们拉回到我所设计好的流程上来。结果,有四个孩子能跟着我帮小动物盖好“被子”,但很显然他们的思绪还是在刚才的小动物身上,而骏骏和利利仍在下面小声地交流个不停。
    老师:利利、骏骏,我们也来给小动物盖上被子,好吗?
    我还是想用游戏的口吻和情境将这两位孩子拉回到我所设计好的流程上来,继续做了一下努力,但收效甚微。
    老师: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下面藏了什么,那我们就一起来变个魔术,看看你们能变出什么?“变变变,变魔术,一、二、三……”可以看出,这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活动只是顺着预设的环节勉强地进行,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反思
    这次活动之所以进行得比较勉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识不够。这个活动在开始时出现了小小的意外,正是这个意外,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最后活动只能勉强进行。出现意外后,虽几经引导,但孩子的情绪仍受很大影响。因为托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易涣散,一旦受影响很难再集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不听劝”的。
    二是预设性太强。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不想着把孩子引导到自己预设的环节上来,而是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预先藏好的小动物,那干脆就顺势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看看、讲讲自己发现的小动物,那活动进行起来就顺利多了。
    第二次
    第二天,我又任选了班上另六名幼儿进行活动,并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将小动物形象挂在作品展示区的粘钩上;创设森林的情景;滚筒、颜料、夹子和晾衣竿若干。
    教学实录
    老师分别出示没有颜料和有颜料的滚筒,在纸上滚,激发幼儿兴趣。
    看到老师滚出的网状花纹,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想像,有“老虎的笼子”、“抹布的花纹”、“鱼网”、“包西瓜的网”,等等。
    老师: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玩,看看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相互交流对“小动物”的认识。
    老师示范用滚筒蘸上颜料给小动物的衣服滚印上漂亮的花纹。
    幼儿尝试着给自选的小动物的衣服印上漂亮的花纹。
    不到五分钟,六个孩子全都滚印好了。若竹、加程跑过来问我:“老师,我还想要小动物,还要滚一滚。”立江则干脆不管下面应该做什么,反复地滚印着,极其投入。老师:请你的小动物到外面去晒太阳。
    幼儿将自己的小动物夹到晾衣杆上(复习夹夹子的技能)。
    老师:请和你的动物朋友说句最好听的话。
    幼儿自由地和自己的动物朋友说话:“小兔,你真漂亮!”“小狗,你真好!”……
    反思
    这次活动开展得也不是很令人满意。首先,对活动的主体性把握不够。因为有了上次活动失败的经验,我对活动进行了调整,整合进许多对孩子发展有益的元素,如复习对各种小动物的认识、练习夹夹子、学习说一句好听的话,等等。但这是一个美术活动,幼儿的主体活动应该是操作滚筒,印出漂亮的花纹,整合了太多的内容,就使主体活动削弱了。在这个活动中,滚的过程只持续了四五分钟,根本没能让孩子滚得尽兴。我觉得应该去除一些多余的环节,把滚印的环节加强,使活动变得更为简单,更满足孩子的需要。
    其次,材料的投放形式阻碍了孩子的操作。在调整活动中,由于过多地注重了教学的情境性、游戏性,忽视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导致教学材料和幼儿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活动中,孩子们不在乎是给哪个小动物穿衣服,只注重用滚筒蘸颜料滚印花纹的动作变化及滚印动作的过程,给动物穿衣服这样的形式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操作空间,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三次
    4月4日,我再次任选了第三批六名幼儿进行活动,并做了以下准备:三张桌子,上面铺满铅画纸;滚筒和颜料若干。
    教学实录
    活动在进行简单的导入后,我就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滚筒和颜料,在空白的纸上尽情地滚印。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尝试着用不同花纹的滚筒滚出不同颜色的花纹,并对自己印出的花纹进行想像。他们非常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滚得极为尽兴。活动快结束时,孩子们都跑来激动地请我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反思
    根据孩子的需要,我在活动中去除了一些比较程式性的环节,突出活动的主体部分,使活动更为简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充分地操作,从而真正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这三次美术活动,给了我颇多的体会和启示。
    适合孩子,才是适宜的教育。托班孩子有着他们自己的发展特征,他们不会按照成人认可的或刻意安排的模式走,而是表现得更加自我。所以,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做在前,“让老师来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虽然这只是两个词位置的变化,但意义和过程却有着太多的不同。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托班的活动要简单一些,不宜有太复杂的结构,一定要去除一些老师预设的不必要的程式性的结构,让活动更为简单,这样才是真正从托班幼儿的需要出发,顺应他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创造适合托班孩子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孩子才会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自我反思,也是实践改进的有效途径。这三次活动是对教育活动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第一次准备不够充分,过于注重活动预设的流程;第二次因为想准备充分以至环节过多、结构太复杂;第三次虽简单却顺应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对托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使孩子在老师提供的学习环境中较自我地学习,就要去除一些以往教学中的“套路”,使活动更简单,给予孩子更多自我尝试的机会,做一个适时的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编辑:cicy
             关键词:托班美术活动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5 12:21 , Processed in 0.04053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