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理利用学具 提高教育活动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6:2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理利用学(玩)具  提高教育活动质量
    问题的提出
    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看,“儿童首先通过……对物品的实际操作……来表现和认识外部环境。”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构的结果,即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发生的一种内化作用。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中介。幼儿的智能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动作”,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幼儿期,“主体与客体的动作”,就具体体现为幼儿对学(玩)具的操作活动。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学(玩)具的使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玩)具在种类和数量方面的贫乏,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玩)具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工具和媒介,而在操作活动中贫乏、单调的操作材料,会抑制幼儿操作和学习兴趣的产生。2.操作组织形式一致,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在操作活动的组织上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操作类型单一,往往是全班幼儿按同一目标集体操作。3.在学(玩)具方面的整齐和规范,限制了幼儿的思维空间,阻碍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4.部分教师对学(玩)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作用发挥的机制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学(玩)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作用的有效发挥。
    学(玩)具的有效运用,是提高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玩)具的操作,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包括动手操作在内的活动。学(玩)具操作,适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学(玩)具的操作能有效地解决学习活动中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幼儿还不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论证客观事物,他们往往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进行思维活动,所以他们的思维特征是由具体形象向着抽象逻辑慢慢发展的。
    学(玩)具的操作,可以使幼儿多感官协同活动,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布朗斯基认为:“思维以极密切的方式跟肌肉  一运动机构联系着”。要发展和完善思维能力,就应启动感觉和知觉的所有形式――首先是视觉、动觉、听觉进入积极活动。学(玩)具操作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学习内容,还能对所学内容的各个细节进行充分的、全面的感知并形成表象,而形象思维的丰富性、条理性将直接影响概念的充实性和准确性。
    从教育活动的三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玩)具运用的实效
    1.在教育活动前的备课环节,要做好“三备三研究”,做到“三个适宜”。
    备幼儿,做好对幼儿的研究,使学(玩)具在形状、颜色等方面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相适宜。如在学(玩)具的形状方面,小班幼儿能分辨的图形是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到了大班,已经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形,并能将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幼儿对形状认知的发展次序依次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所提供的图片等操作性学(玩)具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备内容,做好对教育内容的研究,使学(玩)具与教育活动的目标相适宜。如一名大班教师在组织《玩瓶》活动时,其活动目标中特地指出,要“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瓶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为28个幼儿准备了28只空塑料瓶,人手一瓶。但是,有一个男孩跑到盛放瓶子的筐前探头一看,失望而归。老师发现后问他为什么失望?男孩说:“老师,我本来想玩打保龄球的,但是我知道玩保龄球得有十个瓶子堆在一起才可以。”教师事后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学具的准备直接影响了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
    备教法,做好对教法的研究,使学(玩)具与幼儿的学习方式相适宜。譬如在有关水果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如果要用感知体验法,教师则应该让幼儿对水果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口品一品;如果在健康教育活动中采用讨论评议法,就不必准备太多的学(玩)具。
    做到了上述三个适宜,再同时考虑材质、形状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就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幼儿的快乐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做好三个方面的观察,决定和调整学(玩)具的投放。
    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决定和调整学(玩)具的投放时机。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对操作活动开始期待的时候,投放学(玩)具,才能更好地引发和扩大幼儿的兴趣点,发挥其对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观察幼儿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决定和调整学(玩)具的投放方式,幼儿是个体操作还是小组操作,是竞赛式活动还是同时自由式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决定和调整学(玩)具的投放方式。如上述提到的《玩瓶子》活动中,教师发现有幼儿要玩保龄球游戏,就要立即提供更多的瓶子。
    观察幼儿的发展需要,决定和调整学(玩)具的投放种类和数量。一次大班《大变小》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是空塑料瓶和大蒜头等学具。幼儿纷纷把大蒜头掰成瓣,装到瓶子里。这时,突然有个男孩向老师提出,要一根锯条。老师问他要锯条何用?男孩说:“我想把瓶子口这一块锯掉,让瓶子口变大,把大蒜头整个装进去。”老师一方面为自己没想到幼儿有这么富有创造力的想法而惊喜,另一方面赶紧让配班老师去总务处借来锯条,帮幼儿完成了他的愿望,使幼儿的创新火花得到了保护,带动了所有孩子思维的拓展。
    3.在教育活动结束后,针对学(玩)具的使用,进行多方面的反思。
    围绕学(玩)具与教育活动目标的相关性,反思所提供的学(玩)具的有效性,特别反思它们对幼儿是否必要而不可替代的。在一次《坐火车》中班序数教育活动中,火车到终点站后,教师带幼儿一起去给北京奥组委叔叔阿姨送刚做的点心。这个做点心的环节和所提供的面粉等材料就是完全不必要的。
    围绕学(玩)具是否为幼儿所喜欢,反思学(玩)具投放的适宜性。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后对幼儿的调查,了解幼儿对学(玩)具的喜欢程度,逐渐掌握幼儿的学习和操作心理,提高学(玩)具投放的适宜性。
    围绕是否顾及了不同幼儿的需要,反思学(玩)具投放的层次性。幼儿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不平衡的,同样的学(玩)具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幼儿和幼儿的所有阶段。特别是在材料的种类、操作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更是如此。教师除在活动前、活动中尽力照顾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需要外,还要在活动后进一步反思在学(玩)具投放方面的层次性,逐步做到该方面的因材施教。
    围绕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空间,反思学(玩)具投放种类和数量的丰富性,如在有关测量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直尺、卷尺等多种量尺?在玩跳绳的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长短不一可供不同身高幼儿选择的跳绳?在美工活动中,教师是否为能力较强的幼儿准备了更多的纸张和其他的创作材料?
    围绕是否做到了一物多用,反思学(玩)具使用是否发挥了最大效能。当今的幼儿园教育,在学(玩)具的使用方面,变以往的重奢华而变为重简洁实用;变以往的不厌其多而变为一物多用,即多角度、多层面上的使用。在学(玩)具投放方面的简捷、实用,可以促进教育活动的流畅、高效。
    围绕学(玩)具的来源方面,反思是否做到了引进与自制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教育活动中,我们所投放的学(玩)具,除了引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蒙氏学具、益智学具等外,大部分还应以自制为主,做到引进与自制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对引进的专门学(玩)具,也应遵循普遍的幼儿教育规律,结合国情、区情、园情加以改编,使之园本化,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在自制方面,充分发挥幼儿园组织、引导的作用,家长和幼儿齐参与,并把自制学(玩)具作为落实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展示幼儿园素质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编辑:cicy   
      
      
              关键词:合理利用学(玩)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06:48 , Processed in 0.039357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