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鱼和美人鱼”(中班)教学实录与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2: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思路:
    游戏音乐选自俄罗斯作曲家彼.伊.柴科夫斯基所写的音乐剧《胡桃夹子――糖果仙子舞曲》。音乐剧描述了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整首乐曲充满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
    这首乐曲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A―B一过门一A―C。如何把这首乐曲设计成既适宜中班幼儿欣赏又符合乐曲本身的结构、性质的活动呢?我们想到了游戏。游戏与教育情景的结合可以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分析乐曲的结构、性质后,我们确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目标:
    1.在游戏情节的提示下随音乐做相应动作。
    2.能迁移并创编小鱼游、吹泡泡等动作,表现音乐快乐的情绪。
    3.体验在音乐变化时及时控制自己身体的快乐。
    准备:
    1.自制胸饰(美人鱼),魔法棒。
    2.音乐磁带。
    过程:
    一、欣赏AB段音乐,创编小鱼游、吹泡泡等动作
    1.欣赏AB段音乐。
    师: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鱼宝宝,它们喜欢游泳、吹泡泡,生活得很开心。这里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这群可爱的鱼宝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创编AB段动作。
    (1)创编游泳的动作。
    ①师:音乐里的小鱼是怎么游泳的?谁会用动作做一做?
    一幼儿做出“双手手掌相合,在胸前左右摆动”的动作,教师反馈:“好可爱的鱼宝宝!我们一起来跟他学一学。”全体幼儿坐在座位上模仿。
    (为什么让幼儿在座位上练习动作?这是因为在坐着的空间状态下,幼儿的注意力最集中,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自制胸饰(美人鱼),魔法棒。
    ②师:还有谁和他游得不一样?
    一幼儿做出“左手在身体前摆动表示鱼鳍,右手在身体后摆动表示鱼尾”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提问:“前面是什么呀?后面是什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邀请全体幼儿:“那我们一起来学小鱼游。鱼鳍摇一摇,尾巴摇一摇。”全体幼儿依然坐在座位上模仿。
    ③师(重复两个幼儿的动作):还可以怎么做?
    一幼儿做出“晃动身体,摇摇摆摆地游”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说:“还可以一摇一摆地游。”
    ④师:我们可以往这里游一游(左手在胸前自左向右游),还可以往那里游一游(右手在胸前自右向左游)。
    (教师一方面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一方面注意丰富幼儿的动作经验。)
    (2)创编吐泡泡的动作。
    师:小鱼是怎么吐泡泡的呢?请你们用动作表示一下。
    * 一幼儿做出“伸舌头”的动作,教师模仿。
    * 一幼儿做出“双手放在嘴边似吹喇叭状,连续地、摇头晃脑地吐泡泡”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反馈:“这个鱼宝宝吐出来的可不是一个泡泡,而是很多很多泡泡,是一串泡泡。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全体幼儿模仿。
    * 一幼儿做出“连续吐两次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反馈边做出相应动作):“我看出来了,你连续吹了两下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全体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该幼儿强调:“我是先吸一口水,再吐泡泡的。”教师:“好,那我们一起先吸一口水,再吹一个大大的泡泡。”全体幼儿再次模仿。
    (3)创编打招呼的动作。
    ①师:我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小鱼可以用什么动作跟朋友打招呼呢?
    一幼儿边摆动左手边说:“用鱼鳍。”教师走到该幼儿面前,蹲下:“那我们用鱼鳍来打打招呼,好不好?”教师和该幼儿面对面,左手与左手相互拍打:“哦,这是两个鱼鳍拍拍。”其余幼儿模仿该幼儿的动作。接着教师逐个和幼儿拍打左手(鱼鳍),并和每个幼儿打招呼:“你好!你好!你好!”
    ②师:小鱼除了用鱼鳍和朋友打招呼,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幼:用尾巴。
    教师请该幼儿演示用尾巴和朋友打招呼。
    教师和该幼儿背靠背,用右手(鱼尾)互相拍打,教师同时说:“你好!你好!你好!”
    ③师:这个办法也很好!小鱼可以用鱼鳍打招呼,用鱼尾巴打招呼,还可以和好朋友点点头打招呼呢!
    3.随音乐练习AB段动作。
    ①师:我们把小鱼游、小鱼吹泡泡、小鱼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
    教师带领幼儿随AB段音乐做动作。A段音乐――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B段音乐――做“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
    ②师:这一次,小鱼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了,小鱼该注意什么啊?
    幼:大鲨鱼。
    师:对!要注意听音乐,还要看一看周围环境是不是安全。
    ③幼儿散点站立,随AB段音乐做动作。
    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B段音乐: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游到“大海”里,随后用各种动作和好朋友打招呼。
    二、学习C段游戏
    1.引出美人鱼。
    ①音乐间奏(类似碧波荡漾的水流声),教师用“嘘’’声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同时给自己贴上“美人鱼”的胸饰。
    ②重复A段音乐:美人鱼和小鱼一起在大海里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③师:小鱼们,谁来和你们玩游戏了?
    幼:美人鱼!
    2.学习C段尾声游戏。
    (1)学习玩“照镜子”游戏。
    ①师:美人鱼也想来和你们玩游戏,我们教它玩个“照镜子”的游戏吧。怎么玩呢?
    幼:镜子里的小孩和照镜子的小孩做一样的动作。
    师:那你来做照镜子的小孩,我做镜子里的人,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该幼儿即兴做动作,教师随即模仿其动作,边做边说:“我要跟你做一样的动作。”
    ②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教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了,现在我想和所有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好不好?现在我做照镜子的人,你们做镜子里的入。
    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教师边做动作边用语言提醒幼儿“点点你的头”“扭扭你的腰”“招招你的手”。幼儿观察并快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一步明确“照镜子”游戏的规则。
    ③师:美人鱼和小鱼照镜子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
    部分幼儿做出摇动鱼鳍、晃动尾巴、双手手掌相合摆动等动作。教师肯定幼儿的动作并逐一模仿。
    ④师:现在小鱼们就和美人鱼一起跟着音乐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口巴。
    A段音乐:师幼一起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B段音乐:小鱼游到大海里找朋友,和朋友打招呼。
    间奏处:美人鱼(教师扮演)出现。
    重复A段音乐:美人鱼与小鱼一起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C段音乐:小鱼和小鱼(或美人鱼)两两相对,玩“照镜子”的游戏。(美人鱼带头做洗脸、梳理等动作,拓展幼儿的创造思路。)
    音乐结束,教师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2)出示魔法棒,介绍魔法棒的作用。
    ①师(出示金光闪闪的“迷你型”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大大的圆圈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海底世界的时间就会停止,小鱼就要变成一种海底动物,定住不动。
    (在韵律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道具,但有时这些道具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幼儿学习的障碍。此处,应选择体积较大的魔法棒还是选择体积较小的迷你型魔法棒?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后者。因为迷你型道具反而容易使幼儿聚焦,有助于幼儿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况。)
    ②师(先用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圈,然后指向某幼儿):你想变成什么?
    幼:鲨鱼。
    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该幼儿双手相对,做出一张一合的动作。
    师(模仿该幼儿动作):这是什么?
    幼:这是鲨鱼的牙齿。
    ③教师按上述方法鼓励其他幼儿创编。
    幼:我想变成贝壳。(双腿跪下,双手趴在地上,头深深地埋在身体里。)
    幼:我也想变成贝壳。(双手掌稍空,上下相对合拢。)
    师:他们两个都是贝壳,但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好吗?
    教师请两幼儿面对大家做各自想出的贝壳的动作,并分别问幼儿是用身体什么部位变贝壳的。
    师:这条小鱼是用身体变贝壳的,那条小鱼是用手变贝壳的,都可以!
    ④师:我们来和魔法棒一起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吧。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也就是魔法棒画圈圈的时候。你们就要怎么样?
    幼:找好位置站好。
    师:对!这个办法好!要找好位置站好,然后想着小鱼要变成什么海底动物。当魔法棒停止不动的时候,小鱼们就要定住不动了。听懂了吗?
    幼(众):听懂了。
    三、完整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用魔法棒画圈,并在音乐的最后一拍果断地将魔法棒指向幼儿。幼儿各自摆出某一海底动物的造型,定格不动。
    (1)小鱼们都变成什么了?
    ①师(用魔法棒指向一幼儿):你是什么呀?
    幼:鲨鱼。
    师(模仿其动作并反馈):她是一条张着大嘴巴的鲨鱼。
    ②教师依次用魔法棒指向其他三个幼儿,并提问:你是什么?
    幼:鲨鱼。
    师:他也是一条鲨鱼,可他是一条伏在海底的鲨鱼。
    幼:鲨鱼。
    师:这是一条在水面上游的小鱼。
    幼:小贝壳。
    师:这是一只站着的小贝壳。
    (2)师(挥舞魔法棒):现在魔法消失,鱼宝宝们回到家里吧。
    2.分析了解魔法棒的作用。
    ①师:刚才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所有的鱼宝宝都变成一种动物在海底一动不动。魔法棒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呀?
    幼:用魔法。
    ②师(先夸张地用魔法棒画圈,再指向幼儿,并作解释):一开始,魔法棒用画圆圈的方法告诉小鱼“准备好!你们马上要变成动物定住不动了”,当魔法棒停住不动的时候,小鱼就停下来变成海底动物了,是不是?
    ③师:我们再和魔法棒玩一次游戏,希望鱼宝宝们注意魔法棒的出现,注意它一停,就跟它一起停下来。
    师幼共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对个别注意力开始涣散的幼儿,教师轻轻地游到他的身边,和他共同游戏。
    (当个别幼儿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时,教师可以采用空间接近、目光接触的方式来调整幼儿的学习状态,引导他重新参与活动。)
    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边用魔法棒画圈边提醒幼儿,“注意了――”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师手中的魔法棒,当魔法棒定住不动时,全体幼儿迅速扮演某种海底动物,定格造型。
    ④师:请你说说你变的是什么动物。
    幼:美人鱼/海螺/贝壳……
    ⑤师:魔法消失了。我们把魔法棒带回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游戏吧。
    在音乐声中全体幼儿模仿小鱼游动作离开活动室。

    点评:
    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化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可见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活动结束后,执教的教师进行了自我反省,她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第一部分的创编小鱼游动作,还是第二部分的关人鱼游戏,以及最后的完整游戏,教师的引领一直贯穿其中,这是否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呢?
    其实,这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固然,执教的教师希望通过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感受名家佳曲,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过,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时还要考虑到三个因素:
    (1)幼儿的因素: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具体班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足够吗?
    (2)教师的因素:执教教师有能力帮助幼儿达到理想的状态吗?
    (3)活动本身的因素:在这个活动中,能够追求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追求了这个价值,什么价值又可能流失?这个流失的价值以后还可以追求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23:24 , Processed in 0.041260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