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在经历了若干年教师工作之后,我深深感悟到:教师每天的情绪和采用的方法,是影响孩子情绪和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教师的言行有着巨大的力量,能够使孩子们快乐或伤感,教师可以是遏制思维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往往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习惯中的一个行为,在不经意间给孩子造成某种伤害却还未曾体察到。
    案例一:我们表扬他
    一位老师教学“看图学习7的加减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言热烈,讲述完整,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又有一个孩子举手,老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孩子说:“老师,刚才洋洋说的是7加3等于4,你写成了7减3等于4了。”老师脸色顿暗,“哦”了一声。可能是公开课吧,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张豪宇以前不太举手发言,但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啪、啪、啪,你真棒!”张豪宇在掌声中坐下了。接下来老师只得去纠正洋洋那道题的错误。
    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点缀。在表扬孩子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你平时是不举手发言的,今天也不是在动脑筋。孩子听了感想如何呢?这种表扬不是出于真心的,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换一种评价“张豪宇听得真认真,发现了一个大家都没注意的细节,真了不起!”,效果将会是另一种情况。
    给孩子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只是在需要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对孩子的评价,不管是语言还是神态,都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平等的对话、朴实的语言,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完全是出于教师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评价,才会深深地印人孩子的脑海,激励孩子们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案例二:给小动物送什么礼物
    在教学小班孩子进行5以内的数量匹配时,老师想让孩子们给小动物匹配上实物(苹果)及点子卡。先让孩子们弄清了每张卡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你想给小动物送什么礼物呢?有的说:“我给小动物送气球。”老师说:“你的想法好是好,可是这里没有气球呀。”又有一个孩子说:“我想给小动物数字。”老师又说:“你真聪明,可数字我们还没教呢。”这位孩子又说:“我会的,我爸爸教我的,我会认很多数字了。”老师说:“那我们以后再给小动物好吗?”这位孩子轻声说“好的”,于是很不情愿地坐下。然后,老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苹果”图片说:“我们给小动物送苹果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
    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于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孩子,习惯于将孩子的思维诱引到预设的圈内。怕放开了收不回来,怕时间来不及,怕教学任务完不成,而过分关注教学效率,忽视孩子的学习权利。因而当孩子说出来的方法打破了教师的方案时,教师就无法面对了。要将教学进行下去,就得牺牲孩子的“灵性”,将孩子往原路上拉,要求孩子按原来的教路走。上例中,如果教师让孩子采用自己的想法,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没有现成的让他自己想办法画。这样不是更能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吗?更能让孩子学得积极主动吗?要送数字也未尝不可,孩子来自各个家庭,他们的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何必要按统一的目标去要求每一个孩子呢?“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以孩子的发展为本”这些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没得到真正认可。教师关注的焦点还是自己,希望孩子沿着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完成预定目标。
    因此,真正“以孩子发展为本”,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给小动物送礼物,尽管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孩子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如果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去走一些“捷径”,忽视孩子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孩子的思维将会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个性将得不到张扬。
    案例三:孩子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这是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故事教学接近了尾声,老师请大家给故事起一个名字。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讲得很多,有的没有讲到要点,显然不能作为故事的题目,老师没有作实质性评价,只是请幼儿再想想。这时又有一位幼儿举手了,老师请他回答,这位‘幼儿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老师说:“你举了手怎么又回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去想好了再举手。”接着老师请另一位手举得高高的幼儿回答,那位幼儿说的简洁明了,符合故事的意思。老师激动地表扬了他,并请全班小朋友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要么继续引导,直至得出所要的答案,要么自己说出答案。当幼儿的回答符合教师的预想时,教师往往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用语言或鼓掌等形式来表扬。孩子学会的是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问题,很多的思维火花就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并逐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创新。上例中,如果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不表示出过于的激动,对那位吞吞吐吐说不出来的孩子,走过去亲切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说”,或者帮助他说清楚,这样,孩子以后回答问题肯定会多一份大胆和自信。孩子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孩子的心灵是五彩斑斓的,孩子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要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创新热情,保护和调动孩子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以上这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必须改变“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留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做起,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要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让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鼓励下,获得自信,生活得快乐,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孩子一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关键词:关注教学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8 18:51 , Processed in 0.04102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