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与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6: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及在指导上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
    受“双基”教学的影响,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意识不仅仅是会计算、会证明,更重要的是能推测、判断、主动发现、体会和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能“数学化”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数学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服务。
    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生活出发,尽可能挖掘和提供幼儿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幼儿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工具,从而培养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在游戏、玩乐、生活中感知和应用数学。如通过观察,感知奶瓶、饮料瓶的不同形状;通过大人与小孩的比较,感知大小、差异、相似和分类;通过定时喝奶、吃饭、睡觉,知道日夜的交替;在玩水、玩沙和涂色的过程中,感知体积、面积的存在;通过在地上爬行、挪动物体的过程感知距离和重量的存在;在玩积木、堆房子的过程中建构空间观念:在准备生日晚会计算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的过程中,感受对应、数概念以及加减运算;在玩“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游戏中,感受“1与多”以及数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注重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学习过程促进思维结构的发展。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建筑材料,那么数学思维就是建筑师的设计方案。数学知识是固有不变的,而数学思维可以使其构建的建筑物千变万化。幼儿学习知识是难以穷尽的,而他们一旦具备了迁移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则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实现。例如:曾有一个幼儿在完成“给棒棒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后一阶段,他开始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一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的短。这说明他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如果教师把排序的“正确”方法(每次找出最长或最短的排在前面)教给他,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似乎都能正确完成排序任务,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获得序列的逻辑观念,思维结构并没有得到发展。幼儿需要的并不是教给他们某种知识或技能,而是要在充分的操作和尝试中有所领悟。
    实际上,数学内容很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幼儿能找到那一发――数学的规律,那么,大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通过推理而获得。例如:在学习“等分”这一内容中,幼儿从分饼(目测分)到分彩带(对折剪断分)再到用方形或圆形纸分(对折),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理解了“二等分”的原理、规律,自然就能迁移出如何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等。幼儿探索、发现、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运用操作法指导幼儿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因为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数字3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3,并出示3个实物,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3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3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3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把3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理解3是所有3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3的含义。
    在使用操作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正确地使用操作法。个别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操作法理解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他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讲解――提问――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操作往往是在讲解知识之后出现,作为练习知识的手段,这恰恰颠倒了操作法的顺序,正确的教学程序应是: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其次,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使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安排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展开充分的讨论,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归纳。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不直接教幼儿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幼儿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
    四、将幼儿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教师应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进而让幼儿理解数概念。
    首先,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如:幼儿周围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车有“大”的车、“小”的车;分点心可感受“1”和“许多”;分杯、勺时能感受一一对应;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妈妈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可让幼儿感受分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增强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意识,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中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培养幼儿的数感。
    其次,将教学过程生活化。由于幼儿乐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就应尽量使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一要提供来自生活的学习材料,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既受幼儿的喜爱,又具有变通性。如:火柴梗、废旧纽扣、花生、玉米粒等,幼儿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进行点数、排序、比较、分类等;二要情节设计贴近生活,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情节引导下展开的。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情节是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幼儿的兴趣会更浓。如:请幼儿按穿鞋子的种类排队,进行分类、排序记数、比较、制作标记等训练。
    再次,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与愉快。如:商店游戏“逛超市”,幼儿由认识超市物品――摆放超市物品――购物,从中可掌握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加减运算知识。又如:“铺路”活动中,幼儿在完成“铺路”的过程中,可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大大激发了其学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五、宽容幼儿“不正确”的学习行为
    在幼儿尝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往往说“不对”“错了”“你应该这样或那样”。幼儿的“错误”“不正确”表现常常被纠正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技能进行表述。长此以往,幼儿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受到压抑和抹杀。
    生活中,幼儿的“走路学习”和“语言学习”从不同侧面给了我们启示:幼儿在初学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跌倒了再爬起来,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尝试和努力本能地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适当的帮助,于是孩子成功地学会了走路;幼儿用语言交流时,常常词不达意并有语病,父母并不急于纠正孩子的用词不当或者语法错误,而是带着欣赏的心情鼓励孩子进行交流,于是孩子学会了流畅的表达。为什么幼儿的数学学习就不能出错、就要纠正呢?其实,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不正确”表现和“错误”行为并非是由于粗心,亦非是幼儿没有努力,而是其知识不完善的一种反应。幼儿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试误学习”,更重要的是探询、体验、感知、探索,形成猜测,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教师应对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不正确”行为持理解的态度,给幼儿的数学学习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真正成功的数学育人环境,是让幼儿学了数学却不知道那就是数学。“他学会一切,而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与此同时,他逐步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总是充满着欢乐和爱。”幼儿数学教学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还需广大的一线教师与幼儿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我们应让每个幼儿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有效释放他们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态度良好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8 18:22 , Processed in 0.040254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