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ying 于 2014-3-18 10:22 编辑 向实践和他人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杰出榜样。就天赋来讲,爱迪生是一个极普通的平常人,只接受了三个月的正规教育。因为好动爱思索,在课堂上常常做小动作,被老师以“考试常常倒数第一”的原因赶出了学校。从此,他在母亲的鼓励下,读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书、历史书、自然科学书,尤其对自然科学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市中心图书馆,他几乎读尽了那里所有的书。有记者曾问爱迪生:“你觉得哪本书对你帮助最大?”爱迪生回答:“那要算《法拉第电学研究》了。”读书的同时,他尤其注重的是实践。在卖报纸卖糖果途中的火车上实验,在电信值班时偷偷实验,无数次的失败,甚至耳朵被人打聋了,险些遭到警察枪击,他都不灰心。爱迪生经过反反复复地试验,也在实践中一次次获得巨大的成功。他的一生共获得了1328种专利,举世无双。他首先发明了留声机,发明了白炽灯,发明了四重发报机,发明了碱性蓄电池,发明了活动电影,发明了电话话筒……他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做出了多么杰出的贡献啊! |
本帖最后由 wangying 于 2014-3-18 10:21 编辑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金坛,初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由于他用自己创造的“直接法”解答书本上的问题,被平庸保守的数学老师严厉指责,由于家境贫困,一年后被迫辍学,连一张文凭也没有拿到。回到家后,他一面帮助父亲料理店务,一面刻苦自学。20年代后期,华罗庚曾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0年,当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交到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杨武之手中时,杨教授敏锐地感到华罗庚的数学基础扎实,其当时的水平已经不在教授之下,便向系主任熊庆来进行了推荐。熊庆来反复阅读后,亲邀华罗庚到中国的第一学府清华园当了数学系的助理员,华罗庚时年仅22岁。华罗庚在清华任教,以后又应邀访问苏联,去美国讲学。解放后毅然回国,为了新中国的数学事业和科学发展,甘为人梯,上个世纪60年代又创造了“优选法”,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为世界闻名的数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