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舞所用服饰道具很多,服饰有:武士服饰,大小狮子皮(狮子皮用布或皮覆上麻做成),头挂铜铃,双眼可以活动,形象如雄狮一般。表演时,乐器手穿民族服装,武士穿武士服。武士道具有:刀、枪、棍、三节鞭、三股叉、哨子、绳鞭、绣球等。演出道具还有:桌、椅、板凳、长杆、绳子、花束、盘果。 狮子舞的配乐主要是打击乐,一般都是四面大鼓、大锣、两对大铙、大钗,一面堂锣、堂鼓。鼓牌有:大挂槌、狗嘶咬、狮子滚绣球、白虎奔山,有时还配上唢呐、笙等吹奏乐器,表演到精彩时,放铳或炮仗助威。 郑州的狮子舞,大部分属于武狮子,动作粗犷豪放,英武壮观。其表现内容有:猛狮下山、狮子抢绣球、上高架、爬绳、过人桥、探井、拿八作、凤凰三点头、刀山架、跑铡,还有盘中取果,口吐彩带、叼花等多种内容。舞狮子时,有一武士登场,挥舞彩球或兵器,以武术中的一套拳术或械术逗狮,狮子由二人钻在狮子皮中,一为前身,一为后身,扮成大狮子,另有二人,各钻在一张小狮子皮中,扮作两个小狮子,窜、蹦、蹬、跳、摇头摆尾,在强烈的打击乐声中,有节奏地表演各种动作。 龙灯舞 表演龙灯舞要先制作龙。用竹篾或树条扎成龙架子,共9节,外面糊上布或纸,画成青色或红黄色的两条龙。每节龙身下扎一个棍子,表演者可以把龙举起。另外,再扎一个圆球,糊上布,做成蜘蛛的形状,龙与蜘蛛内都装上蜡烛或灯泡,夜间舞蹈时,龙和蜘蛛全身光明。龙灯舞一般要有两条龙,每条龙9人,另有一人舞球,共19人组成,因为龙灯的活动量很大,舞一会儿需要换人,所以还要有几个后备的替换人员。舞龙灯时为了助兴,也都要配备大锣、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还有放火鞭、火铳的。龙灯舞的表演,最适宜夜间,其场面灯火辉煌,五彩缤纷,龙身来回翻腾跳跃,锣鼓乐器齐鸣,观众呐喊助威,十分引人入胜。 龙灯舞是根据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编演的。传说,在浩瀚的大海里,有一座金碧辉煌的龙门,谁要是能跃过这座龙门,就可以化为龙。有一条聪明的小鲤鱼游到这里,想跃起过龙门,它往返多次,不怕困难,终于借助海浪的力量跃了过去,化成一条神通广大的火龙。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它和一条青龙下界降妖捉怪,青龙发现了蜘蛛精,便搏斗了起来,因为法力不高,被蜘蛛精结网缠住了。火龙赶到,吐出烈焰,烧了蜘蛛网,救出青龙,捉住了蜘蛛精。根据这个神话故事,龙灯舞的表演,一般要经过鱼跃龙门、火龙下界、青龙被困,二龙戏珠四个环节。技术精湛的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表演出二龙吐须、二龙戏珠、引龙戏舞、龙打滚、龙脱壳、纵身绞挂等巧技。 旱船舞 旱船的制作是用轻质的木条扎成船形,再用绸缎彩纸围起来,船没有底,船面上装两只假腿脚。坐船女表演时,用绸带绑于船身,背在双肩上,由于表演者的双脚被船上的彩绸所遮盖,走动起来活象一个女子坐在船上在水中划行。旱船舞所用的服饰道具有:船桨、撑篙、彩旦戏衣、老生及武生戏衣。 旱船的演出一般是单船(一人坐一船),演员有一个坐船女、一个撑船老汉,也有数人撑船的,分别称之为"头道篙"、"二道篙"。每个演员都要装扮一定角色,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白蛇传》中的白蛇、青蛇、许仙、船夫、丫环等。演出时按各人所扮角色,演出各种情节。旱船舞演出的主要形式有:跑场子、摆画面、亮把子。模仿船在水中行驶的基本动作有:起锚、开船、拨水、波浪行、卧船、翻身、跨船、下篙等。坐船女的基本动作有:跑步、碎台步、蹲步、搓步、慢步等。坐船女的表演需要有较高的艺术手段,既要和撑船人密切配合,又表演女子的各种修饰动作,而且还要操纵船身,模仿船在水中行驶的各种形态。头道篙、二道篙等人的动作有:旋风飞脚、翻跟头、单叉、双叉、爬虎、跑步、搓步、摇桨、撑篙、起放锚等。这些演员武把子要好,才能演得精彩。旱船舞在比较固定的场地演出时,往往还要根据扮演的戏目,象唱戏一般进行演唱。 小车舞 小车舞的服饰道具有:木制手推小车、蒲扇、烟袋、手巾、老头及老婆(或媳妇、小孩)穿的民族服装。小车的制作方法:先以圆木棍扎成三角架,四周围上彩布,中间空出站一人的位置,车两侧布上画车轮图形,车把上拴一条彩绸让推车人挂在脖子上,车前再拴一彩绸供拉车用,车前端扎一双假腿脚,坐车的演员进入车内后,使人看上去好象盘腿坐在车上一样,车上还要扎彩花彩绸,增加美感。坐车人用的蒲扇往往是没边的烂蒲扇,推车的演员通常是丑角打扮,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喜剧色彩。 小车舞的表演,有的两个演员,一个扮推车的老汉,一人扮坐车的老婆,扮老婆的也常常是男演员。有的三个演员,多了一个拉车的媳妇或小孩。表演小车舞也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送京娘》、《别家》、《夜逃》,也有宣传计划生育、走娘家、赶集的。舞蹈动作有:起车、搬车、扶车、快行、慢行、上坡、下坡、撞车等。表演内容幽默风趣,欢快活泼,有说有唱,有打有闹。小车舞唱腔多是豫剧曲调,也有唱太平调、道情的,表演时,几个演员,互相配合,边走边唱,边说边闹,翩翩起舞,很有乡土趣味。 小车舞的器乐伴奏,通常由堂鼓、堂锣、手钹、大锣等打击乐器组成。伴奏鼓点曲谱有自己创作的,也有采用豫剧上的鼓簧板路。 高跷舞 高跷舞的表演是用1米高左右的两根木棍,上半部固定一根20公分的小横棍,脚踩在小横棍上,用绳子把大棍绑在腿上行走。表演时,演员根据节目内容,身穿各种角色的服装,手执各种道具进行表演。高跷舞一般都有一定的戏剧情节,有古典的,有民间传说的,有根据时代内容自编自创的,也有单纯表演踩高跷技艺的。 郑州高跷舞通常表演的戏目有: 瞎子观灯 是由演员扮做瞎子的模样,踩在高跷上,表演盲人在节日里上街观灯的各种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现象。这个节目一般在正月十五、十六灯节时演出。 捕蝴蝶 由两个扮作少男少女的演员,各踩高跷,一个人手中拿一根细长的竹竿,挑着一个纸扎的蝴蝶,边走边表演蝴蝶翩翩起舞的形象,另一个演员不停地做出捕捉蝴蝶的动作,拿蝴蝶的演员故意不断地用蝴蝶引逗戏弄捕蝶的演员,使其做出各种风趣和技巧的表演。 唐僧取经 取材于古典文学《西游记》中的故事。由4个演员分别扮做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有时还有白骨精等角色。演员们脚踩高跷,按一定的情节,即兴表演。 另外还有"八仙过海"、"捕鱼"以及自编自创的现代内容的节目。高跷舞的表演,通常跟随"社火"队一起行走,边走边舞。技巧娴熟的高跷班子,还可以在固定的场子里,表演单叉、双叉、磕腿、翻身、鹤立各种高难动作。 大头和尚 此舞蹈根据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所用服饰道具有:扮大头和尚的大头假面一个,拂尘一个,僧衣一套,扮女演员的彩旦戏衣、头饰一套,折扇一把。表演分为3个段落:第一段,和尚头戴笑容大头面具,上场后做开门、扫地等佛事动作;第二段,一男演员扮演的女子上场,表演小跑步、拾金钱、整容等动作技巧;第三段,二人见面后,通过捅耳、敲头、扑、闪、躲、拉等动作,展开戏闹的场面,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舞蹈。 舞蹈的乐器伴奏由大鼓、大锣、堂锣、小手钹等打击乐组成,鼓点有长锣、走边锣、跳马鼓等。随着舞蹈变化的节奏,时而紧锣密鼓,时而哑然无声,只做表演,因而又具有哑剧的风采。 文革期间,此舞曾被认为不健康而禁止演出。近年来,对内容动作进行了改进提高,已恢复演出。 对花鼓 对花鼓也叫鼓戏,表演者由20人组成,每个各执一件乐器,边击边舞。乐器有:大鼓、大锣、铙、马锣、盆钗各4面。表演者按照不同的鼓牌子做各种表演,表演的形式,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有:《不递照》、《老常套》、《四摆头》、《铁曲连》4个牌子;武戏有:《三请诸葛》、《秦王点兵》、《小虫吵嘴》、《狮子滚绣球》等14个牌子。文戏与武戏区别在于文戏表演时,演员之间没有互相交槌,而武戏则有。 对花鼓的表演,可以围一个圆场子,称作交鼓锤,也可以边行进边打,称作路鼓。行进的步伐有前进步、后退步、横退三种,不行走的只有站步一种。行进时一般都打文戏牌子,围圆场时多打武戏牌子。 对花鼓的表演气势雄壮,动作刚健有力,技巧复杂,只有古荥镇能够演出,曾参加过全省民间舞蹈调演,得到观众一致好评。 二鬼扳跌 二鬼扳跌是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由单人进行表演。演员穿上特制的服装,模仿两个小鬼摔跤(俗称扳跌)的动作。其表演可在舞台上,也可以在场地上进行,有的还在桌子上进行。其动作幽默诙谐,逗人发笑,很受群众欢迎。 此舞蹈的制作十分巧妙。用木头刻绘成两个鬼头,钉上两顶帽子,衣服有两个棉袄外套、两个大褂,衣服内钉上用木板做的肩和腿。板四角4根绳子,前两根系演员胸部,后两根系演员腰部。演员两只手拿板,板上安有假脚和鞋子,上肢四臂是假的,抱着不动,下肢四腿是演员的两腿和两臂。本来是一个演员,动作起来,却是两个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