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吃水果的牛――故事教学研究案例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8: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吃水果的牛》是一个图画故事,主人公是小动物,故事情节拟人化,符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绘画形象生动,主题突出,适合中班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为此,我们把它选为中班故事教学研究的材料。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文学作品,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
    2.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能用完整的话表述。
    重点提问及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这是在哪里?有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地点。)
    回答:小牛在果园里。
    提问:什么样的果园里。
    回答:长满水果的果园里。
    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
    提问: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事情?
    回答:有很多水果。主人喂小牛吃各种水果。
    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
    提问:在什么时候? 发生了什么事?
    回答:晚上,主人生病了。
    引导幼儿观察第四幅图。
    提问:主人怎么了?看到主人病了,爱吃水果的牛怎么样?
    回答:小牛给主人买药,带主人去看病。
    引导幼儿观察第五幅图。
    提问:小牛在做什么?
    回答:小牛在挤各种各样的果汁奶。
    引导幼儿观察第六幅图。
    提问:主人喝了这么多有营养的果汁奶会怎么样?
    回答:主人喝了这么多果汁奶,病就好了,他们都变得很爱吃水果,身体特别棒。
    研讨与分析:
    第一次活动后,中班组教师开展了研讨,大家认为这次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图片表现的重点内容,答案是唯一的,并且幼儿只要用一两个词或词组作答即可,这样的提问无法调动幼儿积极思维,也不利于幼儿完整表述。如,教师提问:“这是在哪里?有谁?”依照画面所示,幼儿往往这样回答:“在牛棚里。有牛。”从而不能有效支持幼儿完整讲述。
    2.教师的回应单一化,大多只是重复幼儿的答案,而不是向幼儿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或只是以“好”给予肯定,而不是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的问答形式制约了师幼互动,也限制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此,我们进一步反思、研讨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看图讲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重新审视并分析了故事活动,认为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关键是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抓取图片的重点信息,理解图片间的关系,分析图片的大致含义,进而掌握看图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而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引导他们完整表述图片中表现的内容。
    二是教师的提问是为了什么。我们认为提问应该直接服务于活动目标,帮助幼儿逐步梳理思路,最终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而这次活动的提问并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主要因为问题太过细致,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思考和表达。所以,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重新调整预设的问题,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的识图能力和阅读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文学作品,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发展脉络。
    2.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3.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重点提问及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讲一讲这幅图?
    回答:小牛在长满各种各样水果的果园里玩游戏。
    提问:“各种各样”这个词用得很好,猜想一下小牛最喜欢做什么事?
    回答1:吃这些水果。
    回答2:小牛喜欢照顾果树……
    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
    提问: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他们在做什么?
    回答1:小牛的主人每天喂它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西瓜,有葡萄,有桃子,还有草莓。(教师:这位小朋友用了“有……还有……”这个句型。)
    回答2:我想主人一定很爱小牛,给它喂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它的身体一定很棒。
    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
    提问:大家一起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回答1:一天晚上,小牛正在牛棚里睡觉,刮起了大风,主人生病了。
    回答2:小牛一定很担心。
    引导幼儿观察第四幅图。
    提问:主人病了,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回答1:平时主人对小牛这么好,现在主人病了,小牛会给主人买药,带主人去看病。(教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医院看病,吃了药,病才会好起来。)
    回答2:这时小牛想,主人每天都喂我吃水果,主人生病了我也喂他吃水果,多吃水果身体好。
    引导幼儿观察第五幅图。
    提问:大家一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回答:小牛在挤各种各样的果汁奶。因为小牛吃了那么多有营养的水果,就会挤出有营养的水果奶。
    引导幼儿观察第六幅图。
    提问:主人喝了这么多有营养的果汁奶会怎么样?
    回答:主人喝了这么多果汁奶病就好了,他们都变得很爱吃水果,身体特别棒。
    研讨与分析:
    为了给幼儿更多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尝试将零碎的提问加以整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比如,针对第一幅图,提的问题是“谁能讲一讲这幅图”,这时能力较强的幼儿就能够自主地依照图片进行较完整的表述:“一头可爱的小牛住在一个有各种水果树的果园里。”能力弱一些的幼儿会回答:“在果园里有一头小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支持幼儿不断从图片中获得信息,例如:“什么样的果园和小牛呢?”这样,幼儿就会用已经学过的形容词来扩充句子。这种提问满足了不同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为幼儿的自主阅读和表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阅读中幼儿经常会融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所以在提问时为幼儿预留空间很有必要。在观察一幅图片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猜想情节,然后验证,以增强趣味性。例如,在观察“果园里的小牛”这幅图时,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想一想小牛喜欢做什么事情?”有的幼儿会说“小牛很喜欢劳动,他每天都去果园里打扫卫生。”有的幼儿会说:“小牛很喜欢吃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在幼儿经历合理想象和表达之后,教师再揭示答案,往往会使幼儿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化追问,或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和反馈,让幼儿互相学习表述中的亮点。
    有些图片则需要教师通过细致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比如在观察“主人病了”的图片时,教师的第一个提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通常会很简短地回答“主人病了”,而难以自主发现图片要表现的丰富内涵。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细致的提问帮助幼儿获取图片信息。例如:“从哪里看出主人病了?”幼儿回答:“主人测体温已经40度了,还浑身发冷,他一定病得很严重。”可见补充提问使幼儿的回答更加生动。当教师问“爱吃水果的牛会怎么做”时,幼儿会调动原有经验或联想上幅图所提示的内容回答:“爱吃水果的牛也会给主人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水果的营养丰富,主人吃了水果,病好得快!”……之后,当教师翻开最后一幅图时,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惊喜之中。
    在我们不断调整提问方式后,幼儿表达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气氛更加活跃。由此,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提问应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细致观察、充分思考图片所表现的信息,挖掘已有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结束后,我们问幼儿:“你们是怎么知道图片讲的内容的?”“图片中颜色很好看、又特别大的部分就是故事里最想说的。”“看懂上一幅图,我就明白后面故事的意思了。”由此可见,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理解了文学作品承上启下的结构特点和符合逻辑的情节发展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5 10:37 , Processed in 0.069788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