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4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包括帮助、友爱、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关心等行为表现,它们都具有一种使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目标,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
    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是在周围环境中,主要是在幼儿园、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和作用下逐步实现的。幼儿通过与他人交往,逐步增进对人和事及其关系的有关道德问题的认识,提高自身处理各种行为的能力。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及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许多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不管好坏,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家长及各种社会工作者(如儿童文学创作者、电视节目制作人)都要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环境。
    1.成人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并注意对幼儿的引导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一言一行,哪怕是面部表情的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仿效的对象。
           成人的榜样作用能否有效地发挥,跟他们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这种教育观点和价值取向往往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态度。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开展了一次“上海市好家长标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两个值得忧虑的问题:一是家长忽视了自身观念的更新和人格的完善;二是家长比较重视孩子自身的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关心别人以及与同伴分享协作精神的培养。因此,成人必须十分重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时时注意在幼儿面前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包括仪表、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等。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还离不开成人的观察和引导工作。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反映着他的心理过程。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发现这些言行,并加以适当的鼓励或纠正,必将削弱一些亲社会行为(如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玩具);也会使一些不良行为(如谩骂他人,攻击别人)发展成为一种坏习惯。教师或家长还要经常向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可读性较强的图书,并帮助幼儿选择电视节目,以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美好的、高尚的行为,从小生活在谦让、合作、共享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幼儿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感。这样的成长环境,必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起促进作用。
    2.传播媒介要提供有益健康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目
           在众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呈现的是一种多彩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深受幼儿的喜爱,电视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就极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一种提供经济效益的工具,更应是一种教育工具。人类社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这种素质的提高程度如何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的特殊教育作用,必须加强对电视节目的规范。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必须精心制作出有利于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优秀节目,并在黄金时间中播出,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期有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交往:一种是幼儿和成人之间的交往,这是基于教育和受教育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纵向的应求关系;另一种是同辈群体中的交往,是横向的平等关系。同辈群体中的交往,是横向的平等关系。同辈群体具有地位平等、交往方式自由等特点。在同辈群体的交往中,幼儿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在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学会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争执或矛盾中,如何协调关系,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因此,同辈群体在培养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培养分享、公正等社会性行为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师或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条件。这一点,尤其应引起城市家长的重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上班族”一回家就关上“铁门”,大人不来往,小孩子也不能串门,使孩子失去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失去了培养各种亲社会行为的机会。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来改变自身的观念,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同辈群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提高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三、通过移情训练和游戏,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
    1.培养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就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或说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多年研究后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1993年,李百珍对30名幼儿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实施移情能力培养期间,幼儿的助人、分享、谦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增强。霍夫曼和李百珍的研究成果对于幼儿德育工作有极大的启示。长期以来,幼儿德育只重视对幼儿道德认知能力、道德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应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加强移情能力的训练,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幼儿德育工作效果,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
    2.开展各种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正地解决发生的争吵。这有利于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把分享、谦让、合作、帮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9 17:08 , Processed in 0.041515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