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9:0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ody { 9pt}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要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有力手段,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以下做法可供教师借鉴。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宽松的环境是幼儿敢于求新求异的前提。宽松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创设宽松的环境,是指教师不把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而是要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用讨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
    美术欣赏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对于同一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有的幼儿感觉到“很暖和…‘很漂亮”,有的幼儿却感到“很冷…‘很害怕…‘这个里面黑黑的,很有可能会有蛇”等。个体差异使得幼儿有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师要有区别地对待。幼儿只有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会有大胆求异的可能。如果幼儿担心被笑话或被指责而有所顾忌,缺乏自信心,便不敢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更谈不上进入想象的世界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写实的美术作品,人们对其内容和情感表现倾向的认识大致相同。如果有个别幼儿的认识完全偏离,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讨论的方式,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对认识存在偏离的幼儿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说:“其他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感觉,和他的一样吗?”促发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交流”。由于幼儿欣赏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好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中介,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其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只要运用得当,提开放性的问题就能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对象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儿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并激发幼儿去搜索大脑中的表象,选择已有的形象组成新的形象。特别是在欣赏西方抽象作品时,幼儿面对高度抽象的图像和线条,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可以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再借助想象将这些图像和线条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时,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把抽象的图形想象成了“一个保龄球。”“只有一只眼睛,一只脚,像个妖怪。…‘可能是一个人.手伸到袖子里去了。”教师接着提问“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促使幼儿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有情节的想象。幼儿的回答如下:“在玩耍。…‘在射老虎。…‘黑色的地方是水,人玩累了就在水里洗脚。在沙滩上有个人站着+他的手放在沙滩后面藏起来了,我们看不见,他的一只脚在沙滩前面。”由此可见,幼儿把画面的主要物体与背景联系起来,丰富了想象的内容。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
    幼儿欣赏美术作品,首先是对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认识。但这远远不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透过内容,认识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教师引导幼儿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如引发幼儿认识并分析欣赏对象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由什么线条表现的…‘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等,分析作品表现形式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仍以幼儿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为例,当幼儿看到“保龄球”说“好像是个人”,教师就提示“我们来看看这一小块的红色”,引起幼儿对画面中不同色块的注意,幼儿说红色“像小鸟的弯嘴巴…‘像花…‘像火…‘像月亮…‘像小鸟尾巴”等。为了让幼儿理解画家是如何把“人”和“小鸟”画得这样与众不同,教师提示幼儿仔细观察画里的人和小鸟,看它们与我们平时看见的人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画家用了什么线条和形状使它们看起来和平时不一样。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作品的点、线、形和色的运用,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总结作品是怎么变形的,这对幼儿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提升,它有利于幼儿学会在创作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更新颖的东西。
    四、创造多通道感知的条件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在欣赏活动中,运用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多种通道,能够使幼儿进行“拟人”和“移情”,并容易受到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审美体验的形成,也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向更丰富、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方向发展。
    幼儿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时,教师播放音乐《赛马》,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画中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幼儿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马儿跑得非常快,快得快飞起来了”“马蹄踏在地上很响的声音…‘马儿转弯的声音”等。接着,教师让幼儿把自己当做草原上的一匹马,根据音乐节奏的轻重缓急,用肢体动作表现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如腿伸直、头昂起等,此时的幼儿仿佛一匹匹强壮有力的马儿,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腾追逐。这时,幼儿把画中的马儿想象成了有生命的形象,它们怀着欢快、激昂、自由、奔放的心情在奔跑着。另外,当幼儿受到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时,如感受到欢乐或者悲伤、温暖或者寒冷、紧张或者悠闲等,教师可以让幼儿猜测画家作画时的心情,以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力。
    可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视觉、听觉、动作表现等多通道感知的条件,可以引发他们把静物想象成动态的,把无声的想象成有声的,对物体进行移情等,并最终成为训练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五、给作品起名字
    给作品起名字一般是在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幼儿给作品起名字的时候,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的尾声时,幼儿给这幅画取的名字有:“水潭边的瀑布”“大脚的人”“没有鼻子的人”“没有嘴巴的人…‘变魔术的人”。通过给作品取名字,能够引发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并促使幼儿对画家作画意图的想象。在欣赏之后,及时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也能极大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欣赏完《人投鸟一石子》后,可以让幼儿用五角星、花朵、葡萄、梯形等图形创作变形的脸,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抓住教学的时机,促进幼儿想象力朝着更丰富、更新颖、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2:58 , Processed in 0.040004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