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幼小双向互动中实施幼小衔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那么如何让幼小衔接真正“衔接”起来呢?2009年9月起,我们红梅幼儿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为什么要做2009年9月初,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调查小学的一贯做法,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做“衔接”都有误区:    1.来自幼儿园(1)提前学小学课程有的幼儿园认为小学生要学的东西提前都会了就行了,如拼音、写字、口算等。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前学习的孩子,入学之初确实感到轻松,于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储备”用完,其优势逐渐消失,劣势日益突出。可以说,提前学习是一种短视行为。另外,由于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学课程的教师,因此即使在做衔接教学时,也会出现许多偏差与错误,如拼音拼读方法错误、写字笔顺颠倒。往往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到小学后却要花双倍甚至三倍的时间精力去纠正,得不偿失。(2)入学准备形式化不少幼儿园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是老师是否心里清楚要引导孩子看什么,去了解什么呢?不清楚。(3)思考“想当然”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缺乏倾听小学反应的习惯,也不会对小学的反馈信息做出价值判断。2.来自家庭现在的家长,他们以孩子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说几句英语来评价孩子发展。重智商、轻情商是他们最大的误区。还有一部分家长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到了小学自然就适应了,另有一些家长则很盲目,不知道该怎样做,幼儿园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3.来自小学当前小学虽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地接纳幼儿园的参观活动,但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配合,很少考虑针对初入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形式,安排有意义的活动等。有些学校还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试,并以此来编排班级。此举也误导了家长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二、做什么我们就衔接的“断层”与“接口”,双方进行了数次面对面的探讨交流,分析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通过彼此对对方的发展目标与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差异:第一,教育方式不同。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教学内容、学习习惯渗透在游戏之中进行;小学课堂板书式规范化,学生以掌握多少知识量为教学目标。第二,评价手段不同。幼儿园对孩子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它注重孩子的能力、情感的发展;而小学是以书面考核为主要评价手段,分数第一。在分析比较差异后,我们明确了幼小衔接的方向,要从心理、物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备。对问题揭示分析后,我园从“整合、自主、快乐”的新理念出发,与红梅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书”,两所学校教师共同建构“幼小衔接合作共同体”。三、怎么做围绕着幼小衔接的一个个活动在大家的思考中应运而生,我们确立了实施原则——过程小步化、细节化、有效化。1.衔接过程小步化本着小步推进、稳扎稳打的研究思路,改变衔接形式方法上的“突变”现象,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借鉴《上海市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将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细化到大班两学期的每个月,并能根据课程要求,每月做好一至两个主题,使过程有系统、有重点。2.互动过程细节化(1)师师互动,达成共识①认真倾听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反馈在倾听中发现主要问题,例如学习习惯、课程衔接的要求、历年来新入学的孩子能力分析等。小学教师建议我们,在大班一定要重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因为倾听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在语文上阅读相当重要,阅读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大班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师一再强调,幼儿园老师千万不要教写字,现在很多字的写法都与我们小学时代不同,笔顺一旦错误,孩子要花双倍甚至三倍时间精力纠正,得不偿失。②邀请小学教师来幼儿园参观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园温馨、舒适而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让小学教师惊叹不已,来园参观的教师纷纷认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接触新鲜、有挑战性的玩具教具,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在小学里,整天面对书本、作业,四面光秃秃的墙壁,孩子已不见了笑容。因此,他们觉得回去要思考,让教室也充满阳光。⑤互动交流教学活动,感受授课模式的差异两所学校的老师相互听随堂课,同样都是数学、语言(语文)课,让两边的教师身临其境了解各自教学风格与学习方式,共同探究衔接的“点”。幼儿园教师在哪些知识、能力培养上要把握得比较准确,小学教师怎样在孩子心理与年龄特点上改进教学形式,形成较完整的“教学链”。比如我们在进行故事教学时,目标一般会定位于“理解故事内容,会讲故事主要情节”,但是进入大班,目标可以提高,“学会倾听他人表述,发表与他人不同意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幼儿听他人的回答并能做出反馈评价。(2)生生互动,发挥衔接主体性作用①深入小学参观,以丰富幼儿实际感知经验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如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等副科课,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兴趣。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们会自主来我园带一个大班幼儿去他们学校,穿梭于学校的各个角落,参加校园游艺活动,让大班幼儿全面体验小学的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②设计“小记者采访”活动,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心理过渡邀请小学优秀班干部来我园为大班孩子介绍学习心得体会与入小学后要做好的各项事情,让大班幼儿学做“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有关小学生活的问题,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饭在哪里吃”等。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3.实施过程有效化作为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各方面坡度减小。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认知结构,从环境入手,从活动入手,有效地展开实施过程。(1)调整作息时间以孩子的一日作息为切入点,将一日活动常规微调后梳理成新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入学生活习惯。从大班下学期起,确保一天上两节集体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2)重组活动内容紧密结合主题课程,根据主题《准备上小学啦》《再见了幼儿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将习惯、能力培养渗透其中。(3)关注活动载体①主题环境教师们将《准备上小学啦》主题墙网络归纳为“情感”“知识”“能力”等几个版块,分别以照片、文字、图画、记录表、棋谱等不同形式让孩子可读、可认知、可操作。同时还收集幼儿在园三年活动的各种资料、照片等,布置成“幼儿园里乐事多”的主题,使幼儿感受曾经的快乐。②活动区域设置数学活动区:“和时间赛跑”——认识时钟并了解幼儿园、小学一日活动作息时间,知道要珍惜时间;“左和右”——指定“小朋友”行进目标,幼儿操作时边行进边表述,是什么样的路线,向左还是向右,有哪些景物。语言区“汉字拼读乐”——让幼儿在对偏旁部首的兴趣中找出相同偏旁的汉字;“文具找朋友”——以蒙氏理念设置文具三段卡,引导幼儿图文配对,认识常见文具名称及相应汉字。自理区:“我和文具做朋友”——引导幼儿逐步学会背书包,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益智区:“我要上小学啦”——通过玩墙面大型棋类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有关数学、语言、学习行为常规、自理能力等综合经验。③一日生活中贯穿每天利用餐前半小时开展“倾听一刻”,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养成“每天记一记”的好习惯,在集体活动之后,利用5分钟主动回忆内容要点,在离园前,利用lO分钟回忆一天发生的事或感受,培养孩子提炼记忆问题的能力。(4)注重能力培养①阅读能力的培养创设温馨开放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在班级图书角,安置可供幼儿自由拿取图书的矮书架。布置一些小沙发、靠垫等,让幼儿拥有一个光线充足、相对安静的阅读区。根据他们的阅读需要选择阅读材料,如《东方娃娃》《幼儿画报》和名种绘本等。同时将阅读贯穿一日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让幼儿在“听、说、读”中学习,不强求一致,注意个体差异。②知识经验的积累注重前认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形象生动的有关认读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培养幼儿对认读感兴趣。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教幼儿认识时钟、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等,培养幼儿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③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每个班级设置小组长、值日生、领队、上课提醒员等岗位,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每周评选一次,并根据幼儿的进步情况适时调整岗位人员的数量,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另外,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为已经升入小学的幼儿建立了“跟踪调查档案”,对新入学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反馈,进一步完善衔接工作中的不足,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进入小学。原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4.73~74原标题为《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7:11 , Processed in 0.038839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