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境化评价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情境化评价模式的内涵
    情境化评价是加德纳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教学评价模式,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智能的情境性。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具有“去情境性”的特点,即“智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头脑里”,“评估和看待个体时,可以应该脱离他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所解决的问题和设计的产品”。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智能的情境性”,为此加德纳指出:“很简单,就是不能将智能看成像胃那样的生理器官,也不能看成像情绪、爱好那样的心理属性。至多只能说,智能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显然,这种交互作用的智能观所强调的是:要真正理解智能,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只有在实践或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智能。
    2.评价的情境性。
    针对传统的智能评价只重视纸笔方式的测验和IQ的高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创造能力的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问题,加德纳在《开启多元新世纪》一书中指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而智能的情境性特点则要求评价以情境为参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正确把握被评者的某些特定行为,并把这些行为置于整个教育甚至社会环境背景中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评价来捕捉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变动因素,及时改进与完善教育教学活动。
    由此看出,这种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衡量学生智能发展的评价模式,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有效的幼儿评价工作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情境性评价模式的特点
    情境化评价模式中的情境是指“实际的情境”,也指“类似实际的情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指幼儿园所能提供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现以兰州市某园真实性专题评价案例“尝试消费活动”为例,具体分析这种新的评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的特点。
    案例
    “尝试消费”活动是针对中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学习了自然数1―5及其数量关系后设计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旨在通过幼儿在蛋糕店的购物活动,了解幼儿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前:教师请家长为孩予准备1元的硬币或纸币5枚(张),并帮助孩子在认识钱币的基础上,了解一些简单的购物知识和技巧。教师的工作是联系活动地点,并与蛋糕店商定好,为幼儿提供价格为3元的不同图案的蛋糕和价格为2元的不同口味的饮料;②向幼儿介绍活动时的相关事宜――讲礼貌、管理好财物、选择适当的商品;③设计活动记录表,便于做好观察记录,并配备摄像机、照相机等。活动中:教师带幼儿来蛋糕店后,向他们讲明蛋糕和饮料的价格,说明活动的任务是用自己的5元钱购得一块蛋糕和一杯饮料,并要求幼儿努力完成任务;教师尽量不介入孩子们的活动,以观察者的身份积极捕捉有意义的评价信息,并在活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配班教师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摄像。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观看活动录像对每个幼儿在消费活动中的行为(包括独立性、交往、交流等)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记入活动记录表中,并分析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教育教学的措施。
    上述真实性专题评价活动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性评价模式的特点是:
    1.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现有的评价大多追求幼儿最终所获得的静态的知识的结果或结论,忽视活动过程及其本身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而情境化评价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使评价者能够关注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假设、试误、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努力程度;关注幼儿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特点在“尝试消费”活动中,表现得相当充分。
    2.评价与幼儿真实生活相结合,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
    在情境化评价模式中,强调评价与幼儿真实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自然生活情境(蛋糕店)中,表现出真实的行为,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提高评价的信度。同时,评价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证明幼儿掌握知识的正确和多少,而是为了提高或拓展幼儿解决日常生括问题的能力;这些特点与(纲要》中所强调的知识的情境化、过程化、活动化和经验化特征,以及注重动态的知识和行动性知识的观念是相一致的。
    3.实现评价过程与教育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情境化意味着教学和评价是“一体两面”,是教育过程和评价过程的统一。正如加德纳所指出的,评价原来就是教学里的一个环节,它应该成为自然学习情境中的一部分。“尝试消费”活动虽然是一次评价活动,但活动本身也蕴涵着教与学的内容。教师在活动前“提供支架”(如讲解活动步骤、说明活动任务和相关事宜),其目的是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发挥潜能独立完成任务。固此,这种评价更注重幼儿个体所能做到的以及借助与成人之间的互动而实现的潜能成长。
    4.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以往的评价活动大多存在评价内容单一,重认知轻社会情感等倾向。“现实生活需要个体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多种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而发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评价活动必然会实现对幼儿多个领域的评价。比如在“尝试消费”活动中,由于教师关注了行为发生的过程及幼儿行为结果背后的动机和努力程度,实现了对幼儿全方位的认识,因而对幼儿的任务意识、情感表达、社会交往以及交流能力等多方面部能给予多元而全面的评价。
    三、由情境化评价所引发的思考
    1.重视对两种情境的融合。
    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世界,分别对应着加德纳所指的两种情境:一是真实的“生活世界”,即日常生活形态中普遍的幼儿世界;另一种是“规范世界”,即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了的幼儿教育世界。一直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把幼儿园中进行的活动视为幼儿经验的“生长点”,对于幼儿园之外的、与幼儿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各种场景则往往不够重视。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两种世界的分离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并逐渐开始强调幼儿园课程应该向生活开放,应该视为一种生活的进程。这种课程观,不仅使幼儿园的教育情境更接近生活,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促进两种世界的融合,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体验和学习各种知识,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有关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真实的”评价信息。
    2.重视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
    反思我们传统的“圈地自画”的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大多发生在幼儿园,脱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真实环境。事实上,影响幼儿发展的不仅是幼儿园,更重要的还有他们赖以生长的各种环境,包括家庭和社区。要实现以社区为依托的资源整合方式,幼儿园必须了解社区现有的公共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尝试开展现场教学或合作教学,形成“社区也是学校”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幼儿教育的空间。同时,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成员与幼儿园合作的潜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如此,可以使很多闲置的社会资源得到开发,转变为教育资源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关键词:情境化评价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7 09:39 , Processed in 0.045126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