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鹤琴与中国幼儿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教育家、原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实验幼稚园、公立幼师、国立幼专和高师幼儿教育系,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一、开创儿童心理之研究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开始引进西方儿童心理学理论,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最早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此课程的是陈鹤琴先生,他于1919年回国后,即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儿童心理学”教授。在我国,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也是陈鹤琴先生。他从1920年开始,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作为研究对象,就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游戏、学习、美感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连续的观察实验,坚持808天,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陈鹤琴将观察所得,比照西方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于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出版。这是我国学者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之开端。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示了儿童形成心理特性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心理过程,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为我国儿童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陈先生从儿童期的意义说到幼稚教育的重要。
    他认为“人类胎期既长,儿童期尤长。”“人生一切的活动都要在儿童期内发展”,“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的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 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并指出“环境既然复杂,学的时期当然要长,如果全靠先天的遗传,而不加以后天的学习,必不能适应这样复杂的环境”。因此,他得出结论:“儿童期包含这两方面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教性。”他并指出,儿童期不仅对其个体成长具有奠基意义,也是改造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陈先生认为“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进而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
    第二,陈先生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的原则
    他认为儿童不是“小人”,不过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他认为儿童具有以下特点,并据此提出了教学原则。(1)好动心。儿童生来好动,没有一刻能像成人坐而默思。因为幼儿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尚未养成自制力,行动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在教育上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刺激,让其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从无知无能发展到有知有能。(2)好模仿。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主要信赖于模仿。在教育上应充分利用其模仿性,通过模仿周围成人(教师、家长等)的言行来培养好的品行。为此,教师的以身作则和纯美的校风至关重要。(3)好奇心。儿童对新异的东西会产生好奇心,儿童与新境地接触愈多则知识愈广。教育者应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勤学好问,不断获得新知识。(4)游戏心。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使其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应多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以提高教育效果。(5)喜欢成功。儿童不仅喜欢动作,更喜欢动作有成就。一有成就,就自信力;成就愈多,自信心愈强;自信心愈强,愈易成功。两者互相为用。为此,给儿童做的事情不能太难,以免失去成就感。(6)喜欢野外生活。郊游对儿童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良好的影响,大自然、大社会将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课堂,我们应不怕麻烦,多创造外出游玩的良好机会。(7)喜欢合群。凡人都喜欢群居,两岁儿童就愿与同伴游玩,六岁儿童的乐群心更强,应使儿童常与小朋友交往,培养其友爱互助、热爱集体的品质,发展其社会性。(8)喜欢称赞。儿童喜欢“听好话”,表扬、鼓励能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勇气,所以应多采用积极的鼓励措施。陈鹤琴认为只有依据儿童这些心理特点施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所揭示的儿童心理特点,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三,陈先生认为人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他根据幼儿发展的有序性,将学前儿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确定了与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重点。(1)新生婴儿期。从儿童脱离母体,开始成为独立的个体起,就要打下身体健康和形成优良习惯的最初基础。(2)乳儿期(新生到1岁左右)。情绪发展和动作发展是此时期的重要表现,尤其要注意人类最宝贵的行走运动。(3)幼儿期(1岁左右到3岁半左右)。从学习步行、乐于步行到喜欢跑跳,进步迅速。同时语言和智力也有显著的进步。(4)幼儿期(3岁半左右到6岁)。思维的活跃和社会性的发展是此时期突出的表现。陈鹤琴认为儿童时期的重要,就在于他是人类独立人格生活的奠基时期。人类独立人格的生活方式,包括反射生活、感觉运动生活、情绪生活、智慧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在人类生活过程中虽然是统一表现、交互作用的,但就其发展的程序,在相当年龄段中有先后发展的趋势。因此,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地促进儿童不断地向高一层次去发展。
    二、探索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
    本世纪20年代,我国的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所垄断,陈鹤琴对这种“抄袭外人”,“墨守成规、不知改良,以致陈旧腐败不堪闻问”的幼儿教育极为不满,遂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幼稚园课程、设备、故事、读法以及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项实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读法研究。通过读法实验,证明幼稚园内可以进行读法(识字)教学。儿童学识字和学语言相似,必须采用游戏的方式方法,不能要求幼儿死记符号,而是必须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他曾编订了一份《幼儿读法字汇表》计254字。(2)设备研究。他认为设备是为了刺激儿童的身体,提供幼儿游戏活动的条件;设备应为教育、教学服务。他编制了比较完备的和最低程度的两种设备表,并创制了摇船、摇马、小推车、游戏平台等。(3)故事研究。他认为故事能与儿童的情感发生交流作用,离奇的情节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想像力,故事组织得完整能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应充分运用故事作为教育手段。为此,他创编和改编了许多故事。
    这里值得特别论述的是陈鹤琴的课程研究。当时幼稚园的课程非常混乱,有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有蒙养园的日本式课程,也有少数幼稚园实施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课程。陈鹤琴认为这种大抵抄袭外人的课程,“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决心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程着手,探索改革幼儿教育之路。从1925-1928年,经历了由散漫期──论理组织期──中心制期,形成了陈鹤琴的幼稚园课程论,其基本思想是: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他认为“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第一应当解释目的。”在谈目标前,他先确立了“儿童还是教育的主体”的思想。他认为儿童、教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教师“先测量儿童的个性,希望他们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教材,使用最适宜的方法,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目的有四个方面:做怎样的人;应该有怎样的身体;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怎样培养情绪。到了40年代,陈鹤琴把目的论概括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时代精神。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陈鹤琴主张“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他认为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一种是社会环境──个人、家庭、集社、市廛等类的交往。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就以此作为课程的中心。他反对把儿童关在“幼稚监狱”里过呆板的、死气沉沉的生活,主张让儿童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儿童所接触的环境和社会愈广,所得的知识愈丰富,能力的发展也愈充分。在此基础上,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发展成为活教育的课程论,借以反对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死教育。
    (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乃幼稚生在园的一切之活动。课程不等于科目。大学生的程度高、知识深,非分科不可的。“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是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是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儿童心理的”。他提倡“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应当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可分割的。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暗示性、小团体式......的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凡事当做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做游戏做就是快活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幼稚园里的课程很容易游戏化”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陈鹤琴又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园的课程应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法,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进行暗示,尤以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陈鹤琴还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稚生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致,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稚生都能有所长进。以后,陈鹤琴陆续提出比较法、比赛法、替代法、观察法等,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使儿童的兴趣格外浓厚。他所提倡的多样化的教学法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科学性。
    (5)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陈鹤琴认为要回答幼稚园应该教什么,幼稚生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程度怎样,非得有种种标准不可。“考查品行,应当有品行的标准;甄别习惯,应当有习惯标准;检验技能,应当有技能标准;测验知识,应当有知识标准。”知道幼稚生的成绩,就可以施行相当的教育,扬长补短,促进儿童发展。陈鹤琴等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包括卫生习惯,做人的习惯(个人的和社会性的)、生活的技能、游戏运动的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日用的常识,计185项,开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评估工作。
    陈鹤琴的课程理论产生以后,课程中心制的单元教学遂成为我国20-40年代幼稚园课程的基本模式,影响遍及全国(直至解放区)。这一改革,使中国的幼儿教育从抄袭外国的宗教色彩中解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课程趋向中国化和科学化,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幼儿教育的差距。
    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陈鹤琴于1927年发表了《我们的主张》十五条: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幼稚园的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课程既要事先拟定,又得临时变更;要注意儿童的健康;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特别注重音乐;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应当有种种标准,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这十五条主张系统阐明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课程的中心与组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师生关系、家园关系以及环境设备等。
    陈鹤琴在本世纪的20-30年代,主要从事幼稚园教育的研究,除躬行实践教育研究外,还组织群众性的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创办《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新儿童教育》等刊物,主编幼稚教育丛书、儿童科学丛书,编写了多种幼儿教育书籍、幼稚园教材和儿童读物,如《幼稚教育论文集》、《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唱歌》、《儿童节奏乐》、《幼稚生新谜语》等。创制了许多教具、玩具和体育、游戏用品,如竹制积木、木偶戏道具等。
    三、创建幼稚师范教育体系
    陈鹤琴认为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必须由中国化的幼儿教师来实现。为此,创办独立的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学校,是他多年的愿望。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他学习陶行知开办晓庄师范的经验,首先要求学生去创造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陈鹤琴主张培养学生具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认为只有热爱幼教、喜欢幼教、钻研业务、创造性地工作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还注意培养学生从事校内外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的能力,通过举办识字班等活动,使学生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并为之服务。
    陈鹤琴以幼稚师范为中心,向两端发展,建立了从婴儿园、幼稚园、小学到幼稚师范、幼稚师范专科的幼儿教育体系。针对传统师范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用脱节等弊病,他设计了学用一致的幼师教学计划,其课程内容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专业训练三项,并充分体现幼师的教学与婴幼园的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此期间,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教育实践,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育原则等。其三大纲领包括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十七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可以概括为活动性(做)的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的多样性原则、利用活教材的原则、积极鼓励胜于消极制裁的原则、教学相关的民主性原则等。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传统对“死教育”来说,无疑具有进步性,对幼儿师范教育的理论实践都有指导意义。
    四、继续探索新中国的幼教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改造、更新其教育思想,表现在:(1)明确了新中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即为祖国培养健全的下一代,实施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养。(2)发展了幼儿园的课程论,提出了编制课程的十大原则: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儿童化的、发展连续的、配合形势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培养“五爱”公德的、陶冶儿童性情的、培养儿童说话技能的等原则。(3)提出了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的要求:在政治思想方面,要认识我国的文教建设方针,学习马列主义,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等;在业务修养方面,要认识儿童是新中国的幼苗,幼稚园是幼苗的苗床、妇女解放的桥梁、改善家庭教育的助手,要了解和精通幼儿教育业务等;在教学方面,要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技术;在优良品质方面,对人要和蔼可亲、不发脾气、帮助别人,对己要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对儿童要热爱、公平,对同事必须合作,对工作要有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等。
    50年代初,陈鹤琴被国务院任命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在这期间,他不仅创立了附属幼儿园──附属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系,建立了儿童教育研究室、儿童玩具研究室以及玩具工厂,由此建立了一套包括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他从20年代起奋斗了30年的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就实现了。70年代末,88岁高龄的陈鹤琴先生,还对切实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以促进全民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要对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将幼儿的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必须重视和解决幼儿教育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作。这些建议都对以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陈鹤琴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教育事业,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师范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从正常到特殊儿童,从普及教育到文字改革,他都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近四百万字的学术研究成果。陈鹤琴先生不愧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关键词:陈鹤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8:44 , Processed in 0.042076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