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儿童“游戏式的”疑问中的哲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希腊哲学中,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而追求智慧恰恰又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因此,儿童天生是个哲学家。他们对周围世界和自我充满惊讶,常常因困惑不懂而提出各种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月亮为什么跟我走?”“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掉下去怎么办?”“怎样才知道我现在是醒着,不是在梦里?”“这是什么”或“那是什么”这样的问句形式是哲学的,它首先是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发出这类疑问的儿童,俨然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事实上,哲学问题始终是与人类相伴随的。人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带着更多困惑离开这个世界。人的本质似乎在于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就处于这一无穷无尽的探索思考的过程之中。哲学导源于怀疑和困惑,其表现方式就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上面儿童发出的各种疑问就与此相似。罗素的哲学探讨表明,很多哲学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哲学源于困惑,就一定是非常严肃而深沉的东西。事实上,“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儿童的哲学时
    一、儿童的哲学常常是“游戏式的”:解读
    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在他的著作《哲学与幼童》中提到,“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就是说,儿童的哲学常常是游戏式的,哲学常常蕴含在他们“游戏式的,,言论之中,而不仅仅源于困惑。清看下面发生在笔者与儿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看书干什么?”
    子辰(4岁2个月)对妈妈每天都忙于看书而不是“看”自己这件事感到很不满意。于是,有一天母子之间发生了如下一段对话,由儿子发问,妈妈回答。问:“看书干什么?”答:“学习。”问:“学习干什么?”答:“长知识。”问:“长知识干什么?”答:“学本领。”问:“学本领干什么?”答:“工作。”问:“工作干什么?”答:“挣钱”。
    看到这里,相信每个长都能猜得出对话后面的情节,也能想像得到这位儿童的顽皮与活泼。事实正是如此。对话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子辰的本意是想让妈妈给他一个“为什么不陪他玩”的具体理由。可是后来他突然发现,这种对话方式很有意思,于是话题一转,开始了这一问一答的游戏式的对话是300元事实。对此,他极感兴趣,以至于把自己原来的意图统统给忘在脑后了!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俨然古代那位赤脚的苏格拉底在用他的“产婆术”引导别人去寻求一个真理。显然.他的谈话方式是游戏式的,是出于有趣才进行的。
    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发问,激发了成人不断地思考,从而使这种看似游戏式的谈话具有了哲学的意蕴。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对于哲学来说,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并且每个答案本身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只要经常接触儿童,就会发现大量类似的事例。比如,儿童经常会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感到好奇。成人如果告诉他,他是妈妈生的,他就会接着问,妈妈是谁生的呢?直到最后,问到世界上第一个人的为止。雅斯贝尔斯在他的《智慧之路》中引用了这样一个类似的例子。他说,有一个孩子在听别人讲述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故事,当听到“开始的时候,上帝创造了天和地”他就立刻追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样子呢?”雅斯贝尔斯说,显然,这个孩子已经意识到:问题是永无止境的,心灵是永无止境的,结论性的答案也是永无止境的。不可否认,儿童的疑问中隐含着困惑与不懂,但却掩藏不住儿童这种游戏式的、不经意的甚至是故意的态度在里面。事实上,儿童常常是在游戏哲学。请再看苏姗・艾萨克斯在她的著作《幼童的智力发展》中列举的一个事例。
    “早和迟都不是东西?”
    早餐时进行了一场关于上学“早”和“迟”的问题的讨论,詹姆斯对他母亲抱怨关于“大惊小怪的人们制定出关于早起等等东西。”丹尼斯(6岁1个月)用他特有的慢调子,思想敏锐地说:“早和迟都不是东西,他们不像桌子、椅子和杯子一类――你能摸到的东西。”
    显然,儿童有时会对自己谈论中的某个字眼或概念极感兴趣而引发有趣的笑声。丹尼斯对“东西”所开的玩笑就是一个力证。在该例中,丹尼斯把桌子、椅子和杯子一类的实物(哲学家称之为物质或物体)看作“东西”,“早”和“迟”却不是。当然,詹姆斯抱怨中所表达的“东西”并不是指“实物”。丹尼斯肯定知道这一点,但他却装作不,故意曲解詹姆斯的用意,玩起了这种“文字游戏”。似乎他觉得这样做很好玩。对丹尼斯的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他否认“早”和“迟”是“东西”,简单地把桌子、椅子和杯子等作为例子,称之为“东西”;另一种是,他先说“早”和“迟”不是“东西”,但是转念又一想,他应该证明自己所宣称的“早”和“迟”并不是那种可触摸得到的类型,于是,就又加上一句“你能摸到的东西”作为补充。对此,他感到莫大的快乐。其乐趣并不在于寻求一个关于“东西”的“科学的、标准的或者正确的”答案,而是想引发一种有趣的带有游戏胜质的哲学论述。有时,儿童还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推理追问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虽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这样做,再看艾萨克斯上述著作中的另一例。
    “痛会上那儿去呢?”
    厄休拉(3岁4个月)说:“我的肚子痛。”母亲说:“你躺下睡着了,痛就会消失的。”厄休拉说:“痛会上哪儿去呢?”“痛会上哪儿去呢?”问题有点让人觉得好笑。如果厄休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真得会对“痛的去向”表示担心:“它会不会跑到我的壁橱里去?“跑到我的床下去?”“假如它藏到床下.会不会等我睡着时再跑出来?”但这里的厄休拉是个顽皮、自信的女孩,她的问题显然是游戏式的。或许当时她还扮了一个鬼脸呢!毫无疑问,厄休拉进行了这样的推理:小狗不见了,是去了门外;妈妈不见了,是去上班了;痛不见了,是去哪里了呢?虽然她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这样推理。问题提得很别致。它实际上是在逗引人们去思考疼痛的消失,或者更确切地是在逗引人们思考事消失的各种清况。事实上,厄休拉所问的“它会上哪儿去呢”是一份进行哲学思考的请帖,至于人们是否愿意接受邀请,悉听尊便。当然,即使人们不去思考,也可能会对问题本身的游戏表示兴趣。
    二、儿童的哲学常常是“游戏式的”:启迪
    儿童的天真、纯朴及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哲学常常以“游戏式的方式体现出来。这启示我们成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首先.要尊重儿童哲学的游戏性质,尊重儿童游戏式的提问,不要忽略或压制。儿童由于天真而偶然碰上了哲学。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儿童是能够相当冷静地考虑问题的。对此,成人要相信,并且要把儿童当作一个有资格的、有思想权利的“人”来对待。成人还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哲学知识,理解和解读儿童“游戏式的”疑问中所蕴涵的哲理胜。通常,成人害怕面对哲学问题,而儿童恰恰就喜欢问哲学问题。与成人相比,儿童的问题大多不带有功利性,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但马修其认为,“成人常常阻止儿童提出哲理胜的问题,起先是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对待他们,次则引导他们好问的头脑转向更加实用的探索”。这是对儿童哲学的极大不尊重!
    其次.要保护儿童哲学思维的萌芽和好奇心。“为什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兴趣,而且总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而到了十八岁却变得消极、缺乏反叛精神甚至厌学呢?”哲学家李普曼认为,儿童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人学校,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在学校生活中逐渐消退殆尽,这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结果。事实上,在学校教育之前,儿童就已经受到包括家庭、幼儿园等各种教育的影响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游戏式的提问方式常常会遭到成人的压制,从而抹煞了儿童的好奇心。
    最后,要善于和乐意与儿童玩哲学游戏。哲学是能够进行游戏的。所谓哲学游戏,即成人对于儿童不假思索或不经意说出口的话,洋装听不懂,试图了解它是什么意思,或者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表示什么意思,是十分有趣的,它可能对人有所启发。成人可以和儿童进行游戏胜对话和提问。比如,儿童如果说他“昨天和好朋友玩了”,成人就可问“‘昨天,是什么?”儿童若说“玩具在橱子的左边”,成人就可问“‘左边’在哪儿?”儿童若问“世界是怎么开始的?”成人就问“你怎么知道有个开始?”等等。还可在谈话中的某个词的意义和儿童展开探究。比如有一次,我对四岁的儿子说:“妈妈虽然刚才跟你发火了,其实妈妈还是很爱你的。”他马上无限幸福又略带不好意思地问:“妈妈,‘虽然’和‘其实’,是什么意思呀?”还有一段时间,儿子对“可是”这个词很着迷,于是经常乱用。我就问他:“可是,到底什么是‘可是’呀?”非常有趣!这种游戏式的对话和提问,可以使问题进人一个引人入胜的探询境界,从而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与儿童在一起进行哲学游戏,还需要成人摆脱自己全部的防御姿态,自动解除知识和经验与面的优越感。正如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所言,成人“要像一个幼小的儿童那样坐在事实面前,准备放弃所有的先人之见,并且谦恭地跟随自然,无论它把你领到什么地方甚至是什么深渊……”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关键词:儿童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8:33 , Processed in 0.040985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