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以“对话”为原则和手段的对话教学。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需要从教师、学生、环境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排除阻碍对话教学正确实施的因素。
    [关键词]课堂;对话教学;策略
    一、课堂对话教学的本质特征
    课堂对话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完成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课堂对话教学拥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课堂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
    民主、平等是课堂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育人的润滑剂。平等就是能拥有、享有、运用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以民主、平等为首要原则的课堂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二)课堂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
    沟通与合作是课堂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教学是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文化。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教材为中介进行沟通的、教者与学者共同创造新教学内容的创造性过程。借助集体性主体,教学形成一种创造性的交往过程。正因为如此,课堂对话教学强调沟通与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对话教学注重互动
    对话是对话主体相互交往的过程,这是对话的基本特征。对话重在过程而非结果。教学中关注的是人的动态的、全面的发展过程,其意义产生于与对话者的连续对话中。每一个对话的结果都是对新对话的召唤。教师、学生与文本在互动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完成自身积极的转变。
    (四)课堂对话教学注重创造与生成
    对话性沟通打破了传统的界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的功能。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内容进行积极的交流、真正的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各自建构或生成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教学相比,整个过程更具创造色彩。
    二、课堂对话教学实施中的障碍剖析
    课堂对话教学已被众多教育者采纳并应用到教学中。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渐渐盛行,教学气氛也愈加活跃。然而,这样的“对话”还远远未达到对话教学预期的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一)“独白”为主的传统教学的影响
    随着教育研究中交往理论的引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独白决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来理解和反省。它是教学活动中的痼疾,是诸多教育深层问题的集中体现,实际上是传统教学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方式和实践形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形成了灌输式的传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被理解为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师负责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理解表现为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少理解和沟通,缺乏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也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指导作用。
    这种传统方式上的理解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虽然近些年来已遭到批判并引起了人们的正视,但教育者们往往只是形式上与受教育者发生一些交流与对话,并未真正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挣脱传统的束缚。
    (二)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知识修养和教师能力修养。影响课堂对话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即教师的能力修养。能力修养包括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课堂对话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教师现有的素质水平表现出了如下若干问题。
    教学方面存在的障碍:长期以来的传统影响使教师自然而然的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并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以学生是否较好的掌握了所教的知识为衡量教学的标准。当然,这样的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提问与思考,但提问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简单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的思考,难有创新。同时,教师的头脑中也常常预先设定了“标准的答案”,并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回答。在这样的教学中,“对话”只能成为空谈。
    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障碍:师生关系的障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理解为与自身平等的主体,在教学中仍充当“权威”“真理”的角色。其二,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主体。“对话”只发生在教师与“优等生”之间,只发生在课堂的小部分范围之内。
    (三)学生惯有的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对话教学仍处于新生事物阶段,学生对它的理解、领悟也处于初级阶段。在以“独白”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养成了听取、接受的习惯,遇到问题虽会先思考,但一旦不能独自解决就放置于一旁,等待教师给出答案或给予帮助。在平常的练习中,学生也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思考、独自解决而转向同学、家长求救,其目的只限于得出正确答案并向老师说明“我懂了”。
    正是这样的学习态度使教师难以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更严重的是它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被动的迎合教师的要求,而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
    (四)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广义上指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是各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环境网络。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学历又是素质较为具体、现实的体现形式之一。这使教育在知识与能力之间更偏向于知识的掌握,体现在课堂上则是让学生掌握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能力培养虽也是教师考虑的方面,但分量远远不如前者。
    三、解决障碍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
    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学生观的重构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对话教学要求教育者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其内涵如下:
    生命观:对话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将学生视为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理解为具有自我保护生命与自我实现生命的实体。教育者所要完成的就是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过对话式教育获得自身的透明性。
    生成观:对话教学中的学生是一个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生成是一种自我的生成,同时亦是生成循环,这实际上是对主体性的高度确认。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承认并正确理解学生的个人性、历史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尊重他们各自独特的存在、发展方式以及进程。
    生活观: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并无实质上的不l司。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应对学生诚实,不刻意掩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在道德方面,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具备适应新生活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将学校教育中的“对话”移植到社会生活中,使自我得到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的文本化理解
    在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教学中,课程所呈现的方式往往都是“蓝本”,都是已成的“作品”。既然是蓝本,那么只有模仿。作为意义确定的作品,就必须弄清楚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且以此为标准。除此以外,其他理解都是不合理的、错误的,因此是不被允许的。
    而“对话教学”的课程观则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去给对话创造更多的机会,将对话真正引入并贯穿到教育教学之中来。对话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占主体地位的文本和起辅助作用的蓝本,其意义是丰富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它作出怎样的理解,从自身的前理解经验出发去实现文本的视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生成”。因而,要使对话在教育教学中更充分更深刻,教师就必须消除对文本的限定性的理解,以便更加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攀升。这种对话才是真切而有效的。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任何接受活动都是在时间之域中展开的,离不开历史与未来的调节。“对话教学”在承认文本的多义性、尊重对文本作创造性理解的同时,会注意使学生接受或至少意识到所倡导的社会生活价值。通过课程表达或提倡的主流社会价值取向是个人生活的保障,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
    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的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对话教学要求教育者启发引导学生表达出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使其具备一种意向。教师既要保持一定的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来关照学生。在对话中,引导者的身份也就变成了对话者,它要求教师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近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对话。
    另外,对话教学还要求教师树立公正观。能否给学生以公正感是对话教学得以维系的前提。公正已被理解为道德的核心。显而易见,学生绝不会给一个没有道德的老师以信任。而缺乏信任必将影响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对话便只能成为一种假象,或者完全丧失生存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公正决不只具有道德意义,它亦是一种道德理念,对话教学中的公正对于理想社会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四)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
    课堂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但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是非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以广阔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破除固定答案的巨大束缚,捕捉具有创新因素的回答信息,鼓励学生在求同的基础上求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技巧,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课堂对话教学就是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输出模式,而代之以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
    (五)注重学习的实践性
    对话教学中的学习实践性是指教师与学生改造生存环境的实际行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应能力和态度。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通过对话、讨论交流、共同工作等方式,主动自觉的对班级或学校的制度、规则、习俗等进行反思、批判,经过协商探讨,抛弃个人成见,坦率发表意见以及合作共享,重新制定新的更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规范以及相关策略,变革师生交往方式以及师生关系。这种学习的实践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往,并提高对话的质量。制度、规则不再以一种硬性、单向性的规定形式存在。如此一来,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也会随之逐渐发生改变,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会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对话亦将由教学的手段上升为教学的态度,更上升为一种教学的理念。
    (六)社会、家庭的辅助配合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教育网络。教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依赖于三方的协调与合作。课堂对话教学同样需要它们的支持与配合。
    首先,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教学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与预测,离不开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查,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社会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注重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对话教学要求社会为其提供适应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的外部动力。因此,社会在选拔、录取人才的过程中应在学历、文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这一指标的考核,要以全面发展为衡量标准,在强调理论修养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其次,社会、家庭要为对话教学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与环境,积极配合并支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能力在课堂外、社会中得到巩固、强化,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形成进入良性循环。
    目前,课堂对话教学已初见成效,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但真正贯彻到具体教学中并对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还非易事,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努力。
    (覃 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课堂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5 01:25 , Processed in 0.039984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