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缺失的现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幼儿主体性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内容体系、教育途径等方面都有自己突出的特性。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幼儿主体性教育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期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主体性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遍地,幼教工作者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受传统灌输教育的影响,往往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等,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难以做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对话”。
    一、当前幼儿教育中“主体性”缺失的问题
    1.幼儿主体性的缺失。
    幼儿园里幼儿言行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游戏活动中幼儿等待教师给予角色分配;学习活动中幼儿小心地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思考、表达;生活活动中幼儿饮水、小便等活动都要教师允许等等。
    分析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主要源于师幼互动的不适宜。其互动往往表现为教师处于控制者地位、幼儿处于服从者地位。教师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过分关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维护规则、处理不适宜问题,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教师控制过强,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成人化。一些教师因为缺少耐心和爱心,不懂得欣赏孩子,动辄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两句,重则大声喝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二是物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无视幼儿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将幼儿看作是没有感情的泥塑木雕,即使有感情也是整齐划一的。三是奴化。一些教师要求幼儿绝对服从自己,对于教师的批评指责,不能有丝毫的不满和抗拒,常常武断地剥夺幼儿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控制过强的教育势必造成幼儿主体性的缺失。
    此外,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还与家长、社会对幼儿角色的认识有关。由于大家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幼儿,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所以对幼儿的主体性漠视甚至遏制。
    2.教师主体性的缺失。
    建构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建构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体验到自主、创造的快乐,才会珍惜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创造的权利归还给儿童,发挥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然而教师主体性缺失同样是困惑当前幼儿教育界的难题。如有的教师恪守规章制度,不带个人思考地执行管理者意图,对幼儿园固有的课程模式、作息时间、教育策略等消极顺应、沿袭套用。长此以往,教师消极、被动、守旧的思维方式形成习惯,并在师幼互动中深刻体现。
    造成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为;社会文化背景,二为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就社会文化背景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置于工具性地位,忽视人的自我价值,影响了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就内部管理机制而言,过于细微的监管,过分苛杂的制度,给教师添加许多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因而教师无力主动思考、不敢轻易变通。
    二、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传统教育理念最大的问题是要求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同一水平的教育,否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不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充当了知识的权威代言人,习惯于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传递给儿童,教学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幼儿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听师由命”的非自主活动地位,只能接受现成的统一结论和认知方式;课程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教学内容远离幼儿生活实际;师幼之间缺乏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缺乏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对幼儿的评价很少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学习经验与情境中进行,忽视了幼儿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幼儿主体性教育应特别强调如下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个性,强调幼儿的个别差异,重视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破除教师的权威地位,加强师幼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角色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裁判”“法官”变为儿童成长的促进者;消除学科界限,动态组织和实施课程;强调幼儿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知识,不断地解决问题而发展知识;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幼儿教育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等。
    三、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本质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目的。
    从教育的目的来理解幼儿主体性教育思想,可以把它界定为“发展整体素质,培养儿童的主体型人格”。整体素质是指幼儿在生理素质、社会文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综合水平。主体型人格是一种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人格模式。其基本特点是:自觉、自主、独立、自信、乐群、合作、友爱、责任、进取、聪慧、创造等。
    2.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
    从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来看,教师要做到“乐教、善教、优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一是观察幼儿。即全面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二是设计教育活动。即根据幼儿的情况与国家教育政策来制订教育计划和教学策略。三是教学激励。即通过开展探究、发现、讨论、实验、游戏等有效手段和途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力。四是参与指导。即介入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对幼儿施加影响,以引起幼儿的思想、情感、态度、能力及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在良好融洽的气氛下,借助师生多边互动,让幼儿在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中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感知、记忆、思维、想像,愉快地体验,自觉地行动。五是实现转化。即把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把蕴含于知识之中的社会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品德,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方式(人格),从而发展幼儿的整体素质,养成幼儿的主体性人格。六是教育评价。即对师幼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的准备、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以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整个过程是一种激励式的教育模式。
    从对幼儿学习的要求来看,幼儿在学习中要做到“乐学、善学、优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应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种形式、各方面的内容之中。
    3.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容体系。
    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围绕“创新能力”来构建。凡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内容、对形成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的内容、是形成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内容都是选择的对象。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构建教育内容体系的依据。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承人类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而创造性、创造能力恰恰寓于创造过程之中。心理学研究发现,过于强调循规蹈矩、服从的教育,与强调独立特性、质疑性、兴趣爱好、探索、自信果断的教育相比,后者比前者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方面更具成效。因此,主体性教育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活动,在教学中,提倡发现法、研究法等,积极再现或模拟创造过程。
    4.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实施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首先,确立幼儿是独立的人、是活动的主体的思想。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能力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知识并创造出知识。其次,承认幼儿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特点上的差异。允许幼儿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最后,确立幼儿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各种能力,因为幼儿总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来选择信息,得出结论,并以这些结论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尊重差异、发挥主体意识的个性化教育才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
    (2)建立适应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既是师幼双边互动的过程,又是幼儿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伴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向)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
    第一,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学观和儿童观。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知识的逻辑序列,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把幼儿当成独特的人来因材施教,把幼儿当成能动的人来启发、引导,把幼儿当成平等的人来尊重。
    第二,教师应把教学活动从单纯的认知活动导向全面的心理活动,即使教学活动成为师幼的认知、情感、意向等的综合活动过程,尤其要重视自我意识在个人心理活动中的调控作用。
    第三,把教学活动看作师幼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提倡启发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
    第四,加强师幼沟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合作对话关系、平等民主关系)。以亲密、融洽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条件,也是其活动过程的特点、结果。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构建优良的园内文化环境。园内文化包括了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包括了教师文化和幼儿文化。优化园内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园内的隐性的和显性的资源。
    第六,确立全面的评价观。教师应注重长期观察和大量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社会性发展的水平,详细分析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活动特点,如幼儿是如何思考、提问、分析和创造的等。教师分析原始记录,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因材施教提供大量可用的信息,进而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6 13:41 , Processed in 0.042254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