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设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五”期间,我园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的研究,开始探索科技教育环境的创设。后来重新审视时,我们发现当时创设的科技教育环境大部分是静态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之互动:各班的墙饰富有科技教育的氛围,但它是教师一手布置的;走廊上设置的“奇异角”材料很有特色,但只能用于观赏,且与课程没有联系;自然角内容虽然较为丰富,但大多只是起装饰作用,幼儿很少去关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
    2001年我园的“幼儿科技教育实践研究”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针对“九五”期间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遵循《纲要》中关于“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精神,把环境作为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着力创设“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科技教育环境。突破静态设计,凸显生活性、丰富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一、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各种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园教师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小班科学区收集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中班科学区有许多孩子自己收集的有弹性的物品、可当陀螺玩的玩具以及各种小工具:大班则在科技走廊分类摆放了许多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的锁、瓶子、盖子、牙膏管以及各种可当镜子的东西等。在孩子们主动地与这些来自生活且隐含着科学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系列贴近幼儿生活、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展开的主题探究活动自然生成了,如“好玩的陀螺”“奇妙的盖子”“按压式瓶子的秘密”“有趣的镜子”“牙膏管的秘密”“弹性玩具真好玩”“汽车总动员”等,形成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科技教育内容。
    自然角里种植的许多植物也与幼儿生活中的发现有关。一次,我们到植物园参观时,一种用手一碰叶子就会自动合拢的奇妙植物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邀请一位在农科所工作的家长到幼儿园来与孩子们交流。这位家长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带来了一些奇异植物放在自然角供孩子们观察、探究。此后,孩子们余兴未尽地从家里带来了他们认为很奇妙的植物,如“会自动发芽的‘小猪’”等放在自然角里,与同伴分享。
    我园操场上许多物品的设计也注重与幼儿的科学教育相融合,如孩子们可以踩水车;可以去照顾、亲近暖房和种植园地的花草、蔬菜;高高的风向仪、可爱的蘑菇气象站可供幼儿每天观察气象;垃圾分类要求幼儿将果皮、菜叶等放在桶内,让其腐烂后成为种植园地的再生肥料;当玉兰树和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教师带领幼儿拾捡,并提供其他材料供他们制作香水和染料。
    另外,我们还寻找一些常见的高科技日常生活用品,将它们有目的地应用于活动室、走廊或其他合适的地方,如光纤灯具、红外线感应装置、声控灯、自动感应水龙头等,使孩子处处感受到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利用环境培育幼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首先,我们在幼儿园楼梯处及走廊墙面上设计了“中外科学家故事走廊”,其中有《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等,这些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和科学实例,图文并茂,深深地感染着幼儿。
    其次,我们设计了“科学发展变化史走廊”,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化、燃料的变化、轮船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等。幼儿在与教师、家长、同伴一起观察、讨论、交流这些引以为豪的科学发明创造史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科技教育主题探究活动,如“我们学造纸”“书是人类的好朋友”“神奇的地动仪”“了不起的中国航天技术”等。这些活动不仅把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精神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而且萌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
    三、体现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一是创设以操作材料为载体的科技走廊,让科技走廊“动”起来。
    作为科学区的扩展与延伸,我们巧用走廊凸窗的平台、走廊上空及走廊的墙立面,创造性地设计多层次的三维操作空间,供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究。如一楼走廊有小班幼儿喜爱的一组组“触摸箱”和用各种材料做成的长短、粗细不一的“传声筒”,以及奇妙的声控、遥控、发条、弹性玩具;二楼走廊操作平台上有师幼一起收集的“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我们学造纸”“看谁爬坡快”“多样的锁”“沙漏计时器”“有趣的磨”等操作材料,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可以有多种玩法,可以进行系列探究。二楼走廊操作平台的上空悬挂着多种可自由升降、自由探索的“系列发声玩具”和可升降装物的降落伞,这让幼儿感到新鲜、刺激,孩子们操作、探索时可以将它们降下,不操作时可将其升上去,丝毫不影响平台的其他活动。
    二是设立趣味科技宫,充分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
    我园的趣味科技宫里材料丰富,许多科学知识被物化成各种能看能摸能动的东西。观察区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动植物、矿石等标本;操作实验区里分类摆放着蕴含力学、光学、电学、声学等知识的各式各样的桌面操作玩具:高科技区里,程控机器人、脚踏发电的天线宝宝、激光无弦琴、看得见的声音、光岛等与市青少年科技馆合作开发的科技玩具,吸引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去尝试和探索;暗房探索区、镜子探索区则以其奇异和神秘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科技宫可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会鼓励他们将感兴趣的问题带到活动室、带回家继续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由此也引发了许多可以持续探究的科学教育内容。如孩子们在镜子区内探索形形色色的镜子时,就生成了这样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哈哈镜、奇妙的显微镜、潜望镜本领大、镜子迷宫,等等。
    四、凸显趣味性、动态性、系列化
    趣味性、动态性和系列化是我园科技教育环境创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改变自然角静态的呈现方式,让自然角“活”起来,则是凸显趣味性、渐进性和系列化的表现。
    首先,动物、植物都由孩子们亲手饲养、种植。每个班级都从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出发设计了各种动植物生长小实验,如“根的穿透力”“植物的趋光性”“植物每天喝多少水”“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无土栽培”“葱和蒜一样吗”“植物能倒着长吗”“植物都喜欢温室吗”“花盆上的洞有用吗”“观察蚂蚁”“蚕的一生”等,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注重趣味性氛围的创设。教师们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和废物制作各种造型的种植容器,如将普通的可乐罐做成可爱的娃娃花瓶,自己设计、制作浇水工具和测量工具;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引发幼儿关注和探究动植物,如废纸盒制作的机器人头上长出了弯弯曲曲的豆苗。地瓜宝宝住进了迷宫等。
    第三,以问题引领,系列推进。自然角探究内容的深入要依靠问题的推动,从而构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渐进系列活动。系列中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孩子们想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如在“植物宝宝生长需要什么”的系列活动中,在讨论种什么、如何种才能让种子发芽时,教师抓住了孩子们的一些焦点问题:引导他们展开讨论,继而引导孩子们通过“种子喜欢湿土还是干土”“种子需要空气吗”“种子喝多少水长得好”“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等一系列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使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获得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五、与课程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为了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我园的自然角和科技走廊活动既为主题探究活动作铺垫,又使主题活动得以扩展和延伸,与幼儿的一目生活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如在开展“植物天地”主题活动时,教师带着孩子们到菜场观察,发现几个孩子围着地瓜摊议论纷纷。有的孩子认为大地瓜的根一定长得又粗又长,绿豆的根一定很小很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就将洋葱、萝卜、地瓜、花生、绿豆等分别养在大小不同的透明有水的饮料瓶里,放置在自然角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植物的大小与根的大小无关。在这个小实验的基础上,孩子们又生成了“根的力量有多大”等实验。经过探索,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真正内化的经验,而且体验到做实验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此外,教师还敏锐地捕捉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契机,适时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如有从自然角生成的“蚕宝宝的血是什么颜色“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从科技走廊操作活动中生成的“谁是滚动能手”“大球与小球谁滚得快”“硬球与软球谁滚得快”“小球在哪儿滚得快”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还有在吃点心、吃水果时引发的“生活中的镜子”“汤匙上的哈哈镜”“是柿子还是西红柿”等科学探索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园的科技教育内容。
    总之,我园丰富的、可操作的、可探究的和动态发展的科技教育环境,有效地引发了孩子与环境材料间、孩子与同伴间、孩子与教师家长间的互动,成为孩子交流的纽带,表达与分享的平台。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获得了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了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对待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关键词:科技教育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02:12 , Processed in 0.043090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