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性,于是幼儿艺术教育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以培养艺术兴趣为目的的幼儿艺术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有利因素不可否认,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利因素,如过于重视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不注重幼儿审美情感、艺术创造力、想像力及个性的培养等。为此,许多幼教专家对由艺术兴趣・班引起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如批判其不当的举办意图:盲目办班求经济效益、打着艺术特色的旗号求生源;批判其与先进教育观念的背离现象:只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追求功利性等;批判家长的盲目从众心理。但即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幼儿艺术兴趣班前进的步伐,到底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家长的心理状态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试图对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状态作深层的分析,以引起有关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从某幼儿园大班正在上艺术兴趣班的小朋友中随机抽取四名,以他们的妈妈(下文以A、B、C、D代替)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我通过了解发现,参与教养幼儿最多的是妈妈,所以以妈妈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了解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一些真实想法。

    (二)收集材料――访谈法

    研究对象确定后,在幼儿老师的帮助下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商定了具体访谈方式。每个家长访谈一次,每次一小时。访谈过程采用笔录,我竭尽全力记录访谈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如果当时记不下来的,访谈结束后立即采取追忆的方式记录。

    (三)分析资料

    我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收集的资料。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理论。研究者在研究之前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人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然后概括上升到理论。由于本研究是针对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状态作深层探索与分析,所以研究之前我没有预设家长的心理想法,以避免由于主观猜测和判断先人为主而扭曲了家长的真实想法。访谈之后我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编码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有了良好的研究动机,我还是很认真、很耐心地对资料进行了分析,一步步从中提取和建构理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A说:“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又不是专门搞幼儿教育的,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做,只能多为孩子提供机会。”C说:“没办法,现在幼儿园都是这样的,而且社会上有那么多兴趣班,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们也就这样了。”在以往的家长问卷调查中,都把此类现象归结为家长盲目从众行为,我不否认部分家长的确有从众行为。但把此现象仅归罪到家长头上是不公平的。从20世纪80年代各类兴趣班兴起至今,兴趣班不仅毫无减退之势,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艺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普遍意识到艺术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特别对孩子来说,由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无固定答案性,能使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文化环境下,“望子成龙”的家长是不可能抗拒这一社会浪潮的。如果所有的兴趣班都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么此时家长的从众行为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这对我们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将起到巨大作用。但是由于艺术兴趣班本身存在的差强人意,致使某些家长的从众行为成为孩子的悲剧。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的地方。

    除了家长自身的认识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诱因。如A让孩子上兴趣班起因于一架电子琴。她说:“因为亲戚家的电子琴放在我家里,就让孩子弹着玩。后来朋友建议我干脆让孩子进少年宫,我于是在2000年开始送孩子上少年宫。”后来A又在朋友的建议下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B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会让自己的孩子考级,她说:“我同学的孩子也是从大班开始学的,到小学五年级钢琴十级都考完了。”D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过程中也是受到了朋友的指点。她说:“因为我对民族乐器非常感兴趣,所以就想让孩子学民族乐器,后来朋友说怎么不让孩子学钢琴,我想钢琴蛮难的,而且还要买那么大个东西放那儿,后来就干脆让孩子学古筝。”

    家长的做法还来自满足孩子的从众心理。毕竟孩子也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孩子本身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等特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学各种本领,孩子们受到影响。正如A所说:“现在幼儿园、社会上开办那么多班,人家都上,你要不让孩子上,孩子自己心理会难过的。”当然由于年幼生活经验少,幼儿很难分清是非,难免造成三分钟热度的现象。

    (二)家长对幼儿的补偿心理

    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到节奏快、竞争激烈,这使得许多年轻的夫妇为了事业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只有等孩子稍大一点才能接到自己的身边。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但是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在他们心理上充满了对孩子的歉疚。当我问A:“您是怎么想起来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她不无感慨地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工作较忙,所以把她到处放,等她大一点接过来时,发现她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不能令我们满意。”

    还有的家长能认识到人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认识却不深入。如C说:“我和他爸都是学工科的,艺术这方面的知识不懂,所以只有送他去少年宫参加艺术班以多学点东西。”像C这类父母没有认识到,并不是只有通过接受少年宫的美术、乐器、舞蹈等这些专业的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幼儿接受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业人员,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对孩子们来说艺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白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将来更好地欣赏和感受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美丽,增加生活的信心和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幼儿园艺术教育,可以参加少年宫学习,还可以“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三)家长自身艺术兴趣的影响

    一些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受家长自身艺术兴趣的影响。B说:“从小我们就想让孩子学钢琴。因为孩子爸爸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后来孩子爸爸还是让孩子学二胡。”D说:“因为我对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所以就让孩子学民族乐器。”

    家庭艺术氛围是孩子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家长的兴趣并不等于孩子的兴趣,记得有人就孩子上艺术班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说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到底这是孩子的兴趣还是你自己的兴趣?这个问题提得好,这确实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当我就此问题访谈家长时,B说:“一开始跟孩子说,孩子也搞不清什么是二胡,我们想让孩子试着拉,时间长了,孩子就像形成了习惯一样,尽管不是每天都拉,但孩子有时会自己拉一拉。”当我问“遇到困难孩子有没有不愿去上课的情况”时,B说:“没有。孩子到时间就去上,一节课都没落过。我孩子还学围棋,围棋越学越难孩子没去上,可是过了一个月了,她突然又想去上了,我们又送她去学了阵围棋。”

    访谈中我屡次问到“是谁为孩子选择这些兴趣班的”,A、B、D都表示是自己的建议。可见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家长C说:“小提琴是孩子自己主动要求学的,其实我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想让他学钢琴,可是他不愿学,非要学小提琴,其实学小提琴更难,但他想学就让他学吧。”可以看出这四位家长的初衷都是想自己亲自为孩子选择上哪些艺术兴趣班。当然家长有她们自己的理由,在她们看来,孩子小,各方面的知识经验比较缺乏,你要让他(她)自己选,他(她)也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不如家长为他(她)选择,学一段时间后,实在不感兴趣,不愿学就算了。

    (四)家长的种种期望

    家长对孩子上艺术兴趣班的期望,已不是从前的盲目追求让孩子成为“小艺术家”,家长的艺术教育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如由以往的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向注重孩子的整体素质方面发展。A说:“孩子从小语言发展不好,性格内向,体质也差,所以从3岁半开始让她参加舞蹈班;因为她平时活动量很少,我就让她当体育课来上,每周两次,为她长身体打好基础。在舞蹈课上,孩子很开心,我们也挺开心的,而且当时她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说说话,这有利于增强她与小朋友的交流,因为她有时蛮要强的,在幼儿园里有时和小朋友的关系搞得不好。”B说:“要孩子学二胡,我们当时的考虑是先让她学一段时间看看,刚开始主要让她系统地学习,不要她非学得多么好,主要目的是一旦她将来遇上什么痛苦的事情了,可以借此来排遣自己。”C说:“孩子比较内向,让他学这些也不是抱有什么希望,比如考级什么的,我就觉得这样可以让他充实一些。在少年宫里小朋友多,他可以在那里交许多朋友,还可以有许多演出,这样可以锻炼锻炼他。”D也表示让孩子学古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由上可看出,家长们对送孩子上艺术兴趣班并没有抱有什么特别高的期望。

    当我问及孩子经过艺术兴趣班的学习有没有明显的变化时,B说:“一开始让孩子学舞蹈是想让她走路形体好―点,可现在走路还是蹦蹦跳跳的,没什么明显变化,还是那样。不过孩子对学舞蹈很感兴趣,尽管她跳得不怎么样,但她自己高兴,每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她心里美滋滋的,特别是老师让她在前面给小朋友做舞蹈示范动作时,她心里蛮高兴,所以特别愿意学。”

    由此可见,在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选择上家长是比较民主、开放的。

    (五)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不满

    家长送幼儿园上艺术兴趣班的原因还来自对目前幼儿园教育的不满。A说:“我发现现在的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太令我满意,也不是说幼儿园不好,在幼儿园因为幼儿人数太多,老师责任心再强也照顾不到那么多孩子。”“我多方观察,发现幼儿园的活动搞得太少,孩子们的生活不是很充实,一天到晚都在混。”C说:“我觉得幼儿园里的活动太少了,幼儿园应该多组织游戏、演出、踏青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实一点,让他们玩得开心。因为小孩子学习就是玩,我们就是这样告诉他的,学英语也是玩,拉小提琴也是玩,学什么都是玩。我觉得幼儿园应多安排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方面的课,多让他们玩玩,不要仅仅学算术什么的,这个到小学都会学会的,我们送孩子上艺术兴趣班就是这个想法,不要求他达到什么程度,只要他愿意、高兴就行。”

    从上可看出,家长非常关注幼儿园的教育。他们的话确实反映了幼儿园中由于幼儿太多,教师太少,及物质条件缺乏造成的诸多不利:一是难以全面照顾;二是安全的过度强调使幼儿活动受限;三是物质条件的缺乏使幼儿活动单调,等等。家长关注到的问题我们幼教工作者更应该关注,而且要想出切实的策略,以使目前的幼教现状得到改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9 19:20 , Processed in 0.039744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