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思想探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3:3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陈鹤琴先生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主要表现在开拓儿童心理研究、开拓个案心理研究、开拓本土心理测验。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心理学;个案研究;心理测验
    被誉为“中国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者,而且还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他早年留学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先后师从克伯屈f 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孟禄(Paul Monroe.1869―1947)、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一1949)、伍特沃克(Itobert Sessions Woodworth,1869―1962).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返国后,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除在大学从教外,长期在儿童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建树非凡,影响深远。不仅如此,陈鹤琴先生还是中华心理学会早期的创建者之一,在儿童心理研究、个案心理研究、心理测验研究诸方面均有开拓性的贡献。
    一、开拓儿童心理研究
    开拓中国儿童心理研究是陈鹤琴先生建构_中国儿童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儿童的教育过程除了涵盖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以外,还包括激发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和能力等心理品质。一个辛勤园丁的“教育机智只不过是心理学特殊机智的特殊应用”,“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应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必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1]我国心理学史大师高觉敷指出: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以儿童心理为基础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就登载了他的儿童心理研究的大部分历史文献,下卷《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条又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这就是说,教育者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回因此,科学的儿童心理观是建构科学的儿童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1919年,陈鹤琴先生返国后,先后任南京高师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主讲儿童心理学课程。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使之成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个重要实验园地。20世纪20年代,在中华心理学会创办的《心理》杂志上发表的8篇儿童心理学研究论文中,陈鹤琴先生撰写的就有5篇。翻1925年,他根据教育和研究中所积累的资料,并参考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部开拓性和奠基性著作。同时,他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验和经验写出了《家庭教育》(1925)一书。这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很有实用价值的专著。[4]陈鹤琴先生以正常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策略做出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关于新生儿(新生1个月)的心理与教育:他从感觉、动作、情绪及生理现象诸方面生动地描述了新生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批评了当时一般人持有的“新生儿谈不上教育”的错误观点。他认为此时应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始初,主要实施三项教育:(1)环境的教育,因新生儿适应能力薄弱,故父母应控制好环境,如保持环境的安静、居室空气的流通等;(2)饮食的教育,如哺乳定时定量、排泄养成好习惯等;(3)睡眠的教育,要养成独睡、熄灯睡、不要抱着睡等好习惯。
    关于乳儿(新生后至1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从感觉、运动、行走、情绪诸方面描述了乳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儿童坐、立、爬行等各种动作的发展是他们后来独自站立、行走、跑跳的基础;发现了儿童的各种表情,如身段表情、动作表情、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探讨了笑、快乐、愤怒、惧怕等特殊情绪的发展。他认为此时除关注儿童生活调护外,还应进行两种正确的教育:(1)动作的教育,如要知道和维护儿童身体的筋肉活动,衣服要合乎卫生、舒适、自由、方便,鞋袜大小、质地要便于乳儿学习走路等;(2)培养良好情趣,如父母不要恐吓儿童,尽可能避免儿童哭泣,可用隔离法、移制法、同化法、更替法等克服儿童的不良J情绪。
    关于步儿(1岁左右至3.5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将步儿划分为几个小阶段,从行走、言语等方面描述了步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此时儿童对步行、跑跳特别感兴趣,发展非常迅速,并在言语、智力上进步显著。他认为此时应注意两种教育:(1)行走的教育,如成人根据行走的规律,正确处理成熟与练习的关系,提供必要指导和适当设备,帮助他们练习行走,逐步从一个不独立或半独立的个体走向独立的个体;(2)言语的教育,如将儿童学习言语分为言语模仿、将字结合、应用代名词与复数、应用叙述字等四个阶段,把学习言语寓于游戏之中,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要特别关注“口吃”和“不说话的儿童”。
    关于幼儿(3.5岁至6岁左右)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他将此期又划分为三个小阶段,即3.5岁至4岁、4岁至5岁、5岁至6岁,并从言语、思维、行走、社会性发展、情绪转变诸方面阐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策略。(1)在思想活动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思想是最高的智力作用,也是支配万物、创造文化最紧要的利器。”日研究表明,初生时只能注意任务和视觉环境。l岁时有了一些单独的观念,到3岁时想像力有了发展。随着儿童经验、知识的日渐增多,思想力不断发展。但儿童的思想无论在教育和正确性上均不及成人,儿童思想的性质多半具有游戏性。他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发展儿童思想的正确方法:第一,儿童自己能想到的,成人切不可代他思想。第二,使儿童得到充分思想的机会。第三,让儿童获得丰富经验。第四,教儿童善用言语文字以及学习美术。第五,改正儿童的谬误思想。(2)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社会性是指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的个别关系,同时也表现在儿童社会组织性活动的建立。儿童是好群的,但真正社会性发展还是3岁前后的事。此时爱参加儿童团体,共同游戏;开始自己做事,不愿成人干涉,更愿帮助比自己年幼的孩子。当然,儿童社会性发展个别差异很大。每个儿童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都具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态度。(3)在儿童情绪的转变方面,陈鹤琴先生认为,在乳儿期,儿童情绪的表现,如惧怕、愤怒与情爱等情绪,大都由自身生理上的要求所激起,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简单的关系。而幼儿期,由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空前繁复,儿童情绪愈来愈多地来自社会环境刺激。儿童轻信这种转变就是从自我到他人、从机械到繁复、从个人到社会的转变,尤其是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其情绪的转变,影响很大。针对幼儿期的心理转变特点,实施教育时应遵循六点要求:第一,以积极的启发、暗示鼓励代替消极的限制、批评。第二,不姑息,不严厉。第三,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第四,让儿童自己有活动的园地。第五,发展儿童的好问心。第六,父母、师长应以身作则等。
    陈鹤琴先生除了从不同年龄段细致地剖析了儿童心理特点外,他还从整体观的维度对儿童心理的共同特点做了独到的概括。1925年,他在专著《家庭教育》第一章中,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现将主要内涵概述如下:
    好奇心:儿童面对崭新的世界,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不厌其烦地询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陈鹤琴认为,儿童凡对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6]比如,知道木能浮水,蜂能刺人。火能烧人,刀能割。正如柏拉图所说:“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他指出,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莫大的作用,就是对他们现在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和父母要正确对待儿童的好奇心,并“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至学问的境界,并不仅仅以新的经历、新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心罢了。”[7]
    好动:好动和好奇一样,乃儿童之天性。这与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还因好奇而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故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又弄弄那个,一刻也不想停,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听,什么都想试一试,其行为完全由感觉与冲动所支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和研究儿童的这个心理特点,不但不因儿童正常的动作去责罚他,而且“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8]
    好游戏:好动而好玩,好玩而好游戏,这也是儿童的自然本性。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心”是儿童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9]因为游戏使儿童与外界事物接触,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逐渐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以,他说:“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10]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充分游戏的机会,如“画图”“看图”“剪图”“剪纸”“着色”“穿珠”“浇花”“塑泥”“玩沙”等等,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好模仿:处于成长期的儿童不成熟,爱学习,好模仿。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也是儿童社会学习和身心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成人一言一行,同伴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主动模仿。陈鹤琴说:“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语言、习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11]正因为儿童喜好模仿,所以他们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大。他要求父母、教师务必以身作则,成为儿童模仿学习的好榜样。
    好合群:陈鹤琴先生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时,这个乐群心就更强了。此时如无同伴游玩,就会感到孤苦不堪。到了十余岁,儿童就喜欢结队成群的游玩。如在家里没有同伴,他们就会往外寻求了。儿童的好群性是他们实现社会化的根本保证。他要求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这种好群心理来教育孩子。为此,应做到:第一,我们要他得到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等作他的伴侣。第三,我们再给他小娃娃之类以聊解他的寂寞。
    喜欢野外生活: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欢喜,整天呆在家里,就会闷闷不乐,一旦他们到了野外,来到大自然中,就会展现出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那么神奇和美妙,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真正融入自然之中时其心灵也会得到陶冶。在陈鹤琴所办的幼儿园里,每当天气晴和的时候,他们就带孩子到外边去玩。孩子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对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
    喜欢成功:虽然从凡洛夫(J.Veroff)成就动机发展理论来看,社会比较的成就动机是儿童入学接受社会评价的机会增加的产物,但自律性成就动机则主要表现在学龄前儿童身上。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喜欢动作有成就。比如,一个2岁的小孩在沙箱里玩沙,他尽管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再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表面上看没什么成就,仔细考查起来,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固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他说,孩子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了。当然,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孩子会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
    喜欢称赞:陈鹤琴先生认为,2~3岁的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比如,今天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给他父亲看;着了一双新鞋子,就要给他同伴看。到了4~5岁的时候,这种喜欢赞许的心理就更浓。假如孩子不愿刷牙,你可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的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刷牙也会这样!”当他刷了牙之后,你可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多了”。他听了必然感到很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适当的赞许会激发孩子的荣誉心和上进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12]当然,父母运用这种方法时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实施及时,切忌滥用。
    二、开拓个案心理研究
    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多方面的、深层次地研究个人的心理发展及其特征的方法。既可以对个体进行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其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包括个人调查、团体调查和问题调查三种基本类型。个案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参与,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资料(史料)分析、心理测验和实验等。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先驱性个案研究有:德国提德曼(Tiedemann)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1787)、根兹麦(Genzmer)的《新生儿感官知觉的研究》(1873)、法国罗许(Lobisch)的《儿童心理发展史》(1851)、席格门(Sigismund)的《儿童与世界》(1856)、太因(Taine)的《儿童与民族语言的研究》(1876)、英国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等。这些先驱性研究的共同特点是:(1)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特别是3岁以前;(2)大多限于感知觉、动作、语言发展的研究,思维和个性方面的研究很少(几乎未涉及到);(3)大多是用日记法(或传记法)、观察法较多,其他方法较少。由于方法上科学性低,使这些研究不能成为儿童心理学问世的标志。[1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illiam T.Prever,1842一1897)对其孩子从出生起到3岁,不仅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回作有系统的观察,写出全部日记,而且还使用反应时间、心理程序和证明感知觉之间关系的内省(introspection)等方法进行心理实验。普莱尔根据所有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并撰写出名著《儿童心理》(1882),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由此普莱尔成为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14]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个案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tiacking:research)的典范。他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下述5个特点:
    开创性:在陈鹤琴先生以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对3岁以前的婴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作过完整的追踪研究。他于1920年12月26日开始,以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从出生起连续808天的系统的跟踪观察和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国儿童生理、心理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既开启了研究中国本土儿童心理之先河,又首创了中国儿童心理的个案研究、追踪研究和长期观察研究。
    全面性:先驱性的个案研究大多数都停留于儿童早期感知、动作、语言发展的研究,至于普莱尔用较长时间(3年)连续进行较多项目的有系统的观察又系国外的研究,而陈鹤琴先生对陈一呜的长期观察,是我国心理学史上最全面的个案研究。他对幼儿(其长子)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哭与动作的抑制、知识、言语、美感、道德、思想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些成果均反映在《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三、四章“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之中。应当说,其个案研究的内容之全、剖析之深,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空前的,而且同国外类似的研究也可以相媲美。
    长期性:个案长期观察属追踪研究系列,其观察时间可持续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过,先驱性个案研究时间并不长,就是普莱尔连续观察也不过3年。陈鹤琴先生对陈一鸣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亦近3年,而他对一鸣绘画能力的追踪研究却达十年之久。
    深刻性:陈鹤琴先生对个案纵向追踪研究非常细致、深入。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他对儿童模仿动作的分类与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先研究了克伯屈关于儿童模仿动作的分类学说,又对普莱尔、鲍德温(James Mark Baldwin,1861―1934)、迪尔博、摩尔(Moore)关于儿童模仿何时发生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特别详细地观察记录了自己小孩(一鸣)模仿的发生,如笑的模仿、唱歌的模仿、有意志的模仿、读书的模仿、洗衣的模仿、扫地的模仿等等。在研究大量的国外学者和自己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模仿的本质、种类及其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的作用。他还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言行_致。他除了要求教育者发扬表率作用外,还希望学校养成纯美校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效法。可见,这种个案追踪研究是相当深入的,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也是比较大的。
    先进性:先驱性个案研究大多数都是采用观察法,而普莱尔则将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相比之下是一大进步,并最终占据了世界儿童心理学创始人的地位。而在我国儿童心理学史上,科学地、客观地应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系统的、全面的研究的,当首推陈鹤琴先生,他是我国最早的儿童个案研究者。[15]不仅如此,他在80多年以前,还利用摄影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之研究》的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采取了摄影记录的方法。从1月半的“渺茫无知”到两岁7个月的“喜登高”,共有80张照片。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种先进的研究技术,从而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富于科学性、生动性和说服力。这种研究手段和技术的先进性,几乎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mold I,ucius Gesell,1880―1961)当时采用电影摄影法进行纵向追踪研究不谋而合。
    三、开拓本土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是测量人的心理及其特征的一种科学手段,包括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等。迄今为止大约有9000余种心理测验。其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它既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人员的选拔、安置、评价及诊断,又有助于在理论研究中搜集资料、建立和检验假设以及实验分组等。
    心理测验最早传人中国,是1915年克雷顿在广州用机械记忆、条理记忆、交替、比喻等项的心理测验试验500人。但这并非有意的正式介绍。陈鹤琴先生认为,最早将西方测验引入中国的是俞子夷先生,他“根据桑代克氏书法之构造原则,于1918年编制小学国文手笔书法量表四种,行书正书参半。此量表一出,而国中小学界遂知教育成绩可用客观标准考察矣。”[16]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心理测验早期的积极传播者和本土化的开拓者之一。1919年陈鹤琴和廖世承二位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任教时,开设测验课程,编制各种测验,大力倡导各种智力测验。1921年他们合著《智力测验法》,作为高等师范学校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再版数次。全书十四章,分三大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为一种普通的讨论,专讲智力测验的性质、功用、标准和用法。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为本书的主体,将各种测验分门别类,每种后附以做法说明和测验的性质。第十二章至末章专讲核算的方法和校阅的标准,并报告各种测验的结果。书末另附录各项重要参考书及中西名词对照。这部书介绍的测验共有35种,除了第十章所载的6个测验为个人测验,其余均为团体测验。这35种测验里有23种是采取人家的(有的是直译;有的是意译;有的完全没有更动;有的略有更动,对此书内都有载明),12种是自己造的。郭秉文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合著智力测验法一书,一方引起国人之注意,俾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5 17:16 , Processed in 0.043456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