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推开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1:3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父母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哭闹烦躁时,轻轻地拍一拍,抱一抱或咿咿呀呀地逗逗乐,孩子就会很快地安静下来。有时,在别人看来,父母把孩子抱得很不舒服,但是孩子宁愿被这样抱着,也不愿“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为什么呢?这正是婴儿依恋需求的一种表现。
            依恋主要表现为婴儿对抚养者(主要是母亲)有一种天然亲密的身体接触式相互交流的需求,这种交流会使婴儿产生安全、亲切、信赖、舒适的感受。在每个孩子身上,依恋出现的时间与表现的程度会有区别。正常的孩子,大约出生三个月左右会有依恋表现,六七个月至三岁前后是依恋需求最强烈的时期。这时期婴儿表现出对抚养者较强的亲近、偎依、追随的需要,喜欢与抚养者相互亲吻、拥抱、抚摸、对话、嬉戏等。
            心理学把依恋满足得较好的婴儿称作“安全型”。这类孩子与父母有较深的感情联系,父母离开时会哭闹,父母回来时会显出十分高兴的样子。只要父母在身边,就可以安心地独自玩耍。安全型婴儿比较容易看管。没有得到很好的依恋满足的婴儿,被称作“回避型”和“反抗型”。回避型的表现是:与父母没有深厚的感情联系,对父母的来去不予理睬,也称作“无依恋型”;反抗型是较难护理的一类,他们的表现是:父母离开时大哭大闹,回来时缠住不放。要求父母抱他,抱起来后又会挣扎着不让抱,甚至怒目而视,又打又踢,并且不肯安心地独自玩耍,常常使父母无所适从。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婴儿期依恋满足得好坏,对孩子后期的行为与个性发展都会造成深远影响。依恋满足得不好的儿童,很少讲话,自我封闭,不能与人很好地相处,对人不信任,对自己没信心,缺乏探索精神,智力发展也较差。甚至有研究者预言:这类儿童长大后,对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也会感情冷淡,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可见,依恋需求的满足,对孩子健康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较好地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呢?
            首先,婴儿要有稳定的抚养者,特别是父母的关爱。
            三岁前的婴儿最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保持经常的、亲密的、积极的联系。有些年轻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由保姆或老人看护,自己很少花时间与宝宝直接接触。有人满足于这种生活方式,有人羡慕这样的抚养模式。但从婴儿依恋的角度看,这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很难由别人完全替代的。因此,年轻的父母应尽量多地与宝宝保持密切的联系。有的父母问:“孩子入托时,上日托班好,还是全托班好?”这很难做出笼统的回答。一般来说,三岁前的孩子入托,先上日托班,比一下子进全托班更容易保证他们依恋需要的满足,特别是一些适应环境较慢、胆小、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内向孩子,应使他们有一个逐渐适应新环境的锻炼过程。
            如果父母必须长时间离开婴儿,怎么办?最好事先给孩子安排一个稳定可靠,与孩子有密切感情联系的抚养者或照顾者,以使婴儿得到及时的体贴与关爱。
            第二,父母与宝宝间保持密切的感情上与心灵上的交流,是更为重要的。
            具有如下特点的父母,能够较好地满足婴儿的依恋需求:1、 对婴儿的吃喝需求十分敏感、高度关心;2、愿意并重视与孩子的合作, 对宝宝的情绪、语言、游戏等需求都能积极呼应;3、 经常给予宝宝微笑、对话、鼓励等积极的情绪表达。而在这些方面都做得较差的父母,对婴儿的依恋需求自然难以满足。
            感情上、心灵上的交流,体现在母婴活动的各个细节中。例如,给宝宝喂奶时,妈妈常常亲切地注视着宝宝的脸蛋,与宝宝做着目光对目光的交流,微笑着与宝宝“交谈”,或做鬼脸、藏猫儿等,都能使宝宝心情愉快并增进食欲。再如给孩子清理粪便、换尿布时,不要有嫌脏怕臭的表情,或随意呵斥,而应表现出关心、体贴并伴有安慰的语言,如:“噢!宝宝撒尿尿,不舒服了,对不对?好了,妈妈马上给你换尿布……”。
            值得指出的是,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父母要经常不断地利用语言与孩子交流感情,传递信息。一方面,宝宝可以从父母亲切和蔼的话语与表情中感受到爱恋、体贴与安慰;另一方面,也会为孩子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对年龄稍大的婴儿,父母应主动关心他们正在做什么,对他们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父母要经常以惊讶、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任何“成就”,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例如兴奋地说:“快来看呀,我们的儿子(女儿)把积木搭得这么高了!”“哟!宝贝!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想一个新花样好吗……”
            当孩子需要父母参与他(她)的活动时,不要不予理睬、漠不关心甚至拒绝、随意训斥。应尽可能地放下手中的活,暂时与孩子玩上几分钟。如果手头上确实有丢不开的活,在玩几分钟后,再耐心地对孩子做出解释或其他许诺,孩子会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但别忘了,当孩子应允了父母的建议后,应及时给予称赞或肯定。如:“我的乖儿子(女儿)真懂事,爸爸一讲就明白了。宝贝,我爱你!等爸爸办完了这件事,一定和你一起玩……”切不要以成人的心态要求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
            两岁以后,婴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正是婴儿求知欲的表现。有时他们会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奇想,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精神的萌芽。父母切不可嘲笑他们的“幼稚”,或厌烦他们的“没完没了”。要及时肯定他们开动脑筋的精神,并耐心、热情地一一回答他们的各种提问,对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要在认真学习、求教后予以回答。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对别人的接纳、理解、尊重与友好的交往。当然,并不是婴儿期的依恋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就能保证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有利的、不利的刺激,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婴儿期依恋的满足,必定会为孩子今后的行为与个性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8:34 , Processed in 0.040891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