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玩色游戏”中反思把握与幼儿互动的节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7: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

        益智区里,李老师始终在观察指导一位叫跃跃的女孩子玩调色游戏,跃跃不停地用手中的笔在盛有不同颜色的瓶子中蘸来蘸去,然后在纸上随意地涂抹着。李老师见此情景,于是拿出活动区中早已准备好的几幅图示,请跃跃为画面上的青菜、西瓜、桔子涂色。可是,跃跃似乎没注意到图示中的物品,依然沿用着自己的方法,在纸上 “乱涂乱抹”。李老师此时又换了一种指导策略,在欣赏孩子的涂抹中,引导孩子看一看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应该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并引导跃跃找一找这些颜色,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为这些水果蔬菜穿上衣服,试一试用什么颜色可以配出这些色彩来……跃跃依然没有关注颜色与画面的关系,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沉浸在自己的“乱涂乱抹”游戏中。

    执教老师反思

        跃跃是这学期新转来的孩子,调色游戏应该是她第一次玩,我就是考虑到跃跃缺少玩游戏的经验,才更多地关注和指导跃跃的游戏过程。为了激发跃跃的尝试兴趣,我自己也拿起一支笔参与到涂色的活动中,并请跃三天帮忙为自己要涂色的桔子配色。

        不过,我的这些努力和调整,似乎都没有影响到跃跃的行为。总之,这次我在活动区的指导没有实现教育目标.没有很好地引发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教研员分析

        可以看出,李老师反思的重点是“由于自己指导不到位,所以跃跃才始终处于乱涂乱画的状态”,而没有思考跃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没有思考跃跃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才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问题。

        关注幼儿的行为反应。寻求幼儿的真实需要。应该说李老师在活动中关注了跃跃的游戏行为,关注了跃跃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关注到了跃跃的行为与教育目标间的差异,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应答帮助跃跃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跃跃为什么始终没有跟随李老师的引导,而热衷于将各种颜色自由地混合在一起并进行随意地涂抹?跃跃的需要究竟是什么呢?从跃跃的行为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玩色”是跃跃心理上的第一需要。然而,我们的老师却认为孩子的这种举动是无意义的行为,为此.千方百计地引发跃跃关注颜色与画面的关系,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玩色”应该是“配色”活动中孩子需要经历的第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享受自由将各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快乐,享受自己这一举动引发颜色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新奇变化(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被告诫颜色不要混在一起,中规中矩的配色行为使孩子们难以发现该现象),从中更好地感知和把握颜色混合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同时,也只有孩子自由、充分地混和颜色并随意涂抹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他们才会真正去关注有目的的配色活动。

        在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老师们关注孩子的意识增强了,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观察孩子时我们在看孩子什么?有许多老师这样告诉我:主要是看有哪些孩子完成了目标,有哪些孩子没有完成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去达成目标。显然,我们的老师更习惯于站在自己预定的教育目标上,观察孩子与设定目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孩子的行为。

        目标虽然是我们观察孩子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它毕竟不是我们观察幼儿的唯一指标。“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活动,教师观察的过程应是深入了解幼儿、分析和诊断幼儿行为的过程,教师应善于从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和态度中捕捉各种信息,从中体会幼儿是以怎样的心情、动机、行为方式在表现,并应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敏感地察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努力地寻求和接纳他们的真实需要,并依据这一需要做出适宜的反应。

        然而,我们的老师常常不顾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志与“好意”强加给幼儿。通过跃跃的行为反应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同样有着很强的主动性,事实上,孩子们时刻在主动地选择着自己要参与什么、不参与什么。无论孩子们的反应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所有表现都是他们的一种主动选择,然而这种主动的选择源于孩子的心理需要。为此,教师要注意应答幼儿的内部动机。

        正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期望与跃跃的心理需要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李老师在与跃跃的互动中出现“启而不发”的局面。

        把握与幼儿互动的节奏。维果茨基曾说过:“童年早期儿童是按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也就是说越小的孩子.我们越是要顺应和按照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进行教育。

        在“配色”游戏中,李老师总是希望跃跃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孩子的自发活动。因此,没有注意把握幼儿学习的节奏和互动的节奏,让孩子有自主感受、主动建构的空间与时间,而是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的做法。

        教师把握与幼儿互动的节奏,就要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心理需要,使自己的“教”能更好地符合幼儿“学”的需要,这就如同我们会接纳和顺应孩子走路一样,我们会有意识地放慢步速和缩小步幅来适应和伴随幼儿的行走过程,使自己的脚步能够符合孩子的步幅和步速一样。

        为此,教育应该因人而异,把握好与孩子互动的节奏,不仅要关注教育目标,更要关注儿的行为反应,关注幼儿之心理感受与需要,关注幼儿的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教师适时、适宜的积极反馈,让教师的“教”为幼儿主地“服务”。
            关键词:教学反思把握与幼儿互动的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0 12:40 , Processed in 0.041710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