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维一体”定律在主题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2: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维一体”定律在主题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任何课程的编制都必须遵循一条基本的规律,即必须体现社会、学科和学生三者的需要。其实,这条“三维一体”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社会性体现于主题的思想性,学科性则表现为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特质,而学生的需要则体现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上。这三条线构成了主题式教学活动的整体过程,是整个活动的基本要素,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自成序列,又相互交织;既齐头并进,又形成一体。简单来说,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既要阐明主题思想,又要有丰富的内容情节,同时还得考虑受众群体的欣赏口味。
    [B]一、目前在实施主题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B]
    (一)围绕社会性,缺乏联系性
    教师能围绕主题选择教学内容,但围绕主题思想的教学过程常常是概念化的、直白的,与其他线索之间,如人文的、自然的、科学的内容,缺乏联系,线条单一,形式刻板。所有主题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如出一辙:收集资料――交流分享――提升;探索――交流――拓展。即使看上去和其他线索有联系,也只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或者是不成线索的点状连接。
    (二)学习知识技能,远离主题思想
    有些教学活动虽说是“主题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其实只是戴上了一个主题的帽子,换汤不换药,教学内容与主题目标不贴切。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理解,知识技能与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如同“隔靴搔痒”;其次,对知识技能要素的学习,其内容的组织方式仍按照习惯思维进行设计,呈现形式、衔接方式、语言提示都没有新意,如上课时的习惯用语依然是“再唱一遍,唱响一点,听老师怎么唱的”,与主题情境没有联系,因此教学活动也就没有精彩可言。
    (三)回归现实生活,脱离幼儿生活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努力实现“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交互融合,教师认同这样的理念,然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回归生活”的具体内涵还不够清晰,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究竞如何将知识融入幼儿的生活,如何将生活与学习建立密切联系,体现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师还缺乏比较具体的操作经验。教师习惯用成人的概念化语言去解释,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经验缺乏幼儿学习意义上的梳理,把“回归生活”演绎成就是成人生活的本身。
    [B]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三线合一”[/B]
    (一)牵住魂
    牵住魂就是要抓住主题的核心思想,它是教学的魂,抓住魂的教学才感人,才有意义。教师在实施教材时只有分析、把握每一个主题的思想内涵,才能抓住主题的线索来展开教学。如“美”――美德(惜时、惜物、守时、守规则)和美景(四季、植物、动物的美);“拇”――动物的趣、自然现象的趣、生活情境的趣;“多”――万事万物,数不胜数,自然界丰富多样,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因为“多”才可以有观察、区别和比较,才可以判断,有规律可循,万事万物既是幼儿观察的对象,也是抒发情感的源泉;“和”――家庭和美,集体和谐,人人和善.天人合一,形成各种联系,和平共处,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要战胜谁;“变”――只有变才是不变的,变是永恒的(植物、动物、人、自己、社会,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主题中蕴涵的这些基本思想贯穿始终。根据以上提到的这些基本思想,现在来分析一下本次三个班级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小班的“小司机”、中班的“我在马路边”、大班的“我们的城市”。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这些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性。
    小班主题活动:小司机
    主题内容与要求:了解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一一马路上的标志
    主题内容与要求: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交通设施,并有兴趣识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并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大班二级主题活动:路边新事――有卡真方便
    主题内容与要求:有了解身边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信息;关心周围的生活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变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可以看到,以上三个主题的所有内容与要求都围绕着城市的特点“多”而展开:城市的生活是便捷的(车多、设施多);城市的生活是高度文明的(标志性的提示多,人们要遵守的规则多):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新鲜事物多,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使用的科技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的。新教材要求以幼儿能感受到的生活现象作为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实施主题活动让幼儿熟悉生活环境,走进社会生活,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为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好基础。这是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的思想内涵。
    在设计活动时,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活动,始终都要抓住主题的思想线索,如“小司机”能开各种车,体验有车真方便:“马路上的标志”告诉我们马路上有很多规则我们要遵守:“有卡真方便”,使用方法真新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选材与实施都要围绕着主题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各种相互关联的活动,强化主题思想,推动幼儿主动地探索问题、积累经验、改变态度。
    (二)凸现质
    开展主题活动并不排斥学习知识技能,只是教师既要围绕主题思想,又要推动幼儿多种经验的扩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组织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必须获得的和可能获得的知识技能,推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领域性的知识技能。要善于抓住不同领域教学的特质,与幼儿进行互动,重点剖析学习内容的特质,如偏重艺术领域的特质有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姿态、组合、构图、想象和创造:以思维训练为特质的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在组织教学过程时,要进行有节、有序的安排。
    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中的集体活动“马路上的灯”,凸现的领域特质就是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并与歌词相匹配,将生活情境与音乐要素建立联系,在音乐游戏中建立规则意识。
    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的集体活动“我的一卡通”,凸现的是数的运算特质,就是将数的学习与主题的情境联系起来,在主题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数的加减运算,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些活动都力图使教学中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主题思想融为一体,互相支持。知识技能的学习既能发挥它的本体功能,又能服务于主题的中心思想。我们认为,在一定的主题情境下,丰富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构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而经验的丰富、知识技能的学习将更有效地推进主题的展开。
    (三)情境性
    强调情境性,首先强调的是在回归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主题的情境,牵住了情境的线,也容易牵住主题思想的魂,借助情境也有利于各种经验、知识的有机整合;其次,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考虑内容的深浅度,创设适合本阶段幼儿特点、与内容深浅度相吻合的情境。
    在以上这一系列主题中,小班主题活动的侧重点为“车多”,所以可以创设以动作为主的情境:活动内容围绕着“开车”“洗车”“加油”“修车”等动作展开,通过“洗车门”“洗车头”“洗轮子”等富有动态性的活动,加深幼儿对各种常见车辆不同外形的认识。不同的游戏内容又都与“开车”建立联系,既丰富游戏的情境,满足小班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求,又体现了车能“载人载物”的功能。
    中班主题活动的侧重点为“规则多”,所以创设以象征性为主的游戏情境。中班阶段的幼儿要从只考虑自己逐步转向关注他人及外部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以象征性为主的规则游戏能感知“开车”过程中的控制条件,并以此未约束自己的行为,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这是规则意识的初步启蒙教育。
    大班主题活动则以乘车时遇到的新鲜事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以探索性的情境去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以上活动内容呈现的同时隐含着幼儿的学习方式,把幼儿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情境,把学习过程变为幼儿的游戏过程。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游戏性的体验,又使主题的内容丰富而多彩。
    “三维一体”就是要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与学习知识技能相连,符合本阶段幼儿特点的有趣情境,来丰富教学内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题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8 05:08 , Processed in 0.041878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