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孩子成长的“镜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5: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孩子成长的“镜子”
    珊珊是个乖巧的女孩,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她。但最近,每天总有几个小朋友到老师那儿告状,原因都是“珊珊咬我脸”。一看,小朋友脸上红红的一圈,有的都有牙印。老师和珊珊谈了几次,珊珊从不承认自己咬了小朋友,只是强调“我喜欢他们”。无奈之下,老师决定家访。家长对珊珊的表现也很惊讶。妈妈说:“珊珊是个听话的孩子,从不咬人,我们以后注意教育。”珊珊很委屈地看着妈妈,妈妈一把抱过珊珊,说:“珊珊明天不要咬小朋友,妈妈奖励你,妈妈最喜欢珊珊。”说着,夸张地张大嘴,在珊珊的脸颊上假装“咬”了一下。老师忙问:“您常这么奖励她?”“当然了!”老师终于找到珊珊“咬人”的原因所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父母教育孩子的情景,声音一波高过一波,按脑袋,指脑门,推推搡搡,似乎并不在意周围人的眼神。如果把孩子换成我们自己,我们会俯首听命吗?
    过激的言行,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珊珊的妈妈认为孩子还小,皮肤嫩嫩的,真想咬一口。当然,真咬是不可能的,只是夸张地“亲”一下。如果别人这么对自己,我们会说:“我又没同意,你不能这样”
    气头上,我们会揪孩子耳朵,或者猛拍一下,踢他一脚,似乎这样才能泄掉心头之恨。要是换成别人对自己,我们会说:“你凭什么这么待我,你不会好好说啊?”可惜的是,孩子年幼,他们还不具备思辩的能力,还没学会争辩。家长总是认为他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白天的事睡一觉就忘了,我是孩子的家长,我想怎么管都行,用不着别人指指点点。事实上,孩子是与我们平等的个体,他们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权利,他们同样渴望别人的尊重。不要因为他们个子小,年龄小,就小看他们,忽视他们的存在。孩子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大大的“人”。
    过激的言行,会对孩子造成无形伤害
    珊珊妈妈喜欢珊珊、奖励珊珊,就大大地“咬”上一口。于是珊珊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小朋友的喜爱,结果招来小朋友的告状。珊珊怎么也弄不明白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妈妈身上就是对的,发生在自己身就是错的,她会觉得大人总是对的,小孩总是错的,做小孩真倒霉。父母高兴的时候,就满嘴“小宝贝”、“乖宝宝”,又搂又抱,答应孩子的任何条件;生气的时候,就指责“傻瓜”、“木头脑袋”、“猪脑子”,又打又骂,判若二人。其实,这样的家长,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当成了手中的玩物,没有想过自己过激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灵的伤害,一会儿好到天上,一会儿坏到地下,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紧张的神经无法适应,直观、形象的思维始终解不开这个谜。就像一座火山,经过长时间的岩浆运动,终会在突然间喷发,到那时,过激言行所带来的无形伤害,就会积淀成人格的扭曲显现出来。
    过激的言行,会偏离父母的初衷
    常言说:“物极必反”。高兴过头,事情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父母本意是想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但是快乐来势汹猛,冲昏了头脑,孩子会措手不及,不明白父母今天为什么表现反常。于是孩子有恃无恐,做出令人难堪的行为。父母也会在冷静之后反思怎么会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反悔是不可能的,只能想方设法的补救。怒从心头起,往往会乱了方寸,说话、行动都没了章法。面对惶恐不安的孩子,我们的话会显得很严厉,有时很难听,声嘶力竭;我们的手会很重,平日的善言善行都忘在脑后。打得孩子大喊大叫、满屋跑的不在少数;把孩子致聋、致伤、致残的也屡见不鲜。后悔是来不及了,但却怎么也不明白原本是想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听一听孩子的心声,说一说自己的建议,怎么就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冷静和理智。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言行所构成的环境氛围是最能影响孩子的。我们要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追求完善的自我形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正确处理情绪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虽然做不到如此的境界,“心平气和”还是可以的。无论悲与喜,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理智、冷静地对待,自然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对于孩子,喜形于色是真情的流露。成人的表情、言谈、举止能够烘托愉悦的气氛,使孩子深深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对成绩的肯定。喜不自禁则有失分寸,把握不住情绪的尺度,就会言行过激。失控的结果是乐极生悲。
    人常说“制怒”,甚至把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刻在石头上,摆在桌上,可见重视程度之高,实现之难。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孩子淘气、贪玩是常有的事,老师上门告状、孩子偶有退步也在所难免。做家长的千万别像个炮仗,一点就着,不问清红皂白,就“恶语相加”,“严刑侍候”,到头来没有半点效果。不如事情临头,先冷静地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站在孩子的位置重新审视,也许事情并不像我们预料得那么糟。火气去了一大半,思路也清晰了,做起事来自然有商有量,分寸得当。
    以身作责,重在平时
    遇到高兴的事,孩子会在屋里蹦跳,高声说话、唱歌,我们会提醒孩子别妨碍家里人和邻居的生活;遇到生气的事,孩子会垂头丧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摔摔打打,我们会提醒孩子不要在玩具上出气,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问一句,我们遇到类似事情时,能按照说的内容去做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注重平时一言一行的示范作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像我们所要求的那样为人处世。
    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偈语说:“心如止水”,我们不是圣人,没有这么高的修行。但可以见机行事,为我所用。不妨善用沉默,不多说话,利用沉默理清思绪、平定情绪。可以观察孩子,给孩子思考、冷静的时间。话不在多,关键是一针见血。唠叨的父母总以为自己的权威很大,事实上,无言的责备更能使孩子懂得自我约束。改变说话的声调,变换新的谈话方式,父母的细微变化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激昂时,压低声音;沉闷时,提高声调。声音是情绪的风向标,可以暗示自己,引导听者。经常变换谈话方式,在新的环境中,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到新鲜,心情平和、愉悦,而激动、急躁情绪会少一些。事后征求周围人的意见,如果可能,最好是两个人在场。这样,可以相互提醒,相互补台,不致于出现过激的言行。听一听周围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剖析自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让我们提高民主平等的意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用我们的爱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编辑:cicy  
      
      
      
              关键词:孩子的“镜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5 23:49 , Processed in 0.041727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