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是“两面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04: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是家长们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有的孩子在家里与家长爱说爱笑,玩得很好,可在幼儿园里却不爱说话,不爱和老师、小朋友玩,有趣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手,会收拾玩具,甚至还会做小值日生,可在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助和代替;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很董事儿,和大家相处也很友好,可在家却变得任性起来,爱发脾气,喜欢和家长作对,一点儿也“不乖”。
    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儿?莫非真成了“两面派”?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那么看看我们的老师怎么说……
    一个个案:双面双双    文/张宁
    双双是一个5岁半的男孩儿,是幼儿园的明星儿童。幼儿园组织为贫困地区小朋友捐献图书,双双第一个响应,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新书,就连自己最爱的《奥特曼》也慷慨捐出。在捐献图书的仪式中,双双还发表了讲话,“他们多可怜呀!爸爸妈妈没钱给他们买书。我的书给了他们,他们看了一定很高兴!”班里开展玩具博览会的主题活动。双双带来的玩具数量、品种之多今其他小朋友惊叹。平日里如果小朋友和双双想同时玩同一个玩具,他就会让小朋友先玩,等小朋友玩了几分钟之后,他再去进行协商;班里饲养了金鱼和小乌龟,双双不管是不是值日生都会在活动的间隙来照料小动物,从喂食到换水,都一丝不苟。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心目中,双双是个懂事、友好、慷慨、有责任心的孩子。
    一个周日的下午,在超市里,我与双双不期而遇。在我的左前方,双双正和妈妈斗智斗勇呢!只见他蹲在购物车里,任凭妈妈怎么说就是不肯下来。妈妈说:  “超市不让你这么大的孩子再坐购物车了,一会儿保安该说咱们了!”双双不理妈妈,把头掉了过去,将屁股朝向妈妈。妈妈又说:“你这么大的个子占了这么多地儿,买的东西都放不下了!”双双指了指脚下的空隙说:“那不是地儿吗?”妈妈着急地说:“下次不带你来了!”双双竟然用两只手扶住购物车的两边,在车里蹲着跳了起来,弄得车子吱吱吱地直叫唤。越叫唤,双双越兴奋。妈妈赶紧安抚道:“好了,好了,别闹了,咱们买巧克力去。”妈妈推着仍然在车中乱蹦的双双向巧克力专柜走去……
    望着这对远去的母子,我心中感慨不已。幼儿园里那个乖巧懂事的双双哪去了?真的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啊!
    幼儿家园表现不一致的两大原因    文/刘霞
    孩子家园表现不一致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尤其对于初入园不久的孩子,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生活、教育环境不同
    家庭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在家里他们很有安全感,精神放松,心里没有任何压力,面对疼爱自己的家人,他们常常会无所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有些孩子就会表现得放纵一些、任性一些。同时,由于现在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关注与呵护,在生活能力的培养方面,许多家长常常包办代替;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也都尽可能满足,于是,有些孩子就表现得处处爱依赖家长,不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而幼儿园则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从人到物再到生活、活动内容都使孩子们感到陌生,他们自然很难一下子就适应,所以就会表现得紧张、胆小、保守甚至孤僻,和在家里生龙活虎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有秩序、有要求的,有着强大的约束力,而且教师也不会像家长那样百分百关注照顾孩子,孩子自身的安全感降低后出于自尊和自我保护,他们就会遵守规则,服从集体安排,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按照常规要求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刷牙洗睑、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另外,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想在同伴和老师面前表现出色、受到表扬,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很乖。
    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同
    无论幼儿来自什么家庭,无论幼儿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我们都会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要求幼儿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常规要求,鼓励幼儿尝试和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体验、感知,可以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获得全面发展。如小班幼儿要学习自己穿脱衣服;中班幼儿要学习自己用筷子吃饭;大班幼儿要学习自己整理床铺等等。孩子们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得到了快乐,拥有了自信,慢慢地形成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值得强调的是,因为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模仿,他们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保证自己能做到,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那么家庭呢,家长的教养方式、态度、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比如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很小,什么都不会,或者觉得让孩子独立做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常常制造麻烦,所以包办代替比较多,即使有些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也往往由于不能像老师那样坚决、持久而使得效果不那么好。
    所以我们说,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会察言观色,甚至还会钻空子,知道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对什么样的成人可以表现得如何;但是他们又是稚嫩的,深深受着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幼儿的发展多么重要,只有家园合作,相互配合,为幼儿创设和谐一致的成长环境,幼儿才能有一致的表现和进步。
    促进幼儿表现一致的四个建议    文/贡颖
    从分析幼儿家园表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养态度、观念和方法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一致的良好表现,那么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与幼儿园相和谐一致或互为补充的成长环境,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为家长们带来些启发。
    尊重孩子,换位思考。首先,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应正确、客观地来看待和分析孩子的这种“两面性”。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刚从幼儿园回家的孩子,面对熟悉的家人和环境,你最需要什么?你最想做什么?如果家是我们可以自由、放松甚至放纵一下自我的私密空间,如果我们成人也无法做到在家和在单位、在其他社会场合表现一致,那么我们又怎能苛求孩子呢?不错,对于孩子来说,家也应该是他们的保护伞、是他们的避风港,是一个可以撒点娇、任点性的地方。面对很多社会压力,成人也渴望回到家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倾诉、发泄,那么孩子同样也需要这样的渠道疏导他的情绪。认识到这一点,你是不是觉得释然了?
    关注和满足孩子合理的情感需求。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了解到一些孩子之所以在家里表现得异常活跃,往往是因为他们太需要家长的关注了。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常常把孩子推给保姆,或者推给电视机或各种各样的玩具、图书,而自己则躲在一旁闷头工作。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了一天,他们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和家长亲密互动。他们渴望家长能和他们多抱一抱,说会儿话,唱会儿歌,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共享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光。可是一门心思在工作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于是,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把玩具撒满一地,打翻水杯、小碗,大声尖叫,在地上打滚等等。所以,我们家长要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对他们的关注和情感的满足或许是安抚他们最好的办法。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幼儿喜欢模仿,模仿同龄伙伴,模仿老师,更爱模仿和自己亲近的父母。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处处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特别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不仅可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同时还能让孩子感觉到与父母之间的平等,认识到有些事情是有原则的,有规矩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即使在自己的家里,在父母面前也不能例外。而这也正是让孩子体验“一致”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
    及时沟通,家园配合。孩子家园表现不一致具体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肯定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原因,所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一定要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使得老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多问,问孩子在园的各方面表现,如饮食、生活自理、参与游戏活动、和小朋友交往、户外活动等等,通过与在家的表现相比较,及时发现差异和问题,再通过和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寻找原因,探究解决的办法。当然,家长也不要过于夸大“不一致”的现象,有时是由于某个特别事件偶然情境引起的,家长淡然视之或合理疏导很快就会自然过渡,相反,如果家长不观察不全面分析,过于紧张,反而会起负作用,强化孩子的不一致行为,把问题复杂化。所以,把握一个度很重要,而这个度的前提就是和老师充分的交流,对孩子足够的了解。
    编辑:cicy   
      
      
      
      
      
      
      
      
      
      
      
      
              关键词:两面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5 14:09 , Processed in 0.066959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