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评价促儿童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价基于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
    对于儿童发展的评价,究竟是运用定性研究好还是定量研究好,来自美国的两位研究者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玛丽博士(Mary  McMuIIen),是以一位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对儿童评价的。在《早期儿童项目评价:定性研究方法》报告中,她更倾向于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和本来面目。当然,玛丽博士也提出,不能简单地决定采用定性还是定量,研究人员必须头脑开放,结合研究中“想要了解什么”、“为什么想了解”、“如何验证和分享”等关键问题,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诸如结构变量和过程变量因素,来决定选择定性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二者结合互补使用也是完全可以的。
    从玛丽博上的报告中,我们重温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异同,也看到,要想探究儿童在课堂中与教师或者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的类型、关系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教师比较合适的行为等等问题时,这些过程性的表现都是难以量化的,是需要观察、描述和解释等等质性的研究方法的。当然,质性研究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研究者的信仰、观念、习惯等主观因素介入较多,因此,玛丽博士提出可以利用“同伴讨论”来避免这样的影响,同时进行对研究的验证。
    玛丽博士在报告中为与会代表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案例。比如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研究,其中提到的“每三分钟记录孩子的行为,全方位记录孩子的表情,各种行为,与其他孩子或老师的互动”,是以一个客观观察者的身份来说的,对于教师自身如何来借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玛丽博士还举例谈到了对教师消极状态的研究。如果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只能进一步发现教师消极状态在一天工作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从而得出教师消极程度较高的结论,建议减轻教师的压力。然而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我们则看到研究者做了非常细致的观察、访谈,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多种形式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最后终于发现教师消极表现的原因在于面对经验丰富的教师时形成的紧张和压力,结论不同,给老师的建议自然也就不同了。
    再比如1964年美国开始推行的开端计划,其中有一个幼儿园孩子读写能力的评价项目。“读写被”是该项目中老师的一个创新,即将孩子们的读写作品缝在小布片上进行展示,从而成为定性研究的重要数据。一开始,老师认为读写就是“A B C”,研究结束时,老师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所以说,定性研究并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形成性评价,为老师们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人说,改变老师的理念比较难,那么通过改变老师的实践让他逐渐体悟,影响其理念变化或许可行。从这一点来说,质性研究虽然投入时间长,花费精力比较大,但是回报却很高。
    美国普渡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学习系早期儿童项目负责人詹姆斯博士(James G.  EIIcker)在《3~6岁早期儿童的评价趋向》的报告中,也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进行了比较,着重提出了项目评价,并建议教师拟定详细的项目逻辑模型,对某一项目是否存在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幼儿是否有所习得等等一系列细节进行验证评价。詹姆斯博士还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由政府认可和支持的新项目一一通往高质量之路(Pathto quality evaluation),幼儿园自愿参加,接受四个水平的评价,内容包括老师的教育水平、学习环境、儿童学习资源、家长参与等等,同时会借助使用相关评价量表。这个项目在评价中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力做到了客观、充分和全面,有助于幼儿园提高本园的质量和水平。
    评价要关注课程
    香港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学院副院长黄艾珍教授的《课程本位的儿童发展评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黄教授从宏观的角度概述了二十一世纪全球教育的发展变革,重点分析了建构主义对学习的深刻反思。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其中重点谈到了对教育评价的认识,认为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而进行的,应该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改进工作的重要信息和依据。
    在对评价的分析基础上,在第三部分,黄教授分析了中国幼教课程的变化,进而对幼教评估的新趋势进行了介绍,即把儿童评估融入课程,将课程与评估相结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以评估促进发展,以评估促进学习,注重评估儿童的行为表现而非学习成果。借此,老师可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能力、兴趣及性向,从而设计更适合幼儿的课程,并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实施帮助;家长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及学习经验,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参与评估则可以有助于建立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完善自我。
    在第四部分,也就是报告的主体部分,黄教授以香港经验为例,详细展示了以课程为本位的儿童评估模式。黄教授指出,据调查显示,教师对儿童进行专业评估有相当难度,需要对儿童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儿童学习理论、评估理论与模式都有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所以需要借助专业研究机构的力量来进行,因此,他们以2000年底香港教育署出版的《表现指标(学前机构)》作为蓝本,编订了《儿童发展评量表》。对学前机构工作的评估包含四个范畴:管理及组织,学与教,校风及给予儿童的支援,儿童发展。在儿童发展范畴中又体现在认知发展、体能发展、情意及群性发展、美感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表现指标和重点。评估并没有以年龄段来分层,而是以幼儿发展相应水平来划分,这一点给我们很多启发。黄教授还举例介绍了课程本位的评估模式:拟定评估目的――设定评估时间和对象――搜集和记录数据――整理和总结资料――分析资料――应用数据,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导,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评估幼儿迈向学习目标的进展情况,把搜集所得的数据适时回馈给教师、幼儿及家长,从而促进儿童获得更大的发展。
    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情绪发展项目主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副教授黄蕙吟博士的主讲报告题目是《幼儿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报告依据现今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分析了儿童情绪问题的成因,并引入了精神健康的定义,提出了阴阳互动的幼儿健康教育课程。她认为课程应该覆盖和契合每个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同时兼顾个别性和全面性,体现即时性和连续性,具备专业性和开放性。另外,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课程中应以幼儿为主,在师幼互动中寻求和谐,关注整个过程,随时予以儿童必要的辅助,当然,他们也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完善和成长。关于幼儿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评价确实是一个新课题,黄博士的报告引起了大家对幼儿教育评价的广泛讨论。
    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所长简楚瑛教授在《学前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报告中也从幼教课程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探讨了当前幼教改革的新局势和新挑战,尤其从现今各国对人才“关键能力”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趋势和重点取向。简教授在报告中着重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在地化、资讯化所带来的教育领域相应的深刻变革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使得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各样的竞争导致的多种价值观,资讯化导致的权威缺乏带来的教育评估的模模糊等等。面对这些变化,如何认识教育,如何设计课程、如何依据丰富的知识基础进行创新和转化,真正实现发展,都是我们在谈幼儿评价之前必须讨论的话题。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简教授对基于教育品质而进行的教育评价进行了客观辩证的分析,不论以成果(幼儿的表现)、外部标准、不同利害关系人的角色为参考,还是以幼教机构的结构、全面品质管理的角度来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分析和结论,于是,对品质的定义非常重要。定义不同,评价的指标和重点就会不同;评价人员与被评价者之间对品质的理解是否统一,也会影响到评价的结果,甚至还会造成园所的压力。所以,评价如何真正达到促进教育品质的目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5 19:17 , Processed in 0.039075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