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懂孩子 巧妙放手——解决游戏中幼儿交往纠纷的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22: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孩子们想玩沙,我将他们带到沙池。孩子们很兴奋,脱掉鞋子后就迫不及待地跳进沙池,寻找工具玩了起来。一、情景及分析◆情景一:凯凯找到一把铲子,天天也同时发现了这把铲子,于是他们就抢了起来,谁也不肯让。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停止了争抢,抬头看了看,然后就央求凯凯说:“凯凯,还是给我玩吧,你下次再玩。”凯凯显然也很喜欢这个铲子,他摇摇头对天天说:“不行,我也想玩。”分析:他们争抢玩具,说明这个玩具对他俩都有吸引力。一段时间后,天天首先停止了争抢,可能是他有了解决的办法,也可能是看到了其他小朋友都在快乐地玩,有点着急了。天天并没有放弃这个玩具,由于这个玩具是他与凯凯同时发现的,所以不能用“是我先发现的”为理由拿回玩具,所以他就想用央求的方法来得到。但凯凯既不据理力争也不放弃,说明凯凯也的确想要这个玩具,而天天比较友好的态度又让凯凯觉得安全。策略:既然他们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也没有向我求助,那么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解决,我继续以旁观者的身份悄悄观望、仔细聆听。◆情景二:天天看这一招不灵,就更着急了,又对凯凯说:“那这样吧,我们还是‘石头、剪刀、布’,谁赢就给谁玩。”凯凯马上就答应了,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轻松多了。天天又补充道:“就来一次,好吗?”听到天天这么说,凯凯点点头同意了。他们开始认真地进行“石头、剪刀、布”,第一次两人都伸出剪刀,打平了。两人又开始新一轮的比赛,结果天天输了。分析:显然,天天的提议让凯凯觉得公平,而且对自己想不出什么办法的孩子来说,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提议就犹如看到了希望,会让他们安心,所以他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而天天此时已经十分迫切,他怕自己胜利了后,凯凯会提出再来一次的要求,所以进一步提出了只比一次的要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机会对他们两人是各占一半,这样的约定同样能够约束他自己。结果,出乎天天的意料。他输了,这时他的内心一定很复杂,他很清楚这意味着自己要放弃这个玩具,可是他不愿意放弃,但又不能违反自己提出的规定,内心矛盾交错。策略:事情的发展富有戏剧性,对天天来说又是一个能力加心理的挑战。天天是一个十分有主见、处理问题能力很强的孩子,这样的状况下他肯定还会有进一步行动,所以我仍没有干预,而是继续观察和聆听。◆情景三:果然,天天叫住了拿着玩具准备离去的凯凯,他说:“我们是好朋友嘛,还是一起玩好了。”凯凯想了想,点点头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吧。”天天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分析:此时天天已经十分清楚自己不可能独占这个玩具,主动权没有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提出了一起玩的建议。而对于凯凯来说,很明显,“好朋友”这个称谓在他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一定也为他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自豪。策略:看着他们愉快游戏的身影,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及时”介人。那要不要进行及时表扬呢?经验告诉我大班孩子会表述自己的活动,并进行小结、评价,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所以此时我应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局外人”,等待孩子们口中真实的故事,若实在没有再现,到时介入也不迟。◆情景四:活动结束了,凯凯兴冲冲跑到我面前说:“陆老师,今天天天和我一起都想玩铲子,后来我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比赛,我赢了,但我还是同意和他一起玩,现在他是我好朋友。”凯凯的神情自豪而愉悦。分析:在很多时候,大班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他们仍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对于像凯凯一样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肯定会使他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还会有效激励他以后的行为。策略:当凯凯陈述完发生的事情后我向他郑重地竖起了大拇指,他显得异常开心。让孩子用自己的事例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说服力一定会远远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所以活动评价时,我再一次请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再一次表扬了凯凯,同时也表扬了天天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天天也很开心。教师的适度点评和肯定,让孩子们的成功感、自信心加剧,让这种行为有了延伸的机会。二、反思(一)及时分析心理,读懂蕴涵信息所谓“观察在先,行动在后”,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声,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帮助孩子。“你懂孩子吗?”“你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吗?”我经常会这样问自己,并提醒自己多为孩子着想。孩子们在交往中总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化为“障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麻烦,为了让这些麻烦尽快解除,我们的方法一般是直接介入,而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解决孩子间的“纠纷”时发生偏颇。试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那么不论在哪个环节我早就介入了,而孩子们也会因为我的介入而终止自己的思考,良好的机会就会被我剥夺。(二)缜密思维引领,恰当大胆放手“以幼儿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读懂孩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让我们的行为有了一个依据,而更重要的是思考后的策略和思考后的放手。我们一直都在倡导给孩子自由,同时也经常会埋怨当今的独生子女交往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我们通常会把问题的症结放在家庭教育上。细细体味,我们包办的做法还是太多,总是担心孩子们会解决不了,会受到伤害,就为他们扫清障碍、化解矛盾,殊不知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前进的机会。这个事件中如果我“及时”介入,要不就是劝说一人放弃,要不就引导他们一起玩,但他们会心服吗?这样,即使他们在一起玩一定也没有自己协商后开心,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交往技能、情感体验的机会,这等于抑制了他们的发展。当然在放手过程中,教师必须经过严密地思考,把握好放手的时机,张弛有度,这样的放手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缘于教师敏锐的洞察,缘于教师对孩子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缘于教师有目的的放手,这些缺一不可。编辑:cicy            关键词:解决游戏幼儿交往纠纷案例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07:16 , Processed in 0.039634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