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传统民间节奏乐活动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22:5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产,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音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大环境来讲,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乐观,它们仍旧属于非主流音乐;从小环境来看,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更不乐观。比如,幼儿园里就非常缺乏传统民间音乐的教材,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传统音乐也不太了解,从而导致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再加上教具、乐器等的短缺,传统民间音乐活动便成了大家望而却步的禁区。下面以传统民间音乐《狗相咬》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幼儿园传统民间节奏乐活动的实施策略。一、选择精良作品幼儿园音乐活动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阶段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风格、情绪,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愉悦性。这就意味着应为幼儿选择音乐特征鲜明、活泼向上、动感十足的传统民间音乐。《狗相咬》的音乐欢快、热烈、喜庆,极具动感,一听就令人有一种情不自禁想舞起来的感觉,这样的音乐非常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选择短小、精炼,具有典型性的传统民间音乐是选材的另一关键。《狗相咬》的音乐取材于山西锣鼓乐的曲牌,热烈、粗犷,具有典型的北方传统音乐风格。全曲只有短短9小节的节奏,却采用了古诗词重复造句、长短句参差错落、重音对偶和押韵的手法,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被浓缩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轻松自如地理解、接受、记住传统民间音乐。其次,选择的作品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应该尽量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将传统民间音乐的感受、学习与游戏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学得有兴趣,让幼儿觉得其实传统民间音乐就在自己身边。《狗相咬》将日常生活中见面打招呼、问候活动与传统民间锣鼓乐相结合,通过幼儿表演大狗和小狗互相打招呼,从内容上帮助幼儿接受传统音乐;此外,再通过一呼一应、一唱一和的问答演奏,从形式上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民间音乐。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大部分传统民间音乐已退出艺术舞台,远离人们的生活,受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制约的幼儿,对传统音乐就更感到陌生。我们不能奢望他们仅仅通过认真聆听就能够感受和理解,体验并享受传统音乐的艺术美,获得对传统音乐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和强化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想像和表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参与、运动觉参与、言语觉参与等方法,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传统民间音乐的能力。1.视觉参与视觉参与是通过使用诸如图片、幻灯、录像等,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教学手段。近年来音乐图谱逐渐受到幼儿和教师的青睐,因为图谱比图片、幻灯更贴近音乐,更能表现音乐所包含的如节拍、节奏、旋律、音色、结构等各种要素,幼儿能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当然图谱也比图片、幻灯更具有趣味性,因为它不仅仅只是让幼儿看看、听听,而是需要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进来。音乐图谱对幼儿接受、理解传统民间音乐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如《狗相咬》的节奏图谱,是由两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狗呈现出来的,这一大一小不同颜色的狗对幼儿辨别大锣和小锣的音色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只狗相对张着大嘴,嘴里填满音符的造型,既可以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音乐问答的形式,又可以清晰地看出音乐的各种节奏,为使用乐器演奏打下基础。2.运动觉参与运动觉参与主要是指通过体态律动的方法帮助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理解、表现聆听到的音乐。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运动觉参与正是抓住幼儿爱动的特点,使幼儿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加丰富、深入。如在《狗相咬》活动中,教师表演大狗,幼儿表演小狗,通过拍手、拍肩、挥手、蹲起等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风格以及形式等内容。此外幼儿还可以用左右手分别表现大狗和小狗,通过手指游戏从整体上接近、理解、表现传统民间音乐。3.言语觉参与听音乐讲故事、朗诵诗歌、吟诵节奏等形式都是运用言语觉参与,开展音乐活动的方式。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开放的感觉通道越多,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越深。例如幼儿在《狗相咬》活动中,充分调动言语觉,通过“传话”游戏,学习吟诵中国锣鼓经的节奏;再通过与教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问答游戏,加深对锣鼓经节奏的理解和掌握,最终通过能够熟练地吟诵锣鼓经,达到使他们认识、了解传统民间音乐的目的。三,小组创编传承文化小组创编活动是加深幼儿对音乐认识和理解的又一重要途径。以《狗相咬》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展创造性音乐活动。1.律动活动前面介绍过通过调动运动觉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传统民间音乐《狗相咬》的风格及节奏。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分组,一人创编大锣即大狗的动作,另一人创编小锣即小狗的动作,然后伴随着锣鼓乐《狗相咬》进行作品展示。看似简单的创编活动,实际上可以反映出幼儿对锣鼓音乐结构、音色、节奏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是使幼儿深度了解、掌握传统民间音乐特征的过程,是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第一步。2.节奏乐活动创造性节奏乐活动包括使用乐器和不使用乐器两种形式将创编节奏表现出来。不使用乐器的创编活动可以通过人声、拍打身体各部位、敲打物品等方式进行。《狗相咬》中,可以鼓励幼儿分组使用人声、使用“咚”、“锵”等象声词进行创编锣鼓经的活动。锣鼓经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因为它告诉演奏者应该使用哪种乐器,按照什么样的节奏进行演奏。所以要想让幼儿能够从更深的层面了解、记忆传统音乐,应该尝试从创编锣鼓经的活动开始。使用乐器将自己创编的节奏敲击出来,是创造性节奏乐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狗相咬》活动可以组织幼儿分组各自创编一个节奏,跟随音乐共同为音乐配伴奏;还可以跟着音乐,两组之间用各自创编的节奏进行一问一答的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创编游戏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传统民间音乐的风格、结构和形式等特征。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音乐活动时定要以幼儿为中心,以感受、体验传统民间音乐为主体,建立通过创造性音乐活动,加深幼儿理解传统民间音乐的意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悟。编辑:cicy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民间节奏乐实施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30 02:59 , Processed in 0.038347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