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攒人品这么功利,是为了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2: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论我们再怎么努力,生活中总有些事到最后只能“听天由命”。递交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之后,只能等待公司的电话通知;考试前认真准备,可出成绩前也只能期盼分数能够让自己满意……
            在我们控制了所有我们可以控制的方面后,能决定我们最终结果的往往是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像别人的一个决定,一个偶然的因素等等。但我们总是相信“老天是公正的”。
            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在等待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结果时,通常会更愿意做一些助人的事,希望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好运。也就是所谓的“攒人品”。
            “这是你应得的”
            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也许你会告诉我你不相信“因果报应”之说,但不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来说,“惩恶扬善”的信念是根植于社会的期望中的。若是出现什么意外的惊喜,或者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种信念也会帮助我们迅速将心态调整好。我们会告诉自己,“一定是之前帮了xx一个大忙才会有这样好的运气”或者“我上辈子肯定干了什么对不起ta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类似上述的想法可以让人们尽量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感到满意。总之就是:你得到了你应得的。
            攒“人品”:为了好运而做好事
            既然人们这么喜欢把做好事和得好报联系起来,那当人们希望有好运的时候会不会为了得好报而去做好事呢?
            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本杰明·匡威(Benjamin A.Converse)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一系列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在第一个实验中,一部分参与者需要回忆一些他们无法控制其结果的事件。他们被要求写下自己正在等待结果并且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比如求职面试、考试分数或是医疗检验报告。另一些被试只需要写下自己日常生活的某个片段。
            当参与者得到被试费,以为这个实验结束了的时候,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额外参加一项这个实验室的志愿工作,而这个工作可以为慈善团体筹募资金。
            实验结果如研究者所料,回忆起自己无法控制结果的事件那组人中,有更多的人表示原意参加志愿活动。而且,在一项后续实验当中,当这类参与者在消磨实验结束前的一小段时间时,也有更多的人选择参加一个简单的网上慈善活动,而不是娱乐活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面对一些选择,这些选择有的关乎自己人生发展(比如是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还是工作)。这些问题往往较难给出明确答案,并且答案也并不完全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另一些则是非常通俗的问题,像午饭是吃匹萨还是汉堡。参与者会在拿到被试费后被询问是否愿意捐一些给某某慈善机构。与前一个实验一致,那些回答了自己毫无控制感的问题的被试,总体捐出的善款更多。
            现实中的“攒人品”效应
            既然研究者的假设已经在实验设置的情境下得到证实,那如果将他们的发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场景中,结果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在第三个实验,研究者以糖果作为报酬招募了77名求职者参加实验。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思考求职中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比如能不能找到新工作),另一些人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比如要不要多了解一些这个行业的知识)。完成调查后,主试会告诉参与者,他们实际的报酬是100块。并且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些钱给慈善组织(0到100块都可)。那些思考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的人捐的更多。
            做好事,让你更乐观
            研究者认为,我们面对未知的结果时,有关因果报应的“攒人品”系统将会自动启动。在残词补全的测试中,更多的使用因果报应(karma)、运气(luck)、命运(fate)此类词来补全。可见,在他们脑中的确出现了类似因果报应的说法。将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件与人品联系起来与你是否真正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没关系。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增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控制感,从而让自己对事态感到一丝乐观。
            在另一项实验中,那些回忆起自己求职的无力处境,并且选择参加慈善活动的求职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会表现地更加乐观。
            虽然每个人不是都像宗教信徒那样强烈地相信宿命和业障因果,但我们也总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坏人得到应有的制裁,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回报。当我们觉得周遭的生活完全超出我们的控制,便很容易去通过宗教或其他方式寻求慰藉。但由此看来,这样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逃避现实,因为它给了一些人继续活着的意义,和在这世间前行的力量。
            文/笔逸霜菲
            编辑推荐:
            区分友情与爱情有这么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7:45 , Processed in 0.04132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