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全托儿入园情绪问题及教育措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暇照顾。幼儿园开设全托班,不仅减轻了家长负担,也能使一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水平得以提高,独立性、抗挫性增强,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但令家长、老师为难的是,许多新入全托的孩子,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如恋家、离群、默默不语,或散漫、任性、不吃饭、不睡觉、整天像小尾巴一样跟一个老师,甚至突然口吃、眨眼、哭闹呕吐……,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这个阶段即为孩子的全托“不应期”。以往家庭、幼儿园在全托入园准备工作时,常常忽视孩子的参与价值,使孩子对入全托班的思想准备不足,因而更加剧孩子对变更了的环境、情感、生活、交往的不适应。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会导致幼儿心理障碍,损害其身心健康,全托的功效非但不能达到,反而出现负效应。为尽快稳定新全托儿入园的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需要教师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生活方式及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克服情绪问题,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不应期。
    笔者经过对33名中班新全托儿半年的跟班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造成新全托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即幼儿自身因素
    (一)发育尚不完善。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各机能的发育还未成熟,对外界刺激的调解能力较差。据研究者发现,2-5岁幼儿对陌生的人、事等刺激的害怕,在2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获得的听觉、视觉刺激的增多,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怯生程度也就越小。
    (二)自理困难。家庭中独生子女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许多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吃、穿、玩、睡等)都进行了精心安排、细心照顾,甚至是一手包办。这样,难免会使幼儿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如:吃饭要家长喂,衣服要家长帮着穿,睡觉要家长陪;有些幼儿还十分任性、霸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到全托班,当孩子面对这新环境、新集体、新伙伴,许多事情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必须由自己完成,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出现恋家、哭闹、离群等不良情况。如在晚上脱袜子洗脚时,45%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于包办触景生情,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开始波动起来。
    (三)交往恐惧。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是“独”字,再加上某些家长不注意引导幼儿如何与人交往,进而形成幼儿孤僻、霸道等性格。当全托儿入园后,整天要与同伴、老师进行交往,特别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与冲突,当面对这些矛盾,幼儿不知该如何去解决它时,渐渐地,就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本班37%的孩子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从小与奶奶等祖辈一起生活,缺乏与外界交流。入园后,有的不哭不闹,也不理会别人,个别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独自一人躲在墙角,发现教师注视她时,立刻流露出不安紧张。当教师问她原因时,她立刻含着泪说:“我要回家。”
    (四)情感失落。许多幼儿晚上都与父母同睡,形成了特殊的依恋情感纽带。当幼儿刚全托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势必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差,表现出不安、哭闹等消极情绪。且幼儿与照顾者(主要是母亲)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等不良行为。如:聪聪(男,4.5岁)因父母中年得子,对他娇惯溺爱异常,使之产生严重的依赖行为,特别是对母亲的依赖,在家时每天晚上都粘着妈妈与他同睡,否者就大声哭闹。入园后,他说什么也不放妈妈走,做什么事都要妈妈陪。
    (五)情绪传染。幼儿的大脑皮质的兴奋点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弱,故常常会出现个别幼儿的消极情绪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情绪。如果有个幼儿突然哭了起来,那些原本不哭的孩子也会被这种情绪渲染而哭。
    二、外部因素
    (一)陌生的环境。据一些心理学家(斯罗夫Sroufe瓦特斯Waters,1974)报告,10个月婴儿若在家里被测定对陌生人害怕的反应,几乎很少出现怯生。虽然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支配特质世界的规律或知识的增多,对想象中的生物和个人安全感的害怕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但同时,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学校、社会有关系的一类害怕明显的增长了。
    (二)家长的误导,也是直接造成幼儿不适应全托的主要原因。如:有的家长在幼儿进入新环境时,在旁陪着孩子或不时地来探望,干扰了幼儿的情绪。有的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执有怀疑的态度,甚至个别家长在幼儿不听话时,以“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晚上让你住在幼儿园,让幼儿园里的野猫来捉你,让老师把你关起来”之类的话强迫幼儿服从自己,使幼儿对幼儿园、教师产生恐惧而不愿上幼儿园。
    (三)家长的失信。家长的不守信用,是导致幼儿入全托产生情绪的另一主要原因。例如宁宁(女,4.5岁),她是个善于与同伴交往的孩子,常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帮助其他孩子,几周之后,她忽然哭着不上幼儿园,事后才知道原来上周母亲与她约好周三来接的,但最终因嫌路途太远没有来,使得孩子情绪上受到很大波动。这周来园,她怕妈妈又不守信,说什么也不来园。舟舟(男,4.5岁),他是位内秀的孩子,遇到什么事,都喜欢藏在肚子里不说,家离幼儿园也很近(几分钟路程)。妈妈见有孩子周五才接回家,在不了解自己孩子是否已完全适应全托生活,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改为一周接一次。从这开始,他每天沉浸在妈妈来接他的期望中,浑然不知大、小便解在身上,有时甚至一天有三四次。还有一些孩子因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失约,产生口吃、频繁眨眼睛等心理问题。
    (四)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反应。如扬扬(男, 5岁),活泼好动,善于与同伴交往,但有时会与同伴发生矛盾。全托后的一周,开始闹着不要上幼儿园。父母把他“拖”到幼儿园后,教师一抱起他,便躺到地上不起来,大声哭叫,询问原因,不讲。直到父母把他带离幼儿园,才停止哭泣。据调查,孩子的这种不良反应就是因为教师态度的不正确所引起,刚入园时,教师见他不哭闹,也就不太观注他。一天,他见一位小朋友倒着看书,便跑过去想帮忙。结果那小女孩以为抢她的书,大哭起来。老师见了,不问原由地瞪了他一眼,安慰那女孩去了。之后,他一见到老师就害怕,失去上幼儿园的兴趣,更惧怕全托。
    针对以上这些不良情绪的诱因,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也是克服不良情绪的重点。因为入园后,全托幼儿接触最多的是教师。
    (一)教师要热爱幼儿。幼儿情绪转变的速度取决于教师的态度。热爱幼儿、关心幼儿是孩子对教师产生依恋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恋母的孩子,教师可以去抱抱他,跟他说说话,一起做游戏,让他体会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妈妈一样,使之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心理上的孤独感、恐惧感才会逐渐消除,慢慢地不再焦虑不安、哭闹、怕生了。另外,教师对幼儿在园的每一环节都要注意,特别是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教师要及时了解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扬扬出现不愿意上幼儿园的现象,就是因为教师处理不当,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自尊心而造成的。事后,教师应勇于向孩子道歉,让他感受到平等,让他感到老师还是喜欢他的,消除他的隔阂。
    (二)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温暖的环境。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将娃娃家等活动区域模拟家庭布置,让孩子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看电视、听故事,设置母子对话的情景,一起说悄悄话,让孩子有回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分组活动,使之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朋友。也可在墙面开辟“我的一家”专栏,用于粘贴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使幼儿焦虑时能在这里获得缓释。
    (三)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用活动来吸引幼儿。由于幼儿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故在一日活动中,特别是晚间活动时,要重视组织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转移恐惧不安、爱哭、焦急等消极情绪。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有趣的活动区,如娃娃家、建构区、玩具区、图书区、玩水区、手工区等等,供幼儿玩,还可请大孩子来班表演歌舞、做游戏等。总之,要把每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集体玩与单独玩结合,让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忘了“离家愁”,从而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依恋情绪。
    (四)逐步培养交往能力。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为幼儿创造友好交往的环境。首先,要消除交往的第一隔膜,即幼儿之间不认识,玩耍时总是自顾自的,因而极易产生孤独感,失去上幼儿园的兴趣;对于不敢与人交往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让她在自己周围坐立,不要求她立刻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允许她先在旁观看。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使之相信她若生活在此集体中,也会感到愉快和有趣。同时也给她一种感性的交往经验,让她学习、模仿好的榜样。其次,要创造交往的机会,如让幼儿把家中玩具带来,互相交换着玩;多给幼儿提供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合作活动;此外,还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对于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好事例,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也可用情景表演的形式重现出来,让幼儿模仿学习。
    (五)力求做到鼓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启发幼儿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当孩子有点进步,情绪渐趋稳定时,教师应以当值日生、口头表扬、通报家长等形式给予鼓励。无论孩子哭闹多厉害,都要求家长连续送孩子来园,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成孩子情绪上不断的反复,更
    难度过不应期。
    (六)主动与家长配合。教师在孩子全托前要进行家访,在家访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要了解自己班幼儿父母的名字、工作等情况,对家访内容有个大致安排。家访中,一方面要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及家庭教育情况,了解父母对孩子全托的准备工作并进行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亲切地与幼儿交谈,给孩子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尽可能地记住幼儿的名字,最好是拿到全班每个幼儿的照片,在后面写上幼儿的姓名,花时间去记住它,当孩子入园时就能够叫出他的名字(特别是小名),容易拉近师生距离,克服孩子的怕生感,消除不适应的情绪。同时,可以另设“幼儿一周情况快递”“一周谈话”“家园联系册”等做法,进行家园之间的信息互动。幼儿全托前后,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共同搞好新全托儿入园工作。陈鹤琴先生认为,新全托儿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短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笔者对该时期的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扩大幼儿交往和活动的范围。平时尽可能地让幼儿跟陌生人接触,尤其是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幼儿的乐群性。对于有些孩子的恋母现象,可能是因为家长平时不注意这一点所引起的。家长还应该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和交际范围,让幼儿积累与人、事、境、物相互作用的经验,提高幼儿应付新环境的能力。每天室外活动至少保证2小时,在家中也应让幼儿多看一些反映幼儿园活动特别是全托生活的彩色图片或电视,教给他们一些集体生活常规。
    2、提前让孩子熟悉全托环境。全托前,应事先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让孩子熟悉新环境与新同伴交往,如东东(男孩,5岁)全托前一天,他母亲先带他到幼儿园参观半天,让他知道自己已经长大,要住到幼儿园,学更多的本领,还告诉他全托班里有好多老师、小朋友,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激发幼儿入全托班的愿望。参观之后,母亲在征得他的同意下,送他去全托了。入园后,他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愉快地与同伴一起玩。
    3、让幼儿参与准备入园要用的东西。入园前,可以带幼儿到超市去购买所需用品,如小背包、牙刷、拖鞋、毛巾、少量玩具,让幼儿挑选入园那天穿的衣服等等,使幼儿体验到自己是入园的主体,到全托班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产生早日入园的情感和愿望。
    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家里尽量不要溺爱孩子。小孩、父母之间最好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唯小孩独尊”,从小事入手。例如吃水果,做到小孩、父母都一样,不要把好的、大的给小孩或单独给小孩吃,这容易形成小孩的“中心”优势。要尽早培养幼儿诸如自己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学习分辨自己的物品,认识自己的名字等等。同时应和孩子一起期待全托入园,避免将全托作为要挟孩子的“杀手锏”。
    5、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全托前一个月,家长就要开始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早起早睡,以便全托后能更快地适应。刚开学第一个月,接送孩子的时间跟正常时间有所区别,适时缩短在园时间。可采取隔天接送,等孩子情绪逐渐稳定,做到每周2次,最后到每周接1次。等到大部分幼儿情绪较稳定时,逐渐恢复作息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6:06 , Processed in 0.043717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