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选游戏中对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2:3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解放后我们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中找到了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我们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使得单位时间内的教育达到尽善尽美。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发展观、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中发现了“班级授课”带来的弊端——
    ●幼儿与目标:向同一目标前进,不管个性、兴趣、能力、生活经验。
    ●幼儿与教师: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唯一的真理”。
    ●教师与目标:教师指定的教育目标是一层不变的,目标成为教师一切行为的“指南”。
    ●教师与幼儿:把握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促进所有的幼儿在同一时段中.发展到同一高度的抓手。
    在大量的“弊端”面前,我们开始调整我们的做法,我们力图通过我们的“转变”来解放幼儿,还幼儿“真正的童年”。我们把曾经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戏“请进了”我们的教室。然而,游戏中当我们幸喜于幼儿的表现时,我们同样也发现我们的教师变得束手无策,主要表现在:
    ●游戏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充分的自由”忽略了所有的知识和概念。
    ●游戏中面对幼儿的诸多“不确定”,教师无法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游戏课程”在经历了大量的反思后,在“纲要精神”的指点下确定了“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自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更自主、更自由的学习。“游戏课程”对自选游戏的定位——自选游戏是意愿游戏的一种,教师预先设定目标,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按意愿选择,并在游戏中学习。目标指向:自我学习,在角落中培养幼儿一种兴趣,一种做法,一种习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准备。
    我们知道:游戏的根本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天性表露,满足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需要,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次研究的宗旨就是探索自选游戏活动的模式,总结指导的方法,提炼游戏指导的经验策略,使幼儿的个性充分在游戏中展露,智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中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实现游戏的潜在价值。
    二、理论依据
    整合当今各种体现时代精神的理论,我们“游戏课程”中的“自选游戏”基本思想可概括如下:
    1、游戏是基于儿童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活动
    强调游戏是因儿童内部需要的自发活动,是游戏理论发展的基本思想。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在于能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由内部的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则强调:“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揭示了儿童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
    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生物成熟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探索环境和自己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的结果,在理解对与错之中,一步一步地积累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成熟和经验相互作用中,认识世界的思维有着代表那一年龄的操作水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3--6岁的儿童的学习有着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学习方式,即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成人对儿童的引导必须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维果茨基理论:首先认为3--6岁学前儿童按照自身的特点能够开始在此前他所不可接受的某种教学系统,他能够按照某种大纲进行这种学习,但同时,他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照自己的兴趣,按自己的思维水平来掌握大纲本身的,而他能够掌握的程度是由大纲变成他自身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其次是“可能发展区”,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
    从这些基本观点出发,构建自选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自发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展现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讨论的游戏过程。同时,构建自选游戏必须按照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必须是能够引导每个儿童达到一定的目标,且这目标是能够引导儿童不断进步的体系;也必须是能够满足儿童情绪兴趣以及他的形象思维特点;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在可能发展区;适时指导孩子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对自主游戏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自由,必须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更好的实现游戏的潜在功能。
    三、结构策略
    分析幼儿园自选游戏及自己以往执教的经验,我经过反复思考研究提出自选游戏的结构是:
    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幼儿自选游戏过程的三个环节,观察、帮助、调整是教师指导游戏过程的基本态度和主要任务的三个方面的体现。这一结构突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的促进发展价值。
    1自由选择
    这是幼儿游戏的起始部分。关键在于教师通过提供幼儿自选游戏的环境条件(丰富多彩的材料
    与活动、宽松的游戏气氛),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要玩什么、在那里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体意识。相对幼儿游戏的自由选择,教师做的观察、帮助、调整的指导策略有: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
    ●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和余地
    ●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自选游戏和其它游戏一样都是围绕幼儿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选材时,也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
    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难易度应该是能引导能够达到的可能发展区;该引导幼儿多途径思考的。
    “游戏课程”自选游戏教材提供的依据:
    多数幼儿的现实水平决定了教材的目标、玩法和提供的时间
    ●幼儿的个体水平决定了教材的目标、玩法等的个体调整
    ●幼儿的整体水平决定了教材的目标、玩法等的个体调整
    ●多数幼儿的现实水平又决定了新教材的补充时间
    “游戏课程”自选游戏的教材设计的原则:
    全面性
    游戏性
    ●可操作性
    层次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可变性
    2、自主展开
    这是幼儿游戏的主体部分.它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使之成为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的教育过程,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为了幼儿在自由选择游戏后更好地与人物情景交互影响,自主展开游戏,教师的指导策略有:
    观察了解
    ●适时的帮助指导
    游戏课程中的自选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角、美工结构角、智力角、音乐表演角、图书角。和其他幼儿园相比较,我们的智力游戏包括的面十分广泛,在游戏课程中占举足轻重的比例,它包括语言、科常、计算、记忆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智力角主要是培养幼儿对智力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发展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及听说能力,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初浅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
    智力角的指导是一种灵活、及富创造性的工作如何对智力角进行指导,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以便在以后的过程中予以借鉴:
    () 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满足幼儿需要
    在智力角的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从内容的选材到材料的投放,幼儿在智力角中需要哪些帮助,有些什么兴趣,需要补充些什么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来实现。一次,在智力角中有个“海陆空”的游戏,让孩子根据图片进行分类,但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似乎不感兴趣,一问才知,教具不是真的玩起来没劲。于是我鼓励孩子收集、自带了许多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游戏,孩子的积极性、兴趣立刻明显提高,气氛也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将工具分为海陆空,还能根据车辆的不同性质进行归类。
    “睡前小知识”是我和孩子们在午睡前进行的一个小活动,大多是选取一些《世界动物大图集》、《奇妙的昆虫》、《壳》等书中的知识给孩子讲述,比如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惯;种类;养育、生活等等.在一次自选游戏中,我突然发现陈潇宙拿着一套“小动物吃食”的玩具,正津津有味地说:“兔妈妈生的是小兔;鸡妈妈生的是蛋,然后变成宝宝;象妈妈生的是小象、鸭妈妈生的是鸭蛋,慢慢变成小鸭。”我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对他进行了表扬,在看到大多的孩子都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又有一定基础后,我制作了一套“妈妈生孩子”的游戏投入到自选游戏中,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胎生、卵生的活动。
    由此可见,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从观察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及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老师指导时的随机调整。
    ()尽量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思考
    自选游戏和其它游戏不同,它较为自由、轻松、分散,作为老师可以以一个朋友、角色的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参与中的指导也是间接的,有时我用语言的,有时也用行为的,这样为我的指导提供的一个较大的空间。例如在了解小蝌蚪成长的游戏中,孩子的意见始终不能达成一致,他们让我来评判,我用了引导的方式问:“你为什么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有谁能证明自己的理由?”讨论的结果是买些小蝌蚪放在自然角,过几天看了就明白了,过了几天,答案揭晓了,我和孩子一起作了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老师的间接指导,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在班级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特别爱玩“科学探险队”的主题,游戏的内容有:北极;海底;金字塔;富士山:瀑布等等,又有陈潇宙向大家介绍观看电影《垂直极限》的精彩剧情,大家羡慕的不得了(这说明孩子对这类的内容特别好奇)。于是,我就带领幼儿观看了电影《垂直极限》,在看的过程中适当地对幼儿进行讲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电影。出发前向孩子提问:“什么叫垂直?什么叫极限?”对于“垂直”孩子们众说纷纭,至于“极限”就不太明白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出发了!
    看玩电影后,孩子们对“极限”,对“探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寿牧亮说:“我知道大自然是无情的!
    刘相盛说:“我知道爬雪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王梦歆说:“哥哥真勇敢,为了救妹妹不怕危险1
    陈芸菲说:“我紧张地心也快跳出来了!
    陈潇宙说:“我知道什么是极限了!就是有危险的事情,一般的人没有勇气去做的事!
    金凯说:“极限就是超过人的能力范围的活动,很难办到的事”
    张嘉晨说:“电影里有人勇敢,有人胆小!
    在看玩电影回来后,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希望大家帮助解决。王梦歆问:“为什么登山要背那么大个包?里面究竟装些什么?”刘相盛问:“老爷爷为什么要自己死掉救别人呢?”陈潇宙问:“除了用消化干油把洞炸开,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一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那么多问题,我们来不及一一解答,就让大家将自己的问题画下来,孩子们便将画纸分别挂在教室中的一棵小树上,张梓豪把这棵树称为“问题树”(以后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也会挂在这棵树±)
    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将他们提出的问题汇编成一个游戏投放到自选游戏中,通过说说、玩玩、动脑筋、玩棋的形式,让幼儿巩固一些关于登山的知识,激发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幼儿间的相互影响
    孩子都是有潜能的,我常常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有一定能力基础和对游戏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幼儿,我只需为他们创设学习的环境,他们就可以通过操作,自然而然的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游戏。我们班中有一个超常儿童,由于他认字,因此他懂得许多知识,在自选游戏中,由于这个原因,他能很快地理解游戏的名称,玩法,有时还能成为别人的小“老师”。由于他的特殊情况,我们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角落“寿牧亮角落”,针对他的能力专门设计游戏,或者让他将他知道的知识传播给班级的其他孩子。
    ●有学习探索的愿望,但能力有限的幼儿,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间接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
    ●对智力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游戏或合作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羡慕心态,让其他幼儿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了改变妹妹不爱玩棋类的情况,我们棋类角就设计的非常有特色,改变了以往一副棋子、一个骰子、两个棋子的模式,而是给幼儿提供了大量(19)不同标记、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的骰子,和孩子们(特别是妹妹)喜欢的卡通人物造型的棋子供幼儿自由选择,孩子在活动中不仅能学得知识,还能获得快乐,达到了自选游戏的要求,通过这一举措更吸引到了许多妹妹朋友参与到棋类角,激发了她们的兴趣。
    3、自发交流
    这是游戏的结束部分。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交流。自发交流的目的是为主享游戏的体验;自发交流,也是为了让幼儿能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四、实践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在“游戏课程”自选游戏的指导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主要表现在:
    ●幼儿的获得: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模式以及观察、帮助、调整的指导策略,充分体现了自选游戏的本质特征。
    首先,幼儿的自主体验更为强烈,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他们自己的一片环境里感受、发现和创新,心情是愉快的,体验是强烈的。
    其次,幼儿非常喜欢自选游戏,常常主动为游戏收集制作材料,积极向老师提出好的建议。
    再者,幼儿的创造力充分的体现,使幼儿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性,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发现和创造的空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最后,幼儿的合作交往更加主动、积极,消除了交往的距离。
    ●教师的获得:
    首先,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成人的眼光、教师的身份看待幼儿的游戏,真正认识、体会了自选游戏的基本实质,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
    其次,自选游戏中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也明显的变化,老师的尊重、信任,使孩子游戏时无拘无束,幼儿和老师更亲近了,老师成为了幼儿游戏的伙伴。
    再者,教师在自选游戏中学会了设计教材,懂得了教材设计的原则。
    五、存在的问题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后,我也对自选游戏产生了一些困惑:首先,如何摆正自选游戏和集体游戏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自选游戏注重的是孩子自己的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观察、实践和操作。而集体游戏是将孩子零碎的认知加以整合,作为老师怎样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如何摆正自选游戏和生发活动的关系、如何关注孩子的热点,通过自主的学习,让孩子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使自主的学习成为生发的活动……
    目前,我对“游戏课程”白选游戏的研究与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只是初步的尝试,我将继续探索幼儿的游戏特点、发展规律和指导策略,使自己在“游戏课程”自选游戏的研究更趋合理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19 13:28 , Processed in 0.046035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