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案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案例的含义

    教学案例就是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的、包含有疑难问题以及矛盾冲突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情境的描述,它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幼儿的典型行为、思想在内的故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学案例的内涵。

    第一,教学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和情境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不是研究者杜撰或者道听途说来的。并且,教学案例的撰写者必须作为当事人或者直接的旁观者亲历过事件的发生过程。

    第二,教学案例所描述的事件或情境中必须包含有矛盾冲突和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并不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因此包含矛盾冲突以及疑难问题是教学案例的必要前提。

    第三,教学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普遍遇到的,而且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策略方面普遍感到困惑的,只有包含有这样典型性与普遍性问题的事件才可能成为教学案例的内容。

    第四,教学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所反映的主题必须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即解决疑难问题与矛盾冲突的尝试或策略必须能给其他教师以借鉴。其实,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典型事件与问题的分析,给可能遇到相类似情境与问题的教师提供可以参考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引发对类似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第五,教学案例的具体叙述方式可以有实录式、叙事式与概述式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以问答与对话的形式呈现一些具体而典型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是把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与情境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件发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还可以是以一定的理论逻辑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概括式地加以组织,如根据教育策略的要点重新组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与情境。

    二、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案例的主题是决定一个案例是否具有教育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怎样从这些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首先要仔细斟酌的。

    (一)围绕一个突出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要突出一个主题,而不能追求面面俱到。只有聚焦于一个主题,抓住一个突出的问题,才可能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只有研究的问题较为明确,研究的内容才可能集中与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才容易操作,才可能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进行解决问题策略与途径的研究、尝试、探索,并进行效果的检验与评估,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研究的过程。如果在一个教学案例中混杂着多个主题和多个研究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混淆现象,难以理清其中的线索,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因时间、精力的限制而导致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难以把握与解决,更谈不上揭示和获得案例中所蕴涵的独特意义了。

    (二)具有典型的教育学意义

    教学案例研究的主题必须富有教育学意义,能够典型地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实践形态。一般而言,教学案例的产生源于出现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案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描述,包括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情境,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怎样,解决的效果如何。要使案例的主题能够体现出典型的教育学意义,就要求在确定一个教学案例的研究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这样的问题是否是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次是要注意案例所展示的解决策略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够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给其他有可能遇到类似问题的教师以启示与借鉴。教学案例主题的教育学意义可能体现在儿童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的揭示方面,也可能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原则的探讨方面,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关键经验的确立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等具体操作策略方面。

    (三)要有延伸、发展的空间

    一个适合于教学案例研究的好主题还必须具有进一步延伸、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教学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研究的主题必然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主题,不管是问题呈现的方式,还是问题解决的途径都可以引发案例开发者和他人继续深入地思考与探讨。对于案例开发者来说,能够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或者继续围绕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案例开发,也就是百继续深入研究与拓展的空间。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既可以吸收案例中所反映的主题,又不局限于菜例中的具体问题与情境,不受制于蒹例中所提敲的问题解决策略,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能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

    一切教学案例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确定案例研究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其对教师和儿童的作用与意义。要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案例研究的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对改善教育教学状况作用不明显,对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的主题,一般没有太大的案例研究价值。当然,如果案例研究的主题不但对教师和儿童的发展没有直接的积极作用。而且案例研究的过程对教师和儿童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主题是要坚决摒弃的。

    三、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事件或教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反思等方式进行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最终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与其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不像教育专业研究人员那样是一个从理论准备――进入现场――收集资料――编码分析――形成教学案例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论思考和教育实践不断奄叉反复的非线性的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教学现象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所反映的主题进行个体反思和集体研讨,明确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与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最终经过加工与整理形成教学案例。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前期准备和精心的课前教学设计

    虽然教学案例研究是对实际的教育现象的反映.但它同样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是其进行案例研究的知识前提,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必须要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对教育现象的洞察能力。案例研究过程中的前期准备是指教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熟悉学科或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现状等大的现实背景。当然,这种前期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从短期来说.教师在决定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之前,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查阅、实际调查以及材料搜集等工作,在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案例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式等。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请教于专家或同事,获得大家的帮助。

    初步确定教学案例研究主题是短期的前期准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说是长期的前期准备的成效体现。适宜的主题也是教学案例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怎样才能确定适宜的主题呢?一是要有基本的教育理论积累,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教育理论认识或基本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有较为敏锐的问题意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教育实践中捕捉到真正富有教育意义的、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育事件,这样的教育事件才是案例研究的内容。二是要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如果不关注真实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困惑,教师进行的教学案例研究就难以具有生命力。可以说,日常教学中的真实困惑是教师进行菜例研究的切入点。

    在对教学案例的主题有了初步意向之后,教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变上将决定教学过程的方向与成败。教师在进行教学没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本班幼儿特点以及相应主题的特点等。

    (二)研究状态下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实施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主要环节。教学案例的主体内容就是对教学实践过程的描述。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不应该是对教学设计的机械操作,而应该是在研究状态下所进行的教学过程,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与适宜的调整。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进入教学,教学现场就是研究的现场,教师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留心观察和体会幼儿的言行、举止,特别要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其实,教学过程中随时都有精彩或遗憾,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能够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性,是否善于从自己日常亲历的看似普通的教育教学中看到真正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研究状态的教学实践还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反思融为一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既要考虑到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的实施,还要关注到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与真实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改变教学策略,让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师生共同的良眭互动中完成的,而不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眼、耳、口、心等各种途径及时获取有关案例内容的多方面信息,以便为其后的案例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观察幼儿的言行表现、观察活动的氛围与进程、观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他们的表现、观察问题解决的效果等。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简短的提问询问幼儿的感受和想法,必要的时候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幼儿和其他配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以补充案例写作时可能要用到的数据和信息。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所进行的案例研究的教学过程持续的时问一股不会太长,有的时候甚至只有一节课或一个活动;但也有的案例研究的教学实践过程较长(因为有些主题的案例研究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三)深度反思与积极互动

    在教学实践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尽快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在记录和描述教学过程时应该持有客观、求实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情绪与愿望强加于教学过程,要特别注意将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些l司题、幼儿在此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等细节回忆清楚,并如实地加以记录与描述。这些记录下来的教学过程将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根据教育教学过程记录一些补充性材料,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个人反思的内容应该围绕教学案例所确定的主题进行,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特别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案例的主题是否具有显著的教育学意义,而不要拘泥于对教学过程中一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的浅显讨论。一段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学问题和多个主题,但一个教学案例研究通常只对一个关键的问题和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教师应该选择这段教学过程中最能够充分反映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该主题可以是在案例研究的前期准备中已经确定的,也可以是在教育实践过程实施之后经过调整重新确定的。

    除了深度的个人反思外,教师还应该就教学实施过程的有关问题和其他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积极的研讨与互动。教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既对自己的教学有自信,又不回避教学中可能的缺陷。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时、充分地分享与交流,对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都坦诚地加以研究。教师还可以寻求教育专家的专业支持,就如何将教学的过程从经验的层面升华到教学理论的层次,就案例研究过程如何能更好地体现案例的主题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交流,以便在案例描述与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与表现案例的丰题,特别是突出和挖掘案例主题的教育学意义。

    有了来自于教学实践过程的案例素材,有了教师深度的个人反思,有了同伴的分享交流,有了专家的支持与指导,教师就可以在明确案例主题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的相关片段和情境串联起来,组织成文。

    (四)撰写案例

    在对案例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结构与格式将案例材料与反思等内容表述成文,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一般要经过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等多次反复的过程,以使案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时要目标明确,根据案例的主题对案例材料进行详略得当的选择,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案例主题和教学情境选择适宜的写怍形式(关于案例的写作形式随后有专门的论述)。另外,撰写教学案例还要做到逻辑结构清楚、文字表达生动具体,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值得指出的是,案例的撰写并不是案例研究的结束,甚至可以说,案例撰写成文才是案例研究的真正开始,因为教师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和理解以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交流才有可能。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就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与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而且,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往往并不简单地呈现“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深度反思与积极研讨――撰写案例”这一线性过程,一个教学案例的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打磨,如教师常常会采取在平行班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与研讨――不断修改与完善数学案例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案例。

    四、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

    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幼儿的作品等作为附录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以《磁铁》这一案例为例,我们对教学案例四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做简要分析。

    1.案例标题

    任何教学案例都需要有标题,标题最好能够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题。一般而言,案例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为案例的标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另一种形式是将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题作为案例的标题,这就需要将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加以明确和归纳,如《磁铁》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为“教师怎样预设富有层次的引导问题”。

    2.案例背景

    所有的教育教学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与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非常重要。实际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过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发生过程这一“后果”。

    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解决后果。对案例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清楚。如《磁铁》这一案例的“活动背景”部分:

    关于磁铁的科学活动,我们一般都开展过,主要是让幼儿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了解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以及磁力的穿透性。然而,运用《幼儿因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及“做中学”课题科学教育的原则、理念重新审视这些活动,我们不禁自问,对于磁铁的特性,幼儿真正了解了什么呢?关于探究,幼儿又有哪些真正的经历呢?为此,我想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深入、细致的尝试。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幼儿对于磁铁吸铁的特性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将铁和金属的概念j昆淆在一起,认为所有金属的、铁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起来。于是,我们的探究就从幼儿的问题――“用金属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吗”入手,引导幼儿收集各种金属制品,与幼儿共同实验,加以分类,使幼儿的错误认识得以澄清。

    为了让幼儿在探究中真正见证磁铁是有磁力的且磁力集中在两端这一事实,我们设计了“磁铁哪个地方吸得多”这一探究活动.让幼儿带着明确的问题,在有适宜结构的材料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公平的实验操作、观察事实现象、记录真实数据.并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这一案例的活动背景介绍部分,作者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了设计这一案例的初衷,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现状的思考、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调查和把握、对活动目标以及过程的设计思路等,并且还明确了教师是想“让幼儿带着问题,在适宜的材料和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该案例的主题。这些背景信息对于我们理解随后的课堂教学情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书中的其他案例的背景,大多会在第一自然段中予以交代。

    3.案例事件和过程

    教学案例的主体就是对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发生过程的描述。在描述时要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说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的,产生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反复、挫折和困难,问题解决的效果等。总之,要对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局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发生的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目的地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加以取舍。而且,对事件的描写不是对事件过程的“场记式”的记录,即不是将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而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这一段过程的“教育学加工”,将与案例的主题相关的场景、话语与行为等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当然,在描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个人情绪和个人观点的过度干预,在行文中不要出现对事件经过的价值评价和判断.以免影响读者对整个教学事件的认识。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磁铁》这一案例就对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澄清错误认识,为开展探究进行铺垫”“鼓励大胆猜想,并寻找公平的验证方法”“记录实验数据,发现数手的意义”“运用新发现,引发进一步思考,将探究不断深入”等几个典型性的场景进行记录和描述,并由此向读者呈现了幼儿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每个场景的描述中,都包含有矛盾与问题的产生、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践、问题的初步解决等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描述。如对“鼓励大胆猜想,并寻找公平的验证方法”这一情境的描述:

    我拿出一块有红、白标记的条形磁铁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里的这块条形磁铁和你们刚才用过的磁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块比刚才的大。”“它有红色、白色,还有黑    线。”孩子们的观察很仔细,哪怕是一点儿细小的不同都被他们发现了。“那你们猜猜,条形磁铁红色部分、白色部分和中间的黑线部分,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我们要探究的是两头和中间这三个地方,我边说边用手将这三个部位指给他们看。孩子们的猜想各不相同:“红色这头吸得多。”“白色这头吸得多。”“黑线那儿吸得多。”“你们怎么证明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呢?”我不失时机地追问。“用磁铁吸一吸就知道了。”孩子们回答。于是,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螺钉、螺母、蝴蝶夹子一边介绍、一边分别摆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并再次提问:“你想怎样吸?”“是不是用磁铁一头这样吸就行了?”我的引导使孩子们明确了:要把磁铁三个地方都试一试,每个地方都要用同一种方法试,这样实验才能准确、公平。

    教师首先通过提问直接引出了问题――“磁铁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在幼儿进行充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又用“你怎么证明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呢”这一提问引导幼儿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教师用“你想怎样吸”等提问引导幼儿明确了在做磁铁吸物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操作方法和细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提问,明确地突出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

    4,对案例事件的反思

    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与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回顾与再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过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以下问题:案例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自己对案例事件发生过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类问题有什么样的想法,等等。当然,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反思都会有所侧重,无须面面俱到,主要还是要抓住案例撰写者最有感触的方面,结合案例的主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结合《磁铁》这一案例。作者在反思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磁铁》这一科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问题引出的。

    ……

    从活动效果来看,这一个个问题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可以看出,教师对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如何运用提问帮助幼儿将探究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进行了思考,对自己提问的意图和实际效果进行了回顾,并着重对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技巧和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值碍指出的是,教学案例除标题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案例反思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必须分为这三个部分来写,也就是说这不是教学案例必需的写作结构,而是只要一个教学案例中包含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二)教学案例的几种形式

    虽然教学案例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要素,但却可以有不同的写作形式。常见的教学案例的形式主要有实录式、叙事式和概述式。

    1.实录式

    实录式的教学案例是指将教育教学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案例写作形式。实录式的案例主要以对师生双方的对话、行为以及当时的各种具体情境和细节的描述为主,重在突出事件过程的真实性。但实录式的教学案例写作不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文手录像”,我们所强调的这种真实记录并不是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没有选择的平铺直叙,更不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详细记录,而是需要案例撰写者根据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与组织,即从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事件中选择那些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师生双方的行为以及有意义的情境与细节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使案例描述能够突出案例的主题,体现矛盾冲突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需要写进案例中,案例的内容可以根据案例的主题对教育教学活动做适当的调整。

    案例《滚动》采用的就是实录式的写作形式。案例中对教师引导幼儿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幼儿猜想不同形状的物体会有怎样的滚动路线、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实验数据、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提升实验得出的规律等活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描述。案例中将活动分为四个子过程:①初步感知三种形状的特征;②猜想和验证三种形状的滚动路线;③分享交流,总结提升;⑧萌发运用经验制作的愿望。对每一个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与幼儿各自的行为与彼此之问的互动、具体的情境都加以呈现,这也是实录式案例写作常用的形式。特别是行文中所采用的以对话双方第一人称的口吻的描写方式,如:

    幼: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轻轻一滚就会向前走直线;圆台形武器会拐弯走;圆锥形武器套在原地打转儿,走成一个圆圈。,

    幼:我们发现圆台形武器开始走弯线,后来还能走成一个大大的圆圈。

    幼:圆柱形武器走的是直线。

    幼:圆台形武器滚动起来会拐弯儿..

    幼:圆锥形武器滚动起来只会原地转圈。

    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增强了案例描述的现场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实录式的案例写作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形式,由于这种形式与教师熟悉的教案等有类似之处,所以也常常为初学案例研究的教师所采用。

    2.叙事式

    叙事式的教学案例是将教育教学事件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写作形式的案例一般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与情节等故事要素,抓住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行为的故事性,在叙述时将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事情结构成故事娓娓道来。叙事式的案例写作比较注意突出事件的情节性,甚至有的时候还追求情节的起伏感,常常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由于叙事式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所以有助于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教育意义的体悟。

    在运用叙事式的案例写怍时,需要避免的是为了过于追求“文学意蕴”而丢弃了“教育学意蕴”,即因为过于追求教学案例的故事性,反而忽略了教学案例所应有的教育意义,出现故事情节没有围绕教学案例所反映的主题而展开,或者故事内容与案例主题毫无关系等情况。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要把握住一点,即叙事只是一种形式,案例中的故事内容是为了反映案例的主题,故事的情节发展必须有助于案例主题的体现。

    《小虫的自由》这一案例是一篇叙事式的教学案例。案例撰写者围绕“当幼儿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或者幼儿表现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的行为时,教师适宜的反应应该是怎样”这一主题,对发生在科学观察中的一段故事进行了叙述,如:

    何毅摇晃着大脑袋一字一句地说:“小虫的妈妈该多着急呀!”

    小淘气恺恺想到:“小虫是喜欢晒太阳的,放在自然角就晒不到太阳了。如果不让我晒太阳,总待在家里,那肯定受不了、”

    萱萱眨着大眼睛说:“那它就找不到朋友了。”

    溶溶和祺祺也发表了意见:“罐子里地方太小,不舒服。”

    “关起来的小虫就找不到食物了。”

    得到大家的支持,意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词句看起来更像是文学故事,给人以形象、生动的美感享受,但正如“教育有时蕴涵于无形之中”一样,这种带有淡淡抒情意蕴的叙事式案倒,使读者在读完案例之后产生了很强的情感震撼,对案例中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与领晤也在这种情感的震撼与共鸣中得以加强与深化。

    3.概述式

    概述式的教学案例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式描述,并且在描述的过程中夹叙夹议。这种写作形式常常用于系列教育教学过程的案例描述,在一段较长时问内的教育教学中可能发生了很多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相关的活动,但在撰写案例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全部都进行完整的描述,这时候就需要案例撰写者对许多活动和情节进行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将整个事件中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情境加以呈现,这样既清楚地描述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又不至于使案例叙述太过于细碎和繁琐。当然,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概括描述必须是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进行的。而且,在文字概括的时候也需要避免出现带有强烈个人情绪色彩和价值判断的议论。

    《整齐便利小柜格》是概述式教学案例写作的典型之一。这个案例描述的是教师为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精神与能力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案例的时间跨度将近两个学期。要把发生在两个学期的相关系列活动围绕“及时地调整和改进”这一主题加以展示.将相关的情境进行描述,需要案例撰写者在叙写时进行归纳与概括,在遣词造句方面准确、简约,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认识到在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促进幼儿发展的机会,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环节将会成为一个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我决定从“整理柜格”这一普通的生活环节入手,由过去的教师整理柜格改为幼儿自己整理。

    这两段话简单地描述了案例的背景与事件的发生。

    接下来的现状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原本认为将实践、锻炼的机会交给了孩子们,应该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幼儿的柜格乱极了,衣服、书包、彩笔、纸张等常常是乱作一团。

    这一段话简明扼要地交待了问题的产生,也就是矛盾和冲突出现了。

    我想到了利用环境这一穗性教育资源,于是就设计了一张正确摆放衣物的图示,贴在柜格的旁边,让幼儿通过看图示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整理柜格。一开始,确实很有效果,但时间一久,孩子们渐渐对图示视而不见,小柜格也恢复了往日的杂乱……我开始困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教师采取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看到问题和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

    反思“柜格图示”的产生和使用过程,我清晰地看到了这样的轨迹:

    第一步:教师发现幼儿在整理柜格中产生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想办法解决(出现图示)。

    第三步:教师期望用图示来影响幼儿的行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了困难,教师在寻找问题原因时用简练的语言反思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可以说,这几段文字典型地体现了概述式写作形式的基本特点。

    案例最后一段描述的是,教师在第二个学期对自己的教育策略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这段文字较好地表现了发生在第二个学期的一一系列相关事件的过程,虽然简短,但对问题解决的脉络以及一些关键的具体语言、行为以及情境等都进行了较清楚的表达。

    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幼儿教师进行日常教育科研的方法。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案例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研能力。希望教师们在了解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学会“做”教学案例研究,在“做”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解,获得自我提高和幼儿良好发展的双重收益。



    【本文选自刘占兰、廖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减。】
            关键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6-27 00:24 , Processed in 0.043836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