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活动案例通过颇具个性特色的叙事方式语言将三个活动娓娓道来,其中,教师不惜精力与笔墨记录了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言行以及教师的即时分析与回应,使“精彩的师友互动”和“用心捕捉幼儿的信息,精心预设后续活动”成为本文的两大看点,值得每位教师细细品味。

    活动一:会爬树的爸爸

    《会爬树的爸爸》是“我爱我家”的主题中“爸爸本领大”小主题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有趣离奇,涉及幼儿和成人的心理,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让幼儿明白不能提无理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体验故事里荣荣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荣荣的深情。
    反复思考后,我依次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汉字“爸爸”)这是什么字?你喜欢爸爸吗?你的爸爸有何本领?
    起初幼儿不理解“本领”的含义,答案有“给我买玩具”“看电视”等。我给幼儿解释什么是“本领”后并以“我爸爸会游泳”开头。接下来幼儿有了切题的回答,如爸爸上班、会烧饭、打电脑、打球等。我认为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父子深情,孩子大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而且在他们的心目中爸爸很能干,因此从这个问题切入,能调动幼儿的经验,激起他们对爸爸的情感。
    2.有个爸爸会爬树,(引入故事,请幼儿倾听)他为何要上树?荣荣见爸爸是怎样上树的?爸爸摘到枣子了吗?幼儿一听名称就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这组问题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
    3.树为何会越长越高?这是故事中的离奇之一。其实是在暗示幼儿由于荣荣的无理取闹导致这棵树越来越高,就像《木偶奇遇记》里皮诺曹的鼻子一样。但幼儿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认为树是被施了魔法,可见他们还没理解。
    4.天黑了,爸爸站在很高的树上,听不见荣荣的声音了,他会怎样?爸爸会害怕吗?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帮荣荣摘枣子?你爸爸也喜欢你,他会为你做什么?幼儿心目中爸爸是最勇敢的,所以没有人认为爸爸会害怕,他们觉得爸爸会继续努力的。听到荣荣的爸爸哭了时,教室里很安静,丁丁、严严等聪明的幼儿成功地回答了后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爸爸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个问题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有的说爸爸为他买玩具,有的说带他出去玩,有的说陪他玩游戏等。
    很少听到故事里的爸爸会哭泣,生活中幼儿也见不到这种情景。当幼儿听到荣荣爸爸哭了都变得很安静时,我能感到他们其实是在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
    “爸爸害怕为何还要上树”是故事中又一个关键问题,让我高兴的是部分幼儿知道是爸爸为了帮荣荣摘枣子,而两个最聪明的幼儿说出是“因为爸爸爱孩子”。在谈及自己的爸爸怎样爱自己时,引起了全班共鸣。在两次高潮后,当我再次提升说明爸爸对他们的爱时,幼儿理解了荣荣的爸爸为何坚持上树。因此,这个问题的设计为下面理解荣荣不要枣子而要爸爸的情节做了铺垫。
    5.这下爸爸该怎么办?谁来帮助他?爸爸摘到枣子为何要捂得紧紧的?他下来的时候听到荣荣在说什么?
    幼儿很容易就说出捂得紧是因为想藏好给荣荣。他们已经学着从字词中体会爸爸的爱了。荣荣在爸爸上树前后说的不同的话暗示了荣荣逐渐体会到,因为自己的无理取闹而导致爸爸不见了,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幼儿通过回忆与对比,体会荣荣知错的心情。
    6.本来荣荣是很高兴的,现在为何不高兴了?荣荣喜欢这颗枣子吗?为什么爸爸给他的时候他又扔在地上呢?小朋友也喜欢自己的爸爸,所以不能让爸爸做危险的事对吗?幼儿的回答有“他发现爸爸不见了,很着急…‘他想爸爸了…‘他觉得让爸爸爬这么高太危险了”“他喜欢爸爸”等。在此,我作了以下我提升:荣荣喜欢枣子,但他更喜欢爸爸,他担心爸爸爬得太高会有危险,觉得为了摘枣子而让爸爸爬这么高是不应该的,所以他要爸爸回来。
    至此,幼儿已体验到了荣荣父子间的亲情,但受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制约,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无理取闹的事,所以我设计了第七个问题引发他们的经验。
    7.小朋友想和爸爸多呆一会,可爸爸要上班怎么办?看中同伴的玩具,非要爸爸马上去买对吗?爸爸妈妈要回家烧饭,而你却不愿回家想在幼儿园玩时,怎么办?
    这些问题平时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拿出来让他们讨论很有意义。幼儿在和同伴的讨论中,对这些两难问题形成了正确认识,从而在体验成人对自己关怀的基础上懂得自己也要关心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有了如下体会:中班幼儿仍以无意注意和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关注他们的活动并寻找适当的机会参与,帮助他们搭设向上攀登的台阶。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幼儿都希望荣荣的爸爸能帮荣荣成功地从树上摘下枣子,所以当他们听到枣树随爸爸爬高而越长越高时觉得很难理解,更不可思议的是爸爸怎么会哭,会害怕。这时我用一连串的追问激发幼儿思考爸爸有没有害怕的东西,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往上爬,下来时为什么把果子捂得紧紧的,荣荣一开始想要枣子,为什么最后爸爸给他时他又不要了等。在不断的追问下,幼儿逐渐理解了爸爸因为对荣荣深深的爱才不顾危险爬上树,荣荣最后也是因为爱爸爸不想让爸爸发生危险所以不要枣子了,并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本次活动有一定难度,真正能把握活动目标的幼儿不多,大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而,我认为这个活动如放在中班后期上,当幼儿有了更多的体验后,效果可能会更好。

    活动二:我的家

    活动前,我让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家的门牌和房间号码等,并准备了地图。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幼儿园周围的路名。对部分能说出自己家附近主要路名的幼儿,我就和他们在地图上找这条路在哪里。这部分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节奏也很快。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间的交流并让幼儿觉察到和许多小朋友都是邻居,真是一件开心的事。然而当我问幼儿是否知道自己家的详细地址时,他们似乎被问倒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我家住得很高,在最上面一层,要爬很多楼梯;
    2.我家是×0×;
    3.我家在×路
    ×号;
    4.我家住在××路××弄××号××室。多数幼儿的回答是前3种,只有5个幼儿能准确地告诉我家庭地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知道自己住址的幼儿是政政、芊芊、若若等几个平时在班级中不声不响的幼儿。我不禁追问“谁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结果能报出自己家电话号码的依然是这些幼儿。
    于是我增加了预设中没有的问题:“你们每天都回家,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如果我们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你怎么告诉警察叔叔家在哪里呢?
    “打电话。”
    “如果你没记住电话号码,还有什么好办法?”
    “告诉叔叔爸爸妈妈的名字。”
    “城市里的人好多,要找到他们的名字也不容易。”
    “可以查电脑的。上网。”不知谁插了一句。
    “这主意不错,可是如果你们都走散了,一定是政政、芊芊他们先回家,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知道自己家的路名和门牌号码。”
    “对,今天我们回家再去问问爸爸妈妈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好吗?”活动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了,可我觉得在安全意识逐步加强的今天,应该让父母意识到除了知识、心理和食物,还应关心幼儿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一些物品让幼儿再现自己印象中的家,并鼓励幼儿熟记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在和幼儿的对话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印象最深,但还没有形成按照顺序找地址的习惯,因此可以借助一个活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我们班的《苹果报》上,向家长提出有关安全的倡议,建议家长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三:老师的家

    幼儿对教师的家总是充满着好奇和向往。记得带小班的时候,就有幼儿问过我:“老师,你的家住在哪里?”现在,当他们与我的感情越来越深的时候,想去我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数数已有近十个幼儿明确提出过想到我家去看看。杰杰还特意问我要电话号码,说想我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我。结合幼儿上次出现的安全“隐患”,我决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带幼儿去我家,同时解决上次遗留的如何按序找地址的问题。
    一、活动前的非正式活动
    正式活动之前,我和另一个教师先带着班上的六个幼儿到我家去了一次。幼儿听说要去我家,立刻显得十分兴奋。我先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然后请他们记住我们怎么走、怎么找。一路上他们说个不停。悦悦问:“你家有没有人?”杰杰问:“远不远?”多多问:“其他人什么时候去?”每到一处,我都注意让幼儿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到了哪里,并让他们回忆是怎么走过来的。当幼儿终于找到我家时,大家都很高兴。
    一进我家,他们就叽叽喳喳开心地像小麻雀一样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问东问西。杰杰对我家的沙发和窗台上的几只玩具狗很感兴趣,还把狗贴在自己额头上开心地大笑。严严对我家的冰箱很感兴趣,他一直摆弄着冰箱上各种有趣的磁铁,还打开冰箱门看看里面有什么。当他要小便的时候,我请他进我家的盥洗室,他看着坐便器边的电话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指着电话探出脑袋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在厕所里装电话呀?”我一听就把问题抛还给他:“你真会观察,你猜猜看我为什么把电话装在卫生间?”他想了想笑着说:“是不是你小便的时候要听电话呀?”我点了点他的鼻子说:“猜对了!有时候我正在洗澡,有时我正在大便,这时如果电话来了听起来多么不方便,在这里装个电话我就不用着急地出来接电话了。”听了我的回答,严严告诉我说:“我家的厕所里没有电话。”我就建议他回家也装一个。悦悦对我家的钢琴投入很大关注,她告诉我自己会弹琴,于是我让她表演了一番。她很高兴地坐在琴凳上,像模像样地弹奏并唱起了歌。有趣的是她的音符是没有规则的,嘴里唱的与手指弹的根本对不上号,可是五个幼儿围在她身边听得很仔细,没有人说什么。我觉得非常感动。丁丁则对我结婚时别人送的一对小鸳鸯异常喜欢,拿在手上爱不释手,不停地告诉我这对小鸟很可爱。潇潇和多多相对比较文静,他们最喜爱我家的食物:薯片、巧克力、话梅等。等他们的兴趣逐渐降低的时候,我招呼他们坐在我家的茶几前一起喝茶、聊天、吃零食。我让他们说说我家有几间房间,最喜欢我家什么。他们则不停地告诉我自己家和我家的区别,赞美我家“很大很美”。这时我问他们以后想来我家该怎么走,先找什么时。他们都准确无误地说先找“路”再找“号”。玩了近两个小时,我带他们离开了我家。我发现幼儿对教师的确很感兴趣,这完全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可探究的内容。活动中的幼儿不仅和我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更在比较、观察中了解了找路的方法,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先带五六个幼儿过去一方面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招待很多幼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这部分去过的幼儿带动或引起其他幼儿的争论,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为了让去过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至于因为已有经验而感到无味,结合重阳节和班级里幼儿对老人不太关心的特点,我故意在父母的房间里增加了一些礼物,希望在接下来组织的集体教学中增加这部分内容。
    二、正式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家的温馨,体验相互关怀的快乐;对家有初步的认识,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经验。我把我家的房间及周围的环境拍成录像和照片,设计了集体活动“我的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激发兴趣
    师:(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家》或出示汉字“家”)什么是家?(小结:家有门有窗,是我们住的地方。)
    师:每个人都有家,说说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小结并丰富幼儿关于“家”中房间和家人的经验,告诉幼儿他们也是家庭中一员。)
    2.经验交流
    师:你觉得家里谁最能干?在你家里,发生过什么高兴的事?你觉得你的家还有什么不满意或不够好的地方?
    师:(小结)小朋友对自己的家挺关心的,既记得许多美好的事,也藏着许多家庭梦想,我们可以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全家人一起努力让家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有个温暖的家,上次谁到我家做过客了?(出示地址,请幼儿观看照片回忆寻找的过程,了解寻找的顺序。)
    师:(观看录像)猜猜这是谁?这是我家的什么地方?客厅里还有什么?找找我的房间在哪里。房间里还发现了什么?(幼儿发现礼物)猜猜我会把什么送给两位老人。(先请幼儿猜测,然后再出示礼物。)
    3.操作延伸
    师:(小结)老人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相互关心帮助才是一个温暖的家。
    感想与反思
    反思“我爱我家”的活动,我最大的感触是怎样选取有价值的点,即怎样选取针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和突破口。
    1.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教师要在各种关键时刻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发展的关键是产生认知冲突,皮亚杰把它归为“内源性”,维果茨基则认为成人和同伴也能引发认知冲突。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把眼光放在幼儿已有经验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这样设计的活动才会既适合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根据幼儿的当前需要调整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问的交流常常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艺术。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并抛还给幼儿。”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幼儿对探索的问题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深入发展。在先前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我家的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之前没去过的幼儿也提到了客厅。可见客厅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地方,把它作为第一观察点是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在我家玩的时候,我观察到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点。有的关注卫生间的电话,有的关注厨房设施,有的对我家的电脑有共鸣,还有的对旅游纪念品感兴趣。为此在录像的提供上我进行了专门的选择,如拍客厅的时候注意给幼儿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拍卫生间的时候先选择一个点,如幼儿感兴趣的电话,然后再展示其他用品;而对卧室,我就选择重要的拍,如电脑等。结果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正因为我努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为参与者,给予他们全心的关注,才能为我第二次探索活动的开展找到参考依据,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
    3.依据幼儿生成的内容预设
    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挑战幼儿,激起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幼儿在出发前就询问我家里有没有其他人,到我家后又问我老人到哪里去了。他们对我父母的房间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所以请我妈妈到现场和幼儿交流对他们来说是个惊喜。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更乐意拆礼物,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中,我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和同伴、我、我妈妈之间进行互动,同时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场面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幼儿在和老人交流时对老人需要什么有了了解,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他们主动提出帮老人拿礼物,有的搀老人一起走等。我想今天的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他们如果能把这次的活动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将促进他们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8 11:11 , Processed in 0.04210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