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幼儿教育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对待学习外国的理论和经验
    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中国已经摆脱了封闭状态。另一方面,现今的社会,也不容许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处于封闭状态。而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要力争站立在世界各国之林,任务是艰苦的。
    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的主要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1/5。我们面临的严峻任务是: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优势。
    人才是要长期培养的。幼儿教育担负着奠定最初基础的任务。我国的幼儿教育科学,起步比较晚。我国幼教的发展,必须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
    在当今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移植外国的幼教模式和经验,很有市场。但是,对于简单模仿和搬用外国的东西,有不少同志持有不同的看法。正是在面临这种形势下,十分必要思考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问题。
    幼儿教育是和社会实际联系最紧密的。中国的幼儿教育总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开展的。幼儿教育不象学校教育那样必须按照严格的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其灵活性较大,也比较容易跟上社会的变化。新中国成立50年来,从事幼教工作的几代中国人,总是在考虑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办幼儿教育。
    考虑幼儿教育问题,一般从两大视角出发,即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社会条件。我们在建国后最初阶段,全盘学习苏联。当时更多强调的是从儿童发展规律的角度,开展幼儿教育工作问题。例如,新中国的第一代幼教工作者十分熟悉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十分强调幼儿年龄特征。强调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强调对结合中国的国情办幼儿教育考虑不够。当时,来自老解放区的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们,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坚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如“保教结合”等原则和做法,这些做法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土生土长的。但是,在幼教理论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我们的幼教工作者奉命下乡,参与了大搞寄宿制等不符合国情的极左的行为,但一些同志也结合当时幼儿的实际写了一些农村幼教的教材。这些都说明幼教工作历来是注重从我国实际开展工作的。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能够把经验系统化。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有条件和外国交流,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且进行理论概括。
    如何看待转变教育观念问题
    培养幼儿适应新时代的各种素质,这是时代的需要,在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现象的中国,更是如此。在改革幼儿教育,强调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里,转达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而在转变教育观念中,又考虑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这种看法产不是新的,已经有许多人提到过。不过,最近实践中的一些事情,使我加深了认识。我翻阅了一些近十几年来的有关资料,发现有些问题,例如关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等等问题,在改革开放时代之初,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了。在近十几年来,有不少幼儿工作者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现在这些仍然是热门话题。看来,这些问题仍然需要继续努力探讨。
    但转变教育观念方面,十年来广大幼儿教师在认识上已有了很大变化。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等等的必要性,教师们大都认同。但是在行动上,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从认识到行动,在一个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最初我以为,认识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是处于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的阶段。但是,事实表明,这里虽然有方法问题,可是最终还是观念问题,比如,教师们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记”,习惯于追求统一答案,统一行动。灌输过多,限制过多等问题仍属常见。
    最近我看了一些优秀教师所写的体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幼儿在陶醉于老师的“非指令性”活动中(比如在洗手间玩水)→教师突然出现,带着严厉的表情或语言→幼儿惊恐万状→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向幼儿道歉→组织有关问题的上课活动。
    下面对此做一点说明。幼儿往往自发进行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不是教师提出的,往往甚至是教师禁止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非指令性活动。幼儿把这些活动看作游戏,觉得好玩。这些活动往往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比如,一个孩子在水笼头流出的水柱下,用手去抓水柱,使它不断改变形状,他观察着水花的造型,欣赏着美丽的图画,也即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可是在老师的头脑里,这是越轨的行为,不符合老师头脑中的行为标准。老师只看到幼儿脱离统一安排的活动(比如洗完手后,没有立即“归队”,脱离了老师的“控制“,以及浪费水,即违反了行为规范),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幼儿宝贵的创造性活动,因而十分恼怒而加以斥责。这是老师面临幼儿这一类“越轨”行为的第一反应,这是传统观念的表现。教师没有立刻想到,正是这些“越轨”行为带来了孩子的创造,在肯定孩子创造性的基础上,去正确引导孩子合理的创造才是自己的任务。
    当教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顿时从陶醉于欢乐的心态一变而为惊恐的心情。这也是在长期的教育下幼儿已养成的第一反应,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触犯了纪律,只好等待惩罚。但是我们的优秀教师,能够马上进行反思,认识到这是伤害了儿童,甚至接着马上向幼儿道歉。这是教师掌握了新观念的表现。所以我们称她为优秀教师。还有许多教师的认识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然而这些优秀教师接着所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向孩子讲道理,即仍然用说教的方法,而没有进一步考虑到从这种“事件”中,发现幼儿的需要。没有顺乎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创设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的条件。仍然运用灌输的模式。也没有考虑到如何引导和培养创造性,为孩子创设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这一类实例表明,转变观念不是那么容易的。
    传统思想对转变观念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转变观念的困难,与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以至世界华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儒家文化的传统观念,有其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我们在吸收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时,不可忽视传统观念的作用。西方较早进入工业化社会,强调个人奋斗,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我们则长期受着自然经济的影响,重视家族和等级关系,忽视个性和个人。
    儒家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社会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此带来的传统的观念,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式的尊严,子女必须顺从长辈的旨意等观念,使儿童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发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变化慢,形成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维方式。在那样社会,年轻一代不必也不能提出“为什么”和“应如何”,不必也不能求助于创造性思维,只需知道“是什么”和“怎样做”。传统的观念按既定的模式去要求下一代,孩子从小不敢越雷池一步,使人创造性不足,不敢冒风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低。
    这些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的需要格格不入,而它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许多家长只知道依照前辈人的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幼儿教师则不但自身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且在工作中也难免受家长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些幼儿也会带来传统观念教育下所塑造的行为习惯,如胆子小、爱告状、依赖性大等。这些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时,对于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在幼教工作者头脑中的影响,还要加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同时也要看到,要想消除这些不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比如,传统对教师职能的认识,是“传道、授业、解惑”,至今有些幼儿教师,在组织了很好的活动,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之后,还要做一番讲解性的总结,她们认为,不讲点什么,就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职责。
    因此,我们还要通过认真探讨,逐渐转变观念,改变习惯了行为方式,提出新的途径和措施。在幼教的深层改革上,在转变观念问题上,不能希望在短时间完全解决,不能希望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是市场经济的特色,可是培养人的事情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幼教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在幼教的理论工作中,比如,近二十年来,我们介绍外国的幼教理论多,根据我国自己的经验创新较少。改革开放头几年,由于经历了长时期的封闭状态,我们对外国的情况不大了解,较多作介绍是必要的。但是在经过二十多年,可以说是一代人的时间,我们不能仍然在单纯介绍外国的路子上走下去。有的幼儿园教师说,旧的还没有学会呢,新的又来了。为什么会使人产生这种感觉呢?这里当然有各种因素,但是的确可以引起反思,我们在学习外国时,是不是沿用了旧的学习观念,只注重了“传道”?
    又如,我们过去相当长时间学习苏联,我国的幼教工作者早就知道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是我们长期停留在只是介绍,没有结合实践加以系统地应用。近来我们从西方引进他们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引伸出来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这里反映出我们在学习中的创造性不足,与我们没有深入地学习理论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有关。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吸取教训,在今天引进西方有关理论时,要认真探求其实质性创新之见。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来吸取其可贵之点。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在学习他人的理论时,最初级的创造只能是结合自己接触到的事例加以理解,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有关的规律。
    再如,近十多年来,我们强调重视幼儿的个体及其发展的观念,引进了如“活动区”活动的做法。一时间,许多幼儿园都把“活动区”活动引入课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班级在活动区内仍然主要是老师分派任务,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很少。孩子仍然过多受控制,教育活动并没有真体现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在今天,在幼儿园班额较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许多人都就此发表过各种宝贵意见。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活动区”是一种方法。但是对“活动区”的组织和指导,还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把单纯依靠老师直接面对每个幼儿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为发挥幼儿互动的积极作用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还会遇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实际障碍,如外出散步,一个幼儿不留神,踏进了没有盖好的下水道坑里,崴了脚,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受伤不能忍受,等等。
    发挥各种积极因素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幼教工作,具有比二十多年前好得多的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是从传统观念谈起。在研究传统观念在今天的影响时,还要看到其积极因素。比如,重教育、重培养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世界华人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今天的中国,父母和前辈人对隔代的教育的投入,其热情和期望值之高,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还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在于如何发挥这种思想的积极作用,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以及社区的合作,以形成协同教育的合力。许多幼儿园在这个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特别是激发了家长们的强大的活力。
    对于传统观念中重视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也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教师的传授是必要的,不能否定,对于年幼儿童,更是必要。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得法。大家知道,“启发”一词,来自儒家之说。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又如,幼儿发展的特点本身,也蕴藏着积极因素。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活泼开朗,这些都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良好基础。好动,容易发展成喜欢实际操作,勤于动手,而不是懒惰;崇尚开朗的性格,有利于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清醒地认识到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自觉意识到压制和扼杀幼儿积极性的各种做法及其危害,并且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幼儿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大形势是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而且强调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幼教发展最有利的因素。
    此外,我们现在有了相当发达的传播媒体和通讯工具,有利于获取和交流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幼教队伍,他们是我国幼教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我们有一个已经成长起的学前教育研究会。
    总之,我国的幼教发展,学习外国是必要的。在学习外国中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是和刻苦的实践相联系的。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的幼教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都在探索自己的幼教改革之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中国特色的幼教体系,将会站立在世界幼教之林。



              关键词:中国幼儿特色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8 17:02 , Processed in 0.040816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