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子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庄子;教育思想;启示
    庄子的思想曾经被“主流意识”贴上过“唯心”“颓废”“消极”的政治标签,因此人们慎言庄子。在“思想再解放一点”的今天,通过对庄子思想的研究,我发现庄子思想中有的观点对现代儿童教育很有启示。
    谈到庄子的思想,多有人认为庄子“绝圣弃智”,是反教育的。其实,庄子一生研道、悟道、辩道、证道、传道于弟子,警醒世人掌握事物的道理,充满着教育的激情。他在《养生主》里主张人们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以便人生“游刃有余”。可见,庄子是注重学习求知的。庄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
    庄子在《逍遥游》里论述了“大亦有所待”大的生命有所受限制,不自由)“小亦有所待”(小的生命有所受限制,不自由)。人怎样才能获得最大自由呢?庄子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如果掌握运用(乘)世界的本质规律(天地之正),驾驭着万事万物的众多的细微的结构变化规律(六气之辩――“辩”通变)在无穷无尽的社会、自然中游刃有余,不会受到什么限制,这样,人们将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自由――逍遥游。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学习获知“天地之正,六气之辩”)才能实现人生自由(逍遥游)。庄子在这里客观上提出了人的学习目的是获取最大的自由,也相应提出了教育的内容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天地之正,六气之辩)。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目的论。我认为,这个观点对当今儿童教育很有启示。儿童学习是为了什么?从个体讲,儿童的学习是为了未来的人生自由,如教儿童穿衣、吃饭、上厕所,是为了儿童自理生活的自由,教儿童礼貌、纪律、政治等是为了儿童获得社会交际、处世的行为自由,教儿童“热胀冷缩”“自由落体”“昼夜交替”等知识是为了儿童获得认知和实践的自由。从社会看,整个人类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挣脱来自社会自然对人类的束缚(如战争、疾病、大地荒漠化、物种灭减、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获取生存发展的自由。
    二、“材与不材之间”的大众人才观
    庄子的人材观可见于《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 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谈的是处世之道,实际上所体现的却是“材与不材之间”的人才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材――天才,很有能力之人,干大事之人。不材――蠢才,无能力之人,小事也干不了的人。材与不材之间――人才,有能力而不冒尖,能干事而不轰烈的普通人――占人数绝大部分的众人。庄子的大众人才观值得我们当今的儿童教育借鉴。时下,“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长大要当科学家”等呼声响彻教育界。诚然,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鼓励儿童力争上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以此为出发点来决定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却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清醒认识到:第一,天才教育行不通。天才的形成是有特殊条件的,很大意义上说,天才不是“教”出来的,那种针对天才的“高难度学习内容,高密度训练频率,高严格学习要求”的天才教育法,对大多数儿童不但失效,反而有损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天才教育观扩张了教育者,特别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心理,以致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提出只有天才能够做到的苛严要求,一旦孩子的学习不合要求则责罚甚至毒打子女。第二,蠢才教育不可有,认为儿童素质差,不堪教育,从而放任自流,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也没有针对不同儿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这是错把人才当蠢才。第三,应实行大众人才教育。有使儿童获得人生自由的教育目的,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我们今天儿童教育的立足点。
    三、“因其固然”的教育观
    庄子在《养生主》里论述解牛之刀,游走牛体“依乎天理,批大款,导大隙,因其固然”,这样“以无厚入有间,彼恢恢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阐释的是“游刃有余”的秘诀――依据牛体的本来结构,在“有间”(空隙)处下刀。提供的是“因其固然”的教育启示――根据学生的本来状态,实际情况施教。这当然有因材施教的意思,即根据儿童的形相状况(形全相美,或形残貌丑)、个性风格(文秀内守或粗野豪放)、智慧能力(大智或弱智、自主或他主)、认知水平(自然知识或社会知识)等状态来施教。更注意依据儿童的学习环境(山环水绕还是闹市区)、学习设施(层楼锁闭还是陋室空敝)、学习条件(电化教学或黑板粉笔)等有关情况施教。庄子“因其固然”的教育观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德充符”思想
    《庄子》有《德充符》专章,“德充符”是指以道德充实人的内在素质,使人生符合外在客观世界的变化。庄子为了论证“德充符”思想,在《德充符》里一连举了几个例子采证明。“鲁有兀者(被刖去一足的独腿人)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申徒嘉,兀者也”,折服子产;“鲁有兀者叔山无趾”,使孔子自叹弗如:“丘则陋矣”;卫有恶人(貌丑之人)焉,日衰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讲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庄子赞誉这些形残貌丑之人,是因为这些人是“德充符”之人。庄子并非故意贬低外美、形相美,而是认为人的既成形相不可改变,只能“因其固然”,以德才充实于内以适合外在的世界,来弥补形相的不足,人的自然形相与德才相比,德才是首位重要的。这种思想启示人们,育人以“德”为先。我们对残疾儿童、弱智儿童、相丑儿童应给予平等的关爱和教育,以“德”充实他们的内在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二)勤劳求知思想
    庄子传道有室内讲学,如《齐物论》,有漫游讲学,如《山木》,但更鼓励勤劳求知。“勤”,讲究坚持不懈,劳,讲究劳苦操作。庄子在《养生主》里解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为“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游刃有余”的绝艺是来自19年解数千牛的不懈操作,不可谓不勤。庄子在《达生》中讲述了“佝偻承调”的故事。说驼背老人持竿捕蝉像捡东西一样容易。孔子问他的秘诀,老人答道:“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凡,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这讲出了苦练绝艺的过程。六月炎天练技,先练累泥丸,把泥丸放在竹竿端,从叠放二个到连叠放五个而不掉到地下,练成这样的绝技,自然要付出很大的辛劳。庄子在《天道》篇里讲述了“轮扁斫轮”的故事:斫木制车轮的匠人轮扁说:“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有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说木匠用斧头,斫木制车轮,要斫得不快不慢,全凭手与心的感应,这种秘诀,用言语无法表达出来,连儿子我也传授不了,儿子也从我这里学不到。这说明有些知识无法从书本中学到,也不能得之于他人的传授,只能从实践中去感悟,实践对于求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庄子勤劳求知的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劳动”求知、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等学习品质有着深刻的启示。
    (三)“天放”思想
    庄子在《马蹄》里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络之,连之以羁绊,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意思是说伯乐治马,违反马的天性,使马致死。庄子又说:“马性应该是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是说浑一无偏,任天自在,具有完整的真性,没有偏离真性的地方,放任天然,自由自在。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完整的人性,而不是对人性的束缚、扭曲、摧残。我们的教育应该依据人的追求自由的真性――天放性、天性施教。那么,人的天性是什么呢?人的天性由两部分组成;文明性和野性。文明性是人类生存发展中,历史的文化教育影响积淀在人的性格中比较稳定的因素,如“善良朴实、自律利他”等。野性是人类同大自然搏斗中、人类自身竞争中形成的斗争性。这包括“自利求生,勇猛顽强,坚韧不拔,奋争好胜,机警权变”等。我们的教育注重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而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野化培养――如进行武术格斗、攀树爬山、涉水游泳、越障追逐、长途行军、忍饥挨饿、死里逃生等野化训练。重文轻野的教育不是健全的人性教育,因为人类的野性是“拼搏精神”酌人性基础。拼搏精神是人类在竞争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与此相关的教育方法上,那些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只有鼓励、没有鞭策,只有成功、没有挫折的文弱书生化教育、小皇帝教育,不是健全的人性化教育,当然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是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观的反映,“材与不材之间” 的大众人才观,强调根据人及其相关的一切来施教,一切为了人,为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自由的教育,是庄子教育思想的本质。这为我们建设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思想儿童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8 17:16 , Processed in 0.040369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