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学前教育评价的源头在西方,当今西方的学前教育评价也已趋于成熟,探讨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及当代特点对于促进刚刚起步的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对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当代特点进行一番考查。
    一、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虽然教育评价制度的最初萌芽是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但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家努力的结果。所以,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的发展一般指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教育测验阶段
    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验中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到本世纪30年代,教育测验阶段经历了约8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是学生个体测验的客观化和标准化问题,它又可以分为下述三个阶段:
    (1)萌芽期
    19世纪上半期以前的西方各国,学校考试主要是对学生逐个进行口试。1845年,美国初等学校普及,学生人数剧增,对众多的学生一一口试已不可能。于是,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Horace Mann)的倡导下,波士顿市教育委员会率先在美国以笔试代替口试,从而开始了以统一的试卷测验众多学生的新时期。
    为了提高书面测验的客观性,力求测验的客观化,英国格林威治医学院院长费舍(G.Fisher)搜集了许多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汇编成成绩量表,试图为当时的考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客观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费舍的工作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足够重视。
    1897年的莱斯(Joseph Rice)拼字测验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测验问题的极大关注。这一年,莱斯发表了他对20个学校一万六千名学生所做的拼字测验的结果,结果表明:8年中每天花45分钟同每天花15分钟进行拼字练习的学生测验成绩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结论尽管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它引起了人们对测验问题的普遍关心,推动了教育测验问题的研究。莱斯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教育测验的创始人。
    (2)开拓期
    前面提到的教育测验先驱们,仅仅是试图用一定的测验尺度寻求一定客观量的结果。教育测验的客观化、标准化受到极大重视还是开拓期的事情。
    教育测验的开拓期是指从1904年到1915年这十余年的时间。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发表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开拓期的开始和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在这本书中,桑代克系统地介绍了统计方法以及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这一论断对教育测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兴盛期

    教育测验的兴盛期是指自1916年至1930年这15年的时间。191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 M.Terman)主持修订了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的智力量表,首次引用了德国人斯登(W.Stem)提出的智商概念,从而使心理测验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心理测验的基础上,教育测验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测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上述智力测验、学历测验和人格测验三种不同性质的测验。在学历测验方面,据统计,到1928年止,已有标准心理测验和学历测验三干多种;在人格测验方面,1921年,华纳德(G,G.Fernald)着手试做人格测验,1924年至1929年,哈芝恩(H.Hartshorne)等人组织了人格教育委员会,专门研究人格测验工具,并使之相当精密。
    2.教育评价阶段
    随着教育测验的发展,教育测验的一些弱点也逐步暴露出来。因而,随着教育测验兴盛期的结束,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教育评价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教育评价阶段经历了从30年代到现在五六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测验运动的批评期
    随着教育测验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教育测验的一些不足,如教育测验尽管能使考试客观化、标准化,但它不能对人的全部进行测量,即使是包含面很广的学历测验也不能测得学历的全部领域,从而也就无法把握教育的所有方面。因此,教育测验运动在很多方面受到人们的批评。当然,教育测验运动在这一时期受到批评,还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1929年,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得大批青年失去了就业机会,只能涌向中学。而当时中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升大学为目的,不适应整个社会和失业青年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Ralph W.Tyler)在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34年开始了历时8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这就是教育评价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八年研究”的结果表明,当时的课程和测验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在对以前的测验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编制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需要反映在课程和测验之中,并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根据泰勒的观点,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测验只是它的一个手段。泰勒的理论在当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
    (2)平衡发展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从1940年到1957年。在这一时期里,泰勒“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逐步被人们接受,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不少人着手发展泰勒的评价模式,并研究每种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布鲁姆(B.S.Bloom)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工作。所有关于教育目标的研究对于完善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均起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教育评价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没有什么新成就和新突破。
    (3)专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是指从1957年至今。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人在深刻反省后的结论是他们在科技方面的落后反映了教育上的落后。为此,他们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教育评价领域,人们也重新考察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泰勒模式,认为泰勒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具体地说,教育评价如果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的合理性又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教育活动除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非预期的效应与效果,这些非预期的效应和效果要不要进行评价呢?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泰勒模式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各种教育评价模式应运而生。各种评价模式的出现,又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研究兴趣。由此,教育评价迅速成为一种专业化活动――高等学校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教育评价专业点,多种专门研究教育评价的专著、文章相继问世,各种评价中心也纷纷创立。
    二、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是包含在教育评价的发展之中的,是和教育评价的发展一致的。一般来讲,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测验到评价的发展过程:
    l、学前教育测验阶段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提出了他的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指出了3岁、5岁、7岁儿童可以做到什么。比奈量表可以被看作是学前教育测验的开端。后来,1908年和1911年比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智力年龄的概念。再后来的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 M.Terman)修订了比奈的量表,并引入智商的概念,从而使对学前儿童的测验进入了更科学的阶段。
    真正把学前儿童作为重点进行测验的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赛尔(A.Gesell)。格赛尔及其同事从1916年开始系统研究5岁前儿童的发展,收集了数以万计的5岁前儿童发展常模的材料,并于1940年正式提出专门测验学前儿童的格赛尔发展量表,又称耶鲁量表。这一量表包括从出生到5岁儿童的四个方面行为的发展常模,每一大的方面又分为许多小的方面,共计63项,测验的等级用A、B+C等字母表示。格赛尔在解释测验结果时还使用了“发展商数”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婴儿可以在运动方面获得一个发展商数,也可以在语言方面获得另一个发展商数,这两者并不一致,所以不能用一个总的智力商数来概括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格赛尔进行5岁儿童测验研究的同时,一些心理学家也进行了学前儿童测验研究。如德国心理学家彪勒(K.Buhler)于1932年出版的维也纳量表、美国加州的贝莱(N.Bayley)于1930年正式提出的“加州1岁婴儿量表”、美国的费尔莫尔(E.A,Fill―more)在1936年发表的依阿华婴儿测验等等。
    在格赛尔量表发表以后,受其影响的一些早期儿童测验也纷纷问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卡特尔(Cattell)用以测验2个月到30个月婴儿智力发展情况的婴儿智力测验,格里菲思(Griffiths)用以测验婴儿认知能力的智力发展量表,佛兰肯伯格(W.K.Frankenburg)和道兹(J.B.Dodds)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丹佛(Denver)发展筛选测验。
    2.学前教育评价阶段
    50年代以来,随着学前教育测验时期的结束,学前教育评价时期开始了,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评价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而学前教育成为这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如前苏联进行了把7岁入学改为6岁入学的实验,美国的纽约州进行了对4岁幼儿进行正规教育的实验等等。学前教育改革要求有判断新措施功效的标准,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学前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的需要
    由于学前教育在60年代以来受到普遍重视,世界上不少国家增加了学前教育投资,如美国政府大量拨款开展了“提前开始运动”。据统计,60年代和70年代联邦政府每年为参加该项活动的每一幼儿投资约3000美元;英国政府于1968年开始实施一项“援助城市计划”,6年之内向贫困地区拨款6000万英磅,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开展5岁以前幼儿的教育工作。政府在学前教育上增加了投入,就提出了一个教育投资的效益评定问题,这也是学前教育评价受到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前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的需要
    60年代以来,以往对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遗传决定论”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重视环境作用和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理论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遗传和环境谁在儿童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争论引发了人们对受不同理论影响的学前教育模式之间谁优谁劣的比较研究。如美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大卫・韦卡特(DavidWeikart)等人对直接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幼儿中心模式进行了十几年的比较研究,而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露易斯・米勒(LouiseMiller)对贝雷特一英格曼(Beireiter―Englemann)直接教学模式、苏珊・格里(Susan Gray)教学模式、蒙台梭利(Montessori)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了
    长期的比较研究。对不同的学前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一系列评价方法与步骤,所有这些也为学前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4)纠正片面智力开发的需要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效益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对接受训练的学前儿童智力测验成绩的评价,片面追求智商分数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显然,这样的学前教育评价不利于培养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全面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准,有关于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这样以来,以往的学前教育评价体系和方法就必须改革,并在改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全面系统的学前教育评价标准,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以上原因的促进和推动,才有了现在学前教育评价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有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繁荣局面。
    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中心,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展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对“提前开始运动”的评价研究。本世纪60年代,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贫穷儿童补偿教育计划即“提前开始计划”。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接受训练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并对幼儿接受训练后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一计划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对提高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作用。
    (2)对不同课程模式的评价研究。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展开,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早期教育的课程模式,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直接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幼儿中心模式和主题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孰优孰劣?各有什么特点?美国一些教育家开展了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课程模式评价研究。例如:大卫・韦克特等人于70年代至80年代初历时十几年在密执安州对三种主要课程模式――直接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和幼儿中心模式
    进行的评价研究,路易斯・米勒等人于70年代在肯塔基州对两个直接教学模式(贝雷特――英格曼直接教学模式和苏珊・格里直接教学模式)和两个非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的评价研究。
    (3)对幼儿教师的评价研究。随着早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高,美国不少州出现了幼儿教师短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2年美国儿童发展局建立了儿童发展工作人员合格证书授予制度,并同时制定了评价合格教师的六项标准,对符合评价标准的人授予合格证书,对不符合评价标准的人则不授予合格证书。凡获得合格证书的人才可担任日托中心教师和从事婴儿照料等工作。
    三、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当代特点
    现代学前教育评价相对于早期学前教育评价而言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早期的学前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测验来鉴别儿童、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则是用来诊断问题和改进学前教育的,它的目的是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这一评价目的的转变是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区别于早期学前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学前教育评价目的的转变相适应,学前教育评价也从早期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转为现在更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对结果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给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比如证明幼儿的体格发育达到标准或对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加以认可。对过程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揭示存在的问题,向有关人员及时反馈信息,以促进工作的改进。比如通过评价指出幼儿园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帮助幼儿园改进这些方面的工作。
    2.在评价的过程上,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
    一般地讲,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均主张把受评者的自评作为整个评价活动的预评阶段,从而促进受评者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受评者与评价者的沟通与理解,使受评者易于接受评价者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不会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在学前教育评价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学前教育测验阶段,人们主要是用客观方法如实验设计的方法(在评价设计中运用对照组进行比较等)和客观资料的方法(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等)来进行评价。由于这样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不以评价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似乎非常公正,所以在评价的早期,定量的方法或客观评价的方法倍受人们赞赏,相当多的人都认为只有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随着学前教育评价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普及,通过大量的学前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每一种学前教育现象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片面追求用客观的、定量的方法进行学前教育评价容易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或者导致评价者忽视较难定量的和缺乏客观资料的因素,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失之片面。比如,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完全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就目前来说是不合适的,这是由于;一则现在没有像智力测验那样的一套系统的社会性发展测验量表,二则即使有了社会性发展测验量表,也难以想象它可以包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所有方面,因为社会性发展的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的。所以,近年来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者非常重视定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如采用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和谈话法等,并力图把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在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过去的学前教育评价主要集中于对幼儿智能的评价,如通过各种测验评价幼儿的认知、语言等。现在的学前教育评价相对于过去而言,已有了巨大变化。首先,对幼儿的评价不再仅仅局限在智力评价上,即不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到智力评价上,而是充分注意到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体能、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对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已成了学前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学前教育评价已不再是单纯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而更重视对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的评价和对学前教育诸方面的评价。对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育方案或计划的评价、对教育过程的评价和对教育效果的评价,而对学前教育诸方面的评价包括对园长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环境的评价、对社区服务的评价等等;再次,近年来,学前教育评价的范围由幼儿发展、学前教育、教育的微观领域和中观领域扩展到了宏观领域,如学前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学前教育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和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等等。
    5.在对待评价结果的问题上,重视全面的解释与慎重的处理现代学前教育评价高度重视对结果的全面解释,主张把每一个幼儿、幼儿园、幼儿教育模式的特色加以充分考虑,不以偏概全,不凭个别数据下结论,重视全面解释与慎重处理评价结果,从而既维护了结论的权威性,不因某个人的好恶或其他原因而改变结论,又保证了对结论解释的适当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关键词:西方学前教育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9-23 06:23 , Processed in 0.041945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