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交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3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人们为了获取共同成果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将“交往”看作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凸显了课程实施情境中“交往”的特殊意义。
    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交往”是一种多向交往,是教师、幼儿、环境(空间、材料等)乃至家长、社区等多个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从教学活动的导人、发展,到最后的分享、评价都应突出幼儿在交往中的核心地位,以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一、交往的真实性
    针对“虚假交往”现象的存在,本课程强调交往的真实性,而这取决于教师对于交往的态度和观念。
    对于师幼交往的一方――幼儿,教师是将他们看作是知识传授的对象、照顾的对象甚或可爱的玩偶,还是把他们看作是有独特需要的个体,是鉴别“交往是否真实”的关键。如果是前者,教师将占据交往的主导地位,视幼儿为被动接受信息、接受指导的一方,这将造成“虚假交往”。如果是后者,教师将充分考虑幼儿在课程情境中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从关怀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交流与对话。
    对于幼儿之间的交往,教师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与热闹的气氛,还是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彼此,这也是判断“交往是否真实”的一个重要维度。前者虽然具备了交往的形式,但教师并不关心幼儿交往的内容和质量,未能帮助幼儿进行深入、有效的交往。而后者关注幼儿交往的内容,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我的故事”中的“成长的纪念”活动,其导入部分为幼儿相互观看各自带来的纪念物。教师的意图是既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纪念物,又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同伴的纪念物。不料,大多数幼儿只关心自己的纪念物,或只邀请好朋友来观看。教师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交往问题后,立即提示:“你还喜欢谁的纪念物?他的和你的一样吗?哪些是不一样的?你能把这些话讲给他听吗?”鼓励幼儿就彼此的纪念物展开谈话,由此激发幼儿开展更加丰富、深入的交流。
    二、交往的渗透性
    交往活动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成为其他活动的组成部分或与其他活动互相渗透。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将幼儿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关注这三种活动方式的有机融合,其中的交往活动更多地渗透在体验和探究中。
    一方面,体验中有交往。幼儿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会达到物我两忘或者物我同一的境界。体验的结果虽然是个人化的,但其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共同作用。只有产生富有真情实感的交往,幼儿与他人的心灵世界才能相互敞开,幼儿才能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与灵动,才能产生真实的有意义的交往。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鼻子和气昧”的亲子活动“妈妈的味道”中,妈妈和宝宝亲密地玩“用鼻子找妈妈(宝宝)”的游戏,双方均通过交往获得了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探究中有交往。探究是幼儿认识、把握外部世界的方式。幼儿的探究往往借助具象的材料,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协助,并需要与同伴平等沟通、合作。探究离不开交往,交往中的探究更为深刻。例如,在大班主题“旋转总动员”的“旋转的陀螺”活动中,教师由“自由转陀螺”导入活动,幼儿不仅自己玩得开心,还与同伴开始了交往:互相比试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谁的陀螺转的圈大。教师由此引导幼儿分享经验,相互介绍转陀螺的各种方法。可以说,探究引发了交往,交往丰富了探究内容。
    三、交往的多样性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交往手段主要有三种,即表情性手段、实物一动作手段和言语手段。表情性手段包括目光、面部表情手势、肢体动作、身姿和情绪性发声等;实物一动作手段则是为交往而操作实物以及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等;言语手段作为最高级的手段,表现为幼儿试图依赖更为准确、明白的语言信息进行表达与交流。我们通常重视最高级的言语交往手段,而忽视幼儿最直接、最本能的表情性手段、实物一动作手段。
    基于幼儿交往手段的多样性,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在实施情境中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方式。
    一是从活动内容来看。偏重艺术感受的活动(音乐、美术、戏剧欣赏等),可以以表情性手段为主要交往方式,鼓励幼儿以目光、面部表情、拍手、跺脚、激动的呼喊声等相互传递与理解彼此的感受,使交往双方(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顷刻间沉浸到对方的情绪中,从而达到情感共鸣与相互理解;偏重科学探究的活动,尤其是那些通过操作实物来探究的活动,“实物”和“动作”是交往必不可少的中介,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和操作性游戏中积极合作,或一起摆弄实物,或相互传递材料、工具,或改变与同伴、教师之间的空间距离,这时更为主动、更具方向性的交往就发生了;偏重社会认知的活动以及文学语言领域活动,言语手段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时只有言语才能超越具体情境的限制,使幼儿通过想象、再现进行非情境交往。当然,由于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每一个具体活动都呈现跨学科、跨领域有机融合的状态,所以教师在具体课程实施情境中不能割裂这三种交往手段,应鼓励并尊重幼儿采用不同的交往手段,不要忽略或排斥表情性手段、实物一动作手段。
    二是从幼儿年龄阶段来看。从小班、中班到大班,其主要交往手段依次为表情性手段、实物一动作手段和言语手段,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用不同的交往手段和表达方式。
    (张金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交往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20 17:40 , Processed in 0.041477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