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多,有时被当做炫耀家庭教育成果的“标尺”。可是,在特级校长、华东师大附属小学校长严伟懿眼中,这样的“优势”可以忽略不计。他认为,对于上海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社会和家长都存在着诸多误读。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更是再次强调,全社会都应更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还学前孩子一个快乐的暑期。 与此同时,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透露,上海将在小学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验项目,引导教师和家长从单纯地关注考试分数、转向关注孩子的综合表现。他说:“教师要坚守底线,千万不要让那些学前识字量少、基础薄弱的孩子受到冷落,应该关注孩子的差异性。” 误读一:一年级集中学拼音 现在有些家长以自己小时候读书先学拼音为例子,纠结于孩子的拼音学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解释说,以往的汉语拼音教学采用“短时集中学习,统一达标”的方式。而现在的小学,汉语拼音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而不是在一年级集中强化。 具体是:汉语拼音分三个阶段学,即渗透—强化—巩固。渗透阶段,是指学生在初学汉字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听,可适当跟读,使学生对拼音有些接触,了解就可。强化阶段,是指学生在阅读识字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巩固阶段,则是指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教师有计划、分阶段地梳理和归纳,使学生逐渐熟练地运用。因此,汉语拼音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一二年级正确运用,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 以往的汉语拼音教学要求会读会写会背会默,在实际使用中却没多大作用。薛峰说,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学习是在识字和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实现的,由儿歌引出汉字,由汉字引出拼音,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边学拼音,改变了原先“单纯的”、“孤立的”学习汉语拼音的状况。识字与学拼音同步,建立汉字“音”与“形”的双向联系。 误读二:“二期课改”加重识字任务 “二期课改”的识字量由“一期课改”时的1200字左右,增加到1600字左右,让很多家长格外焦虑。但细细了解二期课改,虽然字数增加了,但起步阶段,识字的要求却降低,只需“一会”(会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无需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用)。为更好地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调整了识字的序列:即从独体字到合体字(多为形声字)的识字过程。另外,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提倡“生活识字”,强调培养孩子的兴趣、态度的端正和习惯的养成。 薛峰说,上海小学实施“识写分流”,一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时间上分流,即先识字后写字;二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数量上分流,即多识字少写字;三是指识字和写字在内容上分流,即让识字和写字各成系列。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认为,对一年级新生来说,识字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家长不能单一地在孩子的识字上过多地投入专注力,而要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 特级校长、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花洁更重视口头作业。他觉得口头作业对小学生更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还能学会认真倾听、主动交流,提升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误读三:学前就打算术“擂台赛” 学前数学是否要进行算术“擂台赛”?特级校长、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校长陈珏玉答:“不需要。”小学数学的要求是,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喜欢数学”应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年级的数学历来受学校重视,这第一步怎么走,对未来学习至关重要。在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都源于生活的特性。学校还专门将数学和体育课程中的《队列训练》等结合,通过设计各种游戏,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时空,让学生乐学。 学校和教师们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希望家长们能给予配合。不要在学前的这个暑期,让孩子提前体会数学竞技或是数学擂台的“枯燥”和“残酷”,错走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徐淀芳指出,小学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必强求孩子一步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