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访谈
张 丽 刘志强 曹 旭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各界都在研究和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基于对北京地区30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深入访谈,从用人单位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2008年底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将有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就业寒流”侵袭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对北京地区30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深入访谈,从用人单位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访谈样本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30家被访谈企业涵盖了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见表1。接受访谈的人力资源经理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1 样本公司的主要特征 注:企业规模主要以员工人数来衡量,大公司人数≥5000,小公司人数<500 表2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基本情况表 应该说明的是,该访谈活动是北京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社会调查课题《走访企业,寻找求职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访谈样本数量有限,但无论是前期课题成员的确定、访谈提纲的制定、访谈技巧的培训,还是后期访谈的进行和访谈内容的归纳汇总,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和严密控制。所有这些工作保证了访谈质量和本文数据资料的真实性。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汇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技能不过硬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发出“这些学生上学时候都干吗了”的感慨。所有人力资源经理都表示不会录用专业技能差的求职大学生,企业不会培训他们应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就业观念有待调整
大学生求职目标容易锁定大企业、好企业。所以被访谈企业中的知名企业可以“优中选优”的挑选人才,而一些小企业“望才兴叹”,招不来急需人才。85%的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锻炼。如一家大型企业,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生源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外地生源的大学生又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同时,部分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缺乏踏实作风,频繁跳槽,这给他们留下不好印象,影响他们对大学生的招聘录用。
3、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尤其是专科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本来就信心不足,害怕遭到拒绝,在竞聘时特别是和本科生同场竞争情况下,专科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不能放松,不敢理直气壮,说话没底气、怯场。根据我们对30家企业对求职大学生学历起点要求的统计: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3%、28%、51%、18%、0%。
4、缺乏团队意识
部分大学生过分崇尚“个人奋斗”,缺少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之中。主要表现为行为取向功利化、缺乏合作意识。日常活动中以个人目标为中心,处处想着个人怎样获取更多的实惠,功利化取向明显。而合作意识淡化,对集体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在这方面与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者形成明显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