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那么多年压岁钱,我还是第一次给父母钱。”刚刚返回工作岗位的小张说。收到压岁钱是孩子们过年时最高兴的事儿,而如今,已经长大的孩子过年时也会给父母包个红包,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过年时给了父母几千元钱,比往年多一些。”至今单身的小韦在某家教育机构任职,工资待遇还不错,加上没有什么经济负担,所以这几年每年都会给父母包一个大红包。 跟小韦相比,小张的经济状况就没有那么理想了。在市某公司工作的小张过年时给爸妈包了一个1000元钱的红包。“第一年老是换工作,没挣到什么钱。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平时的工资够自己花销,年末多少有了一点钱。”说起这件事儿她还有点自豪,“毕竟是第一次自己有钱拿给父母。” 小张家姊妹四个,她是老三,哥哥和姐姐都已经成家,年前弟弟也结婚了。按照他们家的惯例,独立生活的孩子过年都会给父母钱,或者置办年货,或者作为父母平时的零花钱。“哥、姐都是收入多了多给点,少了就少给点。”小刘说,其实在父母看来,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小张还告诉记者,她离开家的时候妈妈还塞给她500元钱,说一个人在外工作不容易。 “那天同事讨论过年给父母钱的事儿,才想起来自己没给。”对于刚工作半年的小刘来说,好像还没有给父母红包的意识。不过,他回家时给爸爸买了一双皮鞋,给爷爷奶奶也都带了礼物。“他们嘴上说用不到,还怪我乱买东西,其实我能看出来他们都还挺高兴的。”小刘说道。 “过年回来一家人团圆就好,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哩,我们老了花不着钱。”李奶奶有5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小女儿的儿子也都12岁了。老人说,每年都是这个给几百元那个给几百元,不要吧,他们又非要给。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父母不在意孩子给不给红包。但对孩子们来说,不给“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为人子女,总该尽一份孝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