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竹子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1: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竹子的故事
    幼儿园梅园部有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的竹子引发了幼儿一连串的问题:竹子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竹子是抱在一起长的,竹子的里面有什么,竹子有皮吗……于是我们与幼儿一起开展了关于“竹子”方案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扩展出不少新的内容和探索活动,经过我们的整合,成了一个个非常有趣的“做中学”活动。
    竹子运水工程
    活动背景
    一次,工人叔叔砍竹子时,幼儿发现竹子里原来是空的。空的竹子有什么用呢?我们中班时曾研究过管道,一个幼儿立刻喊了起来:“竹子可以运水的!以前大西北没有水,人家就是用竹子来运水的。”“竹子这么短,怎么运水啊?”幼儿就这个问题讨论开了,最后大家决定做实验来试一试。
    我们觉得幼儿的实验很有意义,教师既可借机渗透环保意识,又能让幼儿在做中学,于是决定做幼儿研究的坚强后盾,给他们大力支持与鼓励。
    关键点
    1.竹子空心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运用;
    2.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3.哪些材料是防水的。
    活动目的
    1通过大胆设想、实践操作发现竹管的最佳连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竹子的特性,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1长短粗细不同的竹管若干,水桶3个,杯子3个,石头、砖块若干;
    2双面胶、玻璃胶、即时贴、各种纸张、保鲜膜、橡皮泥、布条、麻绳、橡皮筋、铅丝、塑料瓶、一次性杯子、周转箱、脸盆、饮料瓶、医药箱、标志牌、抹布等,
    3.幼儿反穿衣;
    4.记录板、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展讨论,提出设想
    教师提出“竹子到底能不能运水”“怎样才能用竹子运水”等问题,让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
    二、根据设想,验证操作
    (幼儿分组实验如何用竹子运水,一段时间后,实验无太大进展。)师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竹子呢?(马上有幼儿想到用一个个板凳并排放做地基,再将竹子放在板凳上。竹子之间如何连接成了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轮实验后,幼儿发现脸盆里还是没有水。幼儿开始议论、检查、寻找原因…)
    这里一定要连接好!用双面胶试试。
    师:“你们知道水怎样就会流动?”(教师启发幼儿意识到成功运水的关键所在。)
    幼:“老师,水是不是应该从高处往低处流呢?”
    师:“你们试试看吧!”(于是,幼儿又搬未了积木、板凳,加高竹子的一端。运水终于成功了。)
    师:“不过,运过去的水似乎太少了。”(教师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影响运水的其他因素。)
    幼:“我们已经往竹子里倒了很多水了!”
    师:“那么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运水实验后,幼儿记录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交流结果,体验成功
    1.请各组幼儿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
    2.大家讨论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们是这样连接的。
    四、开拓思路,后继延伸
    师为什么竹子能运水?竹子还能做些什么呢?(教师留下问题,让幼儿作进一步的探究。)
    活动反思
    我们准备了很多形状、粗细、长短不同的竹子,这些低结构性的材料既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增加了实验成功的不稳定性。
    其实,竹子成功运水取决于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让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二是保证中途不漏水,即竹子之间的连接处要紧密。在幼儿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抓住这两点进行引导,但又不把具体方法直接告诉幼儿,重在启发幼儿不断思考,重在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操作验证。实验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即便幼儿运水没有成功,我们也不会怀疑此次活动的意义,因为按照“做中学”所倡导的理念,让幼儿产生一个疑问比得出一个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
    (执教教师:陈科静)
    谁的“力气”大
    活动背景
    在研究竹子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竹子怎么掰都掰不断。有的幼儿便由此认为“竹子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植物”,可有的幼儿不同意,认为“树枝的力气比竹子大”。争论了一番之后,幼儿自己决定做实验比较。
    关键点
    幼儿所说的“力气”其实是韧
    性,韧性大的物体不容易折断。
    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地寻找答案:
    2.引发幼儿感悟:科学的比较应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准备
    1.粗细不同的竹子和树枝;
    2绳子、篮筐、塑料袋、砖块、积木;
    3.记录本、笔、VCD《十面埋伏》
    活动过程
    一、讨论[B][/B]
    师:上次有好多小朋友在争论“竹子和树枝谁的力气大”,竹子和树枝到底谁的力气大?为什么?[B][/B]
    幼:树枝力气大,因为大树砍下来还可以做家具。(有的幼儿说树枝做的“木头地板也很牢固”,有的幼儿坚持认为竹子力气大。这时,有位幼儿“比比看”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师:有什么好办法让竹子和树枝比力气呢?(幼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争论的办法,而“比力气”又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比较的方法。)
    二、尝试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幼儿拿着树枝、竹子、砖头和马甲袋开始了实验。一会儿树枝断了,一会竹子又断了……
    师:你们考虑到一些别的因素了吗?树枝和竹子的粗细、长短是否差不多,悬挂点的位置等。(由于幼儿不懂比较时其他变量要保持一致的道理,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如竹子和树枝的粗细、承受的重量、摆放重物的位置和时间相差悬殊等。)
    实验结果快要出来啦!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运用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竹子和树枝的承重力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师:现在,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注意刚才说到的那些情况,并且记得把你用的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
    (幼儿再次尝试,教师提醒他们注意竹子和树枝的粗细等,鼓励他们用图和符号进行记录。这次,幼儿开始将树枝和竹子按粗细、长短进行分类。)
    这是我的比较结果。
    三、提升
    师:这次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各组交流自己的记录情况和研究结果。幼儿发现树枝会断开,而竹子虽然会有无数个小裂痕,但并不会完全断开。)
    师:下面,请大家看一段非常精彩的影片,可能会让你对竹子有新的了解。(播放影片《十面埋伏》中竹林打斗的一段,并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引发下一次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对“韧性”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只能通过动手操作,在比一比、试一试的直观感受中了解什么是韧性。通过活动,我们还深切感受到,比较实验有助于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每一次实验的结果都可能成为下次实验的参照,无形中让幼儿对实验条件创设的客观性产生了有意注意。
    (执教教师:朱幸嫣 徐敏)
    搭竹楼
    活动背景
    嘟嘟带来了一盘VCD《傣族风情》。幼儿看到傣族的竹楼便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竹子也可以搭房子呀?”“竹子是圆的,怎么搭呀?”“竹楼牢不牢?人会不会掉下来啊?”这些有趣的问题又渐渐构成了一个研究主题“搭竹楼”,我决定鼓励幼儿亲自动手试一试。
    关键点
    1.地基必须搭得大,竹楼才不容易倒;
    2.三角形的结构形态是最牢固的;
    3.铅丝比麻绳更适合捆扎圆柱形的物体。
    活动目的
    1大胆尝试利用各种连接材料搭竹楼,发现最佳的连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
    2知道竹楼的稳固程度与地基大小的关系:
    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1.长短粗细不同的竹管若干,石头、砖块若干;
    2双面胶、玻璃胶、即时贴、各种纸张、保鲜膜、橡皮泥、布条、麻绳、橡皮筋、铅丝、周转箱、医药箱、标志牌等;
    3.记录板、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VCD,提出设想
    师:傣族的房子是用什么搭的?你们想不想来搭一搭?用什么材料来连接竹子7(请幼儿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先挑选一些合适的材料。
    二、根据设想
    验证操作幼儿分成三组,分工合作搭竹楼。教师巡回观察,在搭建时给予适时的帮助。
    有的幼儿抱起了一捆粗细、长短差不多的竹子:有的幼儿拿了剪刀、双面胶等辅助材料:有的幼儿忙着用胶布缠扎竹楼的顶……
    幼:老师,为何那么多的竹子,还会站不稳呢?(教师觉得这个时候要引导幼儿意识到竹子站不稳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存在问题,而不单是数量的多少。)
    师:竹子多就能站稳吗?这个家给谁住呢?
    幼(捂着脸笑):是啊!上下几乎差不多大小,还像家吗?(接着,幼儿开始了新一轮的构
    建。)
    幼(又拿来了同样的材料):既然刚刚缠的竹子过多了,那么这次就少用几根吧!
    师:怎样了?
    幼(不高兴地):没站住,还散架了呢?
    大家动手搭竹楼。
    (幼儿的认知冲突出现了,教师觉得是发起讨论的时候了。)
    师:除了竹子的多少,还有没有别的问题呢?(有位幼儿提出先用三根竹子定位,教师鼓励他们试试看,继续寻找原因,不断调整,不断构建。)
    幼:定位了,像家了,可是会摇晃!(有的幼儿认为摇晃是因为“捆的绳子不行”,有的幼儿建议“换铅丝”,最后所有幼儿一致同意用铅丝试。幼儿最后发现,“三角形的定位,很牢固”“用铅丝捆绑牢固了许多”。他们还记录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交流结果,体验成功
    请各组幼儿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请大家讨论谁的方法最好,思考为什么有的竹楼搭得稳,有的却容易倒,引导幼儿发现地基搭得越大越稳,竹楼就可以搭得越高越稳的规律。
    四、开拓思路,后继延伸
    师:竹子除了搭竹楼还可以做什么呢?(幼儿在后续的延伸活动中发现竹子的用处非常多,他们商量决定用竹子制作一些有趣的玩具。)
    活动反思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换而实现的。为了让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建构,我们一是创设实验情景,二是提供实验材料。
    搭竹楼运用的是结构形态的物理原理。幼儿起初搭的竹楼都是用两根竹竿作为支架的,教师通过语言引导以及观看录像资料,首先让幼儿意识到搭竹楼的关键是要有牢固的支架――多维的地基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将幼儿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竹楼的美观上来。
    三角形的结构形态是最稳固的。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这一知识点再让他们进行验证性操作,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这个“秘密”。
    这次活动也生动地告诉我们:幼儿的潜能不可估量,我们不该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剥夺他们实验和发现的机会。
    (执教教师:诸君)
    美妙的竹琴
    活动背景
    教室里有许多竹子做的小乐器,幼儿空暇时很喜欢吹吹打打。一天,一名幼儿用小竹棍敲打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时,竹管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这个发现让他非常兴奋,立刻召集了一群好朋友,听他开“演奏会”。“演奏会”结束后,有的幼儿发表意见说,声音听起来乱糟糟的,不够好听。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动手来制作一台美妙的竹琴。
    活动目的
    1.在操作过程中了解不同大小的共鸣腔内传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了解竹子的粗细长短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3对自制乐器产生兴趣,进一步拓展研究。
    活动准备
    1.长短粗细各不同的竹管若干:
    2.麻绳、双面胶、玻璃胶、即时贴、各种纸张、橡皮泥、布条、橡皮筋、铅丝等:
    3.幼儿玩过乐器,对声音的高低有初步感受:
    4记录板、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展讨论,激发兴趣
    师:竹子能做很多乐器。上次有小朋友发明了一样新的乐器,请他来介绍一下。
    师:为什么声音听起来高高低低、乱糟糟的?(让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幼(边敲着一根竹管):竹子还可以有好听的声音呢。(有的幼儿说,自己敲出的声音响亮、清脆,比较好听。)
    师:这是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去发现造成声音不同的原因。有的幼儿发现,发出清脆声音的竹子比较细,还有的补充说,发出响亮声音的竹子除了细还要短……)
    二、根据设想,验证操作
    <P class=        关键词:大班主题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00:01 , Processed in 0.041014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