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用文学作品梳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大班散文诗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1: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文学作品梳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大班散文诗欣赏活动“秋天的雨”
    活动背景
    秋天到了,周边世界的变化引起了幼儿们的关注。大班幼儿大多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体验,但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个体对环境敏感程度的差异,使得他们的认知和体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住在老城区的幼儿每天上幼儿园的路上都会经过卖烤山芋和糖炒栗子的小摊以及水果店,他们由此看到、闻到和吃到了很多秋天才有的食物,积累了有关秋天的经验。而住在新城区的幼儿则更多地是从花园里植物的变化中感受到秋天的特征。况且,就是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幼儿对秋天的认知和体验也是不同的。
    在季节更替、秋天来临的时刻,和幼儿一起欣赏《秋天的雨》这则散文诗,有助于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有关秋天的经验。
    活动目标
    了解散文诗的内容,从雨的颜色、味道等角度欣赏并感受秋天的
    特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感受,懂得秋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Flash课件:散文诗《秋天的雨》
    配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倾听秋雨的声音,引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师问:你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猜猜是什么季节的雨声?为什么不是夏天的雨声?
    二、欣赏作品,交流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1.教师播放配乐散文诗的前三节
    师问: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颜色?为什么说秋雨把黄色给了银杏、红色给了枫树……如果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你会怎么说?(教师引导幼儿学用“五彩缤纷”这个词。)
    2.教师播放配乐散文诗第四节
    师问:是什么散发出这些好闻的味道?这些味道你在哪里闻到过?为什么小朋友的脚都被勾住了呢?你的脚被勾住过吗?被什么勾住了?
    3.教师播放配乐散文诗第五节
    师问:秋天的雨又变成了小喇叭,它在说些什么呢?猜一猜它会告诉哪些小动物冬天就要来了?小动物们要为过冬准备些什么呢?(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扮演这些小动物。)
    (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先让幼儿倾听配乐散文诗.然后根据散文内容,提出一些回忆性、探究性和拓展性问题,意在要求幼儿注意倾听作品,捕捉散文诗表现的各种信息,并促使幼儿结合自身经验发挥想象,从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作好铺垫。)
    三、教师播放Flash课件,让幼儿完整感受作品;重点理解最后两节
    在音乐声中,画面上出现了一片片树林;天高云淡,枫叶似火:飘摇而落的树叶似彩蝶飞舞:一朵朵菊花争相绽放:硕果累累的果园红一片,橙一片,黄一片。(课件如实呈现了散文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秋景。真实的画面再配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幼儿引入了作品的优美意境中,幼儿露出无限向往的表情,并不时发出惊叹:“哇!多美呀!”)
    师问:散文里说秋天的雨是怎样的?你最喜欢散文里的哪些话?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呢?诗里说秋天的雨像彩色的颜料:秋天的雨有香喷喷的味道,秋天的雨像小喇叭。你觉得秋天的雨还像什么?为什么?(尝试让幼儿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表述对秋雨的认识,活动中有个别幼儿提问“雨是透明的,为什么散文诗中说秋雨是有颜色的”,对这个问题,教师选择了回避。)
    四、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表达表现
    师问:你喜欢秋天的雨吗?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呢?(教师为幼儿提供颜料、画笔、色纸和小乐器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心中的秋天。)
    活动评析
    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进行的幼儿文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意义。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整合了多种知识,蕴涵了有关自然与社会的丰富内容。这则散文诗由秋雨引发,从三个角度带领幼儿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其一,从视觉出发,作品形象化地呈现了秋天的田野和树林的丰富色彩;其二,从嗅觉出发,作品生动地列举了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秋天成熟的果实:糖炒栗子、烤山芋、苹果、生梨等:其三,从秋冬季节更替的规律出发,作品描述了动植物的外形变化和过冬方式等。欣赏这篇散文诗,可以帮助幼儿在脑海中建立立体、多元的有关秋天的印象,并进而引导幼儿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就活动的组织而言,教师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材料,在视听结合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作品的丰富意境。
    2.提供实物,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引导幼儿讨论“是什么散发出这些好闻的味道、为什么小朋友的脚都被勾住了、你的脚被勾住过吗、被什么勾住的”等问题后,教师适时地出示了一个装有实物的小包,让小朋友闻一闻、猜一猜里面装的物品,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景,提问质疑,在引发幼儿积极思维中提升经验。活动中,教师的问题大多围绕作品提出,目的在于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的一些辨析性提问意在引发幼儿思考,挑战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则可以激发幼儿想象。不同的提问使师生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升华情感,实现经验的整合与提升。
    4.提供材料,引导表现,激励探索,促进迁移。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各种材料,如铝板琴等乐器,颜料和图片等美术材料。教师建议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表达和表现自己对秋天的认识,让幼儿在知识迁移中进一步内化经验,让幼儿深入探索的愿望与行为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提出了“雨是透明的,为什么散文诗说它有颜色”这个问题,教师选择了回避。对此,我认为,其实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大多知道“雨是没有颜色的”这个事实,但是他们却不明白文学作品是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这个问题的提出至少说明幼儿已能隐约地感受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间的某种联系。因而,对幼儿在文学的虚拟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产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我的建议是:
    首先,抓住契机,采用追问的方法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如教师可以追问:“真的秋雨是什么颜色的?散文诗里的枫树、田野、水果和菊花为什么会变颜色?真的是被雨淋出来的吗?”以此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其次,循循善诱,引发幼儿对作品意义的进一步思考。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既然我们都知道雨是透明的,那么散文诗为什么还要说秋雨是‘五彩缤纷’的呢?”当然,教师不必一定要在一次活动中解决幼儿的疑问,但尊重幼儿提问,给予幼儿思考的空间,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欲望,激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发展幼儿的思维水平。
    附:
    散文诗《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
    秋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颜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给了田野,橙红色给了水果,还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都给了菊花仙子。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不信啊,你闻:苹果、生梨、烤山芋、糖炒粟子……小朋友的脚呀,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就要到了。常绿树穿上了厚厚的衣裳,落叶树的树叶飘呀飘,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小动物们都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唱着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6 01:34 , Processed in 0.04178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